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1946年,我軍粉碎蔣軍全面進攻後,1947年初,蔣氏調整部署,決心對陝北、山東根據地進行重點進攻。位於陝北根據地的延安,作為核心機關所在,受到嚴重威脅。

1947年3月胡宗南,集結34個旅25萬人由洛川、宜川一線,向北發展進攻,矛頭直指延安。蔣氏妄圖通過威脅延安,逼迫我軍主力回援,與其決戰。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蔣軍重點進攻示意圖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為了儘可能多的消滅和牽制敵人,我軍在外線縱橫捭闔,然而保衛延安的兵力只有兩三萬。此次面對十倍於己的強敵,毛主席既沒有按照蔣的設想調遣重兵回援,也沒有帶領指揮機關撤離延安,而是以非凡的勇氣和高超的軍事智慧,指揮有限的兵力在陝北拖住大批敵人,與敵人打“蘑菇戰”,以確保我軍主力在外線儘可能多地消滅敵人。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保衛延安》劇照

為了儘可能減輕胡宗南部圍攻陝北根據地的壓力,1947年2月26日,總指揮部指示陳賡、謝富治,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嶽軍區主力在靠近陝北的晉南地區主動出擊,消滅敵人。3、4月間,4縱與太嶽軍區主力在晉南地區連續作戰,攻克25座縣城,殲敵2.5萬人,逼迫駐防晉南的胡宗南部和閻錫山部只能困守臨汾和運城兩座孤城。

晉南反擊作戰,雖然直接威脅到進攻陝北的胡宗南軍側後,有力策應了陝北抗擊胡宗南部重點進攻的作戰,但頑固的胡宗南依然置之不理,繼續集中兵力攻打延安。為了給胡宗南製造更大壓力,4縱與太嶽軍區主力決心攻打運城。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晉南反擊作戰

運城作為晉南地區經濟、文化中心,是閻錫山的“心頭肉”。而且運城是交通樞紐,聯結著晉、陝、豫三省。一旦我軍進攻威脅到運城,不僅閻錫山會懇求胡宗南派兵支援,而且因為運城控制著胡宗南部後方補給線,胡宗南自己也不容運城有失。

可是運城作為古城要地,實在是易守難攻。首先,運城城牆牆高13米、厚8米,城防堅固。其次,日軍與閻錫山的晉軍在駐守運城時先後加修了運城城防,在外圍形成了以鋼筋、水泥結構的永久性工事為主體的環形堡壘。最後就是運城有閻錫山的重兵把守。因此,1947年5至9月間,我軍主力兩次攻打運城都失敗了。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蔣軍防禦工事

一次是5月上旬4縱圍攻運城,另一次是9月由新組建的8縱為主力,地方部隊配合圍攻運城。這兩次戰鬥雖然均因為城防堅固、守敵頑抗、敵援趕到而導致最終攻城失利,但是在攻城作戰中,我軍大量消滅守軍,摧毀了運城部分城防工事,並且吸引了圍攻陝北的胡宗南部前來救援,極大地幫助了陝北紅軍對敵作戰。特別是“二打運城”時,8縱利用坑道作業與炸藥爆破基本肅清運城城外守敵,離突破城垣只有一步之遙。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雖然“兩打運城”在戰略上達到了“圍魏救趙”的目的,可是城未攻下,還是影響了我軍特別是8縱官兵的士氣。1947年底,王震率領2縱剛好經晉南返回陝北,在時任晉冀魯豫軍區主管軍事的副司令員徐向前的推動下,12月3日軍區決定,報請總指揮部,讓8縱在2縱的配合下“三打”運城。

總指揮部收到徐向前的請戰電報後,12月4日,由毛主席親自給晉冀魯豫軍區覆電,同意暫時讓2縱留在晉南配合8縱“三打運城”,並明確2縱必須在下月上旬彭(德懷)張(宗遜)主力開赴渭北前到達陝北。同時,毛主席專門強調,要部署重兵在黃河北岸要道,防止阻援不利導致“三打運城”再次失利。

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為了確保“三打運城”勝利,經晉冀魯豫軍區決定,上報總指揮部批准,參戰部隊組建運城前線指揮部,由8縱司令王新亭任司令,王震任政委,其他參戰部隊主要指揮員參加,組成運城前指黨委會,統一指揮作戰。

12月中旬,王新亭、王震組織前指召開會議。會上,與會人員根據前兩次攻打運城的經驗教訓,認真分析敵情,仔細討論戰法。最後,決定對運城採用四面圍攻的戰法,西、北兩面為主攻,東、南兩面為助攻。其中西、北兩面主攻分別是:2縱2個旅由西關至馬家窯一線突破,8縱2個旅及獨3旅由老北門突破。太嶽軍區3個團分別防守茅津渡、太陽渡、風凌渡、吳王渡等渡口阻敵增援。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三打運城攻城戰鬥過程略圖

清除運城外圍守敵的任務在12月17日晚打響。參戰各旅在缺乏重火器的有效支援下,發揚近戰殲敵的光榮傳統,通過對壕作業靠近敵人防禦工事,使用炸藥包將敵人的碉堡群和據點一片一片的摧毀。

戰至22日晚,2縱4旅攻佔西關,8縱23旅、24旅炸燬老北門的護城碉,至此完全肅清了運城西、北兩面的外圍障礙。運城前線指揮部決定,攻城部隊休整動員2天,25日黃昏發起總攻,其中8縱進攻老北門為主攻,2縱進攻城西為助攻。

由於胡宗南派遣支援運城的4個旅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南渡黃河,王新亭、王震為確保在援敵趕來前拿下運城,決定將總攻時間提前至25日拂曉。

25日,負責主攻的8縱使用雲梯和跳板對運城城垣發起進攻。雖然8縱官兵浴血奮戰,曾一度攻上運城城頭,但是因為攻城手段落後,雲梯被敵人炸斷,導致25日兩次進攻運城城垣均以失敗告終。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25日晚,就在守敵士氣大增,援敵加緊突破阻擊陣地時,為了鼓舞前線官兵士氣,徐向前親自口述一份電報傳達給全體參戰部隊。在電報中,徐向前指出:當你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敵人最嚴重、最困難的時候,常常是當你因困難而決心發生動搖的時候,而恰恰是敵人對勝利已感到絕望的時候。這種時候是最要緊的關頭,這種時機決定於何方能取得勝利。因此,我們要堅持最後五分鐘!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徐向前,開國元帥,時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

徐向前的電報,無疑給攻城部隊打得一劑“強心針”,王新亭和王震一面藉此電報鼓舞官兵士氣,一面認真研究攻城策略。牆高壁厚、敵援又近在眼前,如何能在短期內砸開運城這個“大核桃”的最後一層外殼,這讓運城前指煞費苦心。

當時,支援運城作戰的軍區炮兵團12門野炮只剩下7發炮彈,想用大炮轟開一條血路幾乎不可能,唯有采用炸藥爆破的方法。由於前期在曲沃戰鬥中,8縱23旅曾有過坑道爆破城牆的成功經驗,運城前指將這個任務交給了23旅。

坑道爆破理論上是有效的,但是放到運城攻堅戰所處的條件下,卻有諸多困難。首先,坑道爆破需要足夠的時間去挖掘坑道,但是敵人援兵將至,留給攻城部隊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其次,敵人佔據城垣,火力控制著城下,攻城部隊想要靠近城垣挖坑道埋設炸藥談何容易。可是23旅上下對於前指交付的任務堅決接受,並保證利用26日晚完成坑道挖掘,一定要把運城守敵炸上天,讓他們坐一次“土飛機”。

受領任務後,23旅官兵研究了城垣前沿地形。由於69團9連的交通壕距離運城城外外壕只剩下20米,旅長黃定基決定派精幹人員由此出發,抵達外壕,再利用外壕遮掩向城牆底部挖掘坑道。

26日晚,69團7連被選中的10名勇士分成3個作業小組在9連的交通壕內準備完畢。19時,在連長魏明亮的命令下,第一組4名勇士攜帶著土木工具,頭頂著鋪著溼棉被的門板,冒著敵人的槍彈衝出交通壕,越過開闊地,衝向外壕。雖然69團給予充分的火力掩護,但是由於敵人火力兇猛,4名勇士中2人受傷。但是4名勇士毫不退縮,成功衝入外壕,並開始挖掘坑道。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時值隆冬,運城外壕不僅因為寒冷刺骨的積水泥濘不堪,而且外壕壁上的土已經結凍,難以挖掘。再加上第一組的4名勇士2人帶傷,嚴重影響了挖掘進度,魏明亮命令第二組3名勇士前去支援。

第二組勇士歷經艱險到達挖掘位置後,大家十分高興,因為人手增加,挖掘進度必將加快。可是狡猾的敵人發現了這裡的異常,連續朝外壕挖掘處扔下燃燒彈和手榴彈,導致1名勇士受傷,1名勇士犧牲。

戰友的犧牲沒有讓剩餘的勇士畏懼,反而激起了他們的鬥志。在第三組勇士趕來支援後,倖存的9名勇士很快破開凍土挖出了地洞。他們在狹小的空間裡輪流挖掘,在洞口支起用鋪著溼棉被的門板抵擋敵人的手榴彈與燃燒彈。

坑道越往前挖,越容易被敵人發現。為了避免動靜過大招來敵人的手榴彈,遇到碎石爛瓦處,勇士們甚至不敢用鍬鎬,而是用手挖。挖到最後,所有勇士的指甲都挖沒了,有的還直冒鮮血,但是他們牢記徐向前副司令員在電報中說的“要堅持最後五分鐘”,堅決完成坑道爆破,讓敵人坐上他們製造的“土飛機”炸上天。

坑道越挖越深,也越容易塌方。在經歷幾次塌方後,勇士們想出了用門板和圓木在關鍵處支撐坑道的方法來保證坑道暢通。終於,經歷了一夜的艱苦作業,在27日天亮前,9名勇士順利挖出了一條長5.5米、高1.6米,可以容納3000公斤炸藥的坑道。接著,9名勇士趁著晨曦的大霧撤回到陣地,圓滿完成任務。

援敵已經越來越近,留給攻城部隊的時間也不多了。根據當時的情形,王新亭分析阻援部隊最多再堅持一天,也就是說27日晚必須拿下運城,否則攻城部隊必須撤退。此時,“三打運城”的成敗,就看8縱製造的“土飛機”能否將守敵炸上天。

27日黃昏,在軍區炮兵團和縱隊火炮的掩護下,69團3營官兵利用40分鐘時間將3000公斤炸藥在坑道內安裝完畢。17時30分,總攻發起。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將老北門城牆炸開了約20米寬的缺口。成功了!8縱23旅官兵制造的“土飛機”真的將守敵炸上了天,曾經堅如磐石的運城城垣就這樣被23旅官兵敲開了口子。

胡宗南兵臨延安,我軍圍魏救趙,徐向前:堅持最後5分鐘

緊接著,23旅的突擊隊趁著硝煙還沒有散盡,如潮水般湧入突破口,順利攻入運城城內。在23旅的配合下,24旅與2縱4旅也相繼攻入運城。戰至28日7時,各旅勝利會師。

此役,攻城部隊全殲運城守敵1.3萬餘人,繳槍2200支(挺),炮47門,槍彈60餘萬發,炮彈2.6萬發,戰馬112匹。增援運城的胡宗南所屬鍾松部趕到時,得知運城已被我軍佔領,因害怕被我軍再度圍殲,只得逃回黃河北岸。

“三打運城”的勝利,不僅大量消滅了敵人,鼓舞了我軍士氣,而且成功控制了圍攻陝北根據地的胡宗南部後方補給線,為後期粉碎蔣重點進攻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