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老北京愛玩兒蟲是眾所周知的事兒,打小受老家兒影響,慢慢就喜歡上了玩兒蟲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叫,‘蛐蛐’‘蟈蟈’‘油葫蘆’

拿出來擱在桌上,說讓它叫它就得叫,說讓它什麼時候停,它就得什麼時候停,玩兒的是這個,這才是最像樣兒的!

而且這挑蟈蟈分兩種,一種是開叫的,聽它叫,還有一種就是新脫,叫罐在桌上,您就聽哪個馬力大,響!還有就是聽哪個味兒好,理論上都是這麼挑!

看品相就是看肚皮,嫩不嫩,頭臉大不大,還有看它的膀子,膀子大和小,再看膀筋長得足不足,膀縫嚴不嚴,它膀子上側面哪幾道筋,筋得粗,得長,然後看這槓,槓壓得深不深,‘頭臉,鬚子,得看整體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過去您還記得嗎?在野外逮蛐蛐的時候,這個蛐蛐互相之間打架特別厲害,而且油葫蘆基本上在野外,碰上了兩個一扭頭就走了!

竹蛉的挑選,也得是看膀子,理論上它的膀子相對,膀子大的話,它的叫聲就越大,一是看膀子大,二是看膀子的薄厚,厚一點的叫聲更好聽一點

老北京玩兒鳴蟲,葫蘆是最講究的!

咱生活中身邊有很多朋友或者長輩都愛玩兒蟲,能看著他們身上都有一葫蘆,主要擱在這葫蘆裡邊,叫聲明顯變得更圓潤更好聽了,而且很明顯比原來的聲音還大!

蟈蟈葫蘆,常見的就是一把大漆的蟈蟈葫蘆

然後還分黑白蟲葫蘆,就是蟈蟈,油葫蘆葫蘆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油葫蘆和蛐蛐基本上都是平底比較多,因為它能立住,但裡邊兒得砸底,砸一個坡底,養油葫蘆用得也就這幾種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您是不是也能經常聽著倆老北京的對話,好比如‘喲!您這叫的不錯,您這兩條馬力大,另一位回覆道:我這馬力下來了,但這味兒得足,您看我這膀子,多規矩’打跟前路過一人不明所以的話,還真聽不懂這倆北京人跟這說什麼呢?哈哈哈哈,老北京湊一塊,老哥幾個把各自的蟲都拿出來,比的就是誰馬力大,甭提多有意思了!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而且重要的是得是這個蛤蟆音,比的是這兩點,不是外行所比的,看誰花的錢多,看誰的葫蘆漂亮。

聽一老北京說,玩兒鳴蟲最講究的還不是蟈蟈,是油葫蘆,很多不懂不愛玩兒蟲的人,都喜歡把油葫蘆叫成油葫蘆‘lu’但北京人就讀輕聲,據說‘油葫蘆’叫起來悠悠悠悠,通常油葫蘆就是四五聲,再好點的七八聲,最像樣兒的是十三悠,聽說還有28悠的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油葫蘆有倆悠的,有四五個悠的,有七八個悠的,但老北京最講究十三悠的,這油葫蘆一叫起來,這聲兒太講究了!

油葫蘆雖然叫聲好聽,但剛玩兒的朋友都會遇到一難題,就是這玩意兒白天不叫,光晚上叫,覺得白天玩兒得不盡興,晚上還影響睡覺休息,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想轍兒,給這油葫蘆倒時差,哈哈,用咱北京話說就是‘倒叫’

在不傷它的情況下,有兩種辦法,一個是冷倒,一個是熱倒

熱倒在睡覺的時候,拿自個兒的內衣或者衣服把油葫蘆喂完食後裹起來,為的就是不離開這身上的味兒,讓它知道這味兒!像樣兒的蟲子,有兩三天就開始叫了

冷倒的話,咱老北京還有一句老話,叫‘餓不死的蟈蟈’‘凍不死的油葫蘆’

於是現在很多人在晚上,就把油葫蘆擱冰箱裡了, 還有缺的能把油葫蘆擱冷藏裡,真行!它其實已經給凍傷了,這一宿您是睡得踏實了,但它一到零上五度左右這會兒,已經麻木了,第二天您在進懷它緩過來了, 晚上就甭在凍了,它還沒等緩過來呢,又給凍上了,要是這麼倒可真是要它命呢!這特麼就不是讓它叫,是琢磨的要它命。

老北京講究,冬玩三大鳴蟲,‘蛐蛐’‘蟈蟈’‘油葫蘆’

老北京離不開的娛樂消遣

‘蛐蛐’‘蟈蟈’‘油葫蘆’‘金鐘兒’咱北京的四大鳴蟲

聽蛐蛐叫意味著,天涼了,所以有‘促織鳴,懶婦驚’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