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幾個月前,寫過一篇關於柴燒壺的文章,

可惜閱讀數不高,今天再來一篇,希望關注度能有所提升。

許多壺友對柴燒壺並不是很瞭解,

在挑選柴燒壺的過程中難免心存疑慮,

“什麼是柴燒壺?”

“柴燒紫砂壺與傳統紫砂壺有什麼區別?”

“柴燒紫砂壺有什麼優點?”

...


什麼是柴燒壺?

柴燒最早起源於日本,因為柴燒得到的器具平靜、古樸,充滿了自然趣味,改革開放後,這種審美趣味經由港臺傳入大陸,逐漸風靡起來,柴燒紫砂便是這一審美流行中的代表之一

柴燒壺,亦以紫砂為原料(只是採用柴燒法燒製,燒製時溫度更高,故又叫柴燒紫砂壺),協調了泥、火、木三者的曼妙關係,依靠窯內產生的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

之間的關係。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剛剛出窯的柴燒紫砂壺

——柴燒專用之紫砂多,經制壺人自行調配,考量的是紫砂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樟、龍眼、荔枝等果木及廢棄木材等,在宜興地區也有用松木和竹根等當做燃料。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則使陶壞中的鐵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柴燒紫砂壺與傳統紫砂壺的區別

氣孔:柴燒在燒製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是大小不一,又有一定層次感

呈色:柴窯燒出的紫砂溫度差異大,易燒出深深淺淺的效果,形成氣氛影響壺體呈色。

:柴燒木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宜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柴燒紫砂壺的優點

燒製方式方面:

與現代化的氣窯、電窯、煤窯等燒製方式相比,古老的柴燒相對來說穩定性弱許多,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也正是如此,柴燒產生窯變時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獨特的元素,成就了包括柴燒紫砂在內的每一件柴燒製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所謂“入窯一色,出窯千遍”!

紫砂壺的鳳凰涅槃——柴燒紫砂壺

茶湯改變方面:科學已證明,經過柴燒氧化還原法燒製的紫砂茶具有改變水質的功效,使紫砂器皿起到

軟水、柔水的作用,也唯有柴燒燒製的紫砂才能達到這一最佳效果,從而切實提升了茶葉的口感和茶湯醇厚的質感。

壺身變化方面質樸、渾厚的柴燒茶具,還帶給人一種迴歸自然、重回本源的自然美,這種自然美,有如“慾火焚身”之後的“鳳凰涅槃”、令人讚歎。


歡迎大家在今日頭條繼續關注“二熊閒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