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出現“急剎車”未來前景可期

從2013年一直快速發展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這兩年卻踩了“急剎車”。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累計銷售更是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但業內人士紛紛認為,機器人產業前景大好,現在正是堅定不移埋頭苦幹的關鍵時期——

日前,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主辦的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在大會上表示,自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連續六年居全球首位。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重要的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同時研發能力穩步提升,一批標誌性成果取得了新進展。

研發生產能力突飛猛進

“我國機器人產業這些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在‘十三五’期間,成效非常顯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介紹說。

從產業規模上看,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約是15.4萬臺,超過了歐洲和美洲安裝機器人數量的總和,產量與安裝量均超過全球三分之一。

對此,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深有感觸。他還記得,2014年剛開始發展機器人產業時,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才30臺/萬人,2018年達到了140臺/萬人,發展速度驚人。

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一些關鍵零部件技術也取得了突破。羅俊傑介紹,在工業領域,雙臂機器人雙目視覺定位技術、柔性手爪設計技術、雙臂協調控制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協作機器人實現了減速機、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控制一體化集成,部分產品重複精度可達到正負0.05毫米。

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傑高表示,這些年機器人產業變化很大。中國有很多傳統行業,以前很少用機器人,這幾年,公司通過設計技術和應用技術緊密結合,針對客戶痛點,開發適合他們的產品,效果非常好,像光伏機器人、木工機器人都賣了很多。

“國產機器人研發和生產能力在逐步提高。”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表示,從生產能力角度來講,2013年到2018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達到了35.3%,多關節工業機器人最近3年來持續快速增長。

新興領域帶來更多機會

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發展,但到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首次出現下降。

宋曉剛表示,這個下降有一個特點,外資品牌下降7.6%,自主品牌仍然保持16.2%的增長。從應用領域來講,搬運和上下料仍然是最主要領域,其次是焊接,這正是我國量大面廣製造業各個行業都要應用的領域。

“2018年,大家正準備大幹一場時,突然來了‘急剎車’,行業出現負增長。”曲道奎說,所以大家尤為關注今年的數據。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大會上發佈了201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累計銷售1.9萬臺,同比下降13.6%,是自統計以來首次下降。從企業層面看,在日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仍能保持一定增長,但更多企業產銷均出現了下滑。

“過去汽車行業佔據機器人行業最大市場份額。”曲道奎表示,整個中國機器人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與汽車行業市場份額大幅度下降有關。而從機器人新興應用行業來看,像金屬加工、塑料和化學,尤其是食品工業,最近幾年增長非常快。

“新興的細分領域,市場需求倒逼機器人產業創新。”宋曉剛表示,中國機器人發展正在從產業形成期向產業發展期邁進,機器人產業需注重細分行業和不同應用場景的市場拓展,各個企業找到擅長的行業所在,並開展相應的工藝技術研發。要注意協同發展,注重與信息技術、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注重新一代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研發,以滿足我國製造業不斷轉型升級需求,搶佔機器人產業發展制高點。

“機器人技術應該是一個多學科集成技術,無論企業有多大,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完,結果就是做不到、做不好、做不精。”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認為,企業應當想好如何將一種技術做好,週期更長。他舉例說,德國一些企業,就在走“專克優精”道路,“我們要沉下心來,用十年或數十年時間,力求做得長遠。”

市場未來前景可期

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坤介紹說,現在來詢價的很多項目是幾百萬元或更小的項目,儘管這些中小企業自動化改造投入並不大,但它的需求或者期望是給它提供一個世界頂尖或者領先的方案。如果我們的機器人應用技術或者系統集成技術和客戶需求完全匹配上,未來發展空間就會很大。

對於機器人產業的未來,與會者大都認為前景大好。

羅俊傑表示,從國際上看,機器人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不斷融合,推動產業步入快速道。從國內看,應用領域和場景不斷拓展。2018年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拓展到了47個行業大類,129個行業中類,而且應用面還在不斷擴大,如服務領域已經向教育、醫療、陪護、配送等多維度延伸。

“要客觀理性看待。從長週期來看,現在可能還是優化結構的黃金時期,也是堅定不移埋頭苦幹的關鍵時期。”羅俊傑表示。

趙傑認為,服務機器人將成為世界機器人強國爭奪新興產業主導地位的重要戰場。服務機器人還未到爆發期,未來產值無法預估。同時,他預測,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和產業,整體上位居世界強國行列。在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會整體進入到世界先進國家行列,而且部分方向應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從發展趨勢來看,市場未來可期。”宋曉剛表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到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增長會持平,2020年之後會重回兩位數增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預測,2020年至2029年,年均增長會高於29%。

“從大的趨勢來講,工業機器人正處在一個大的爆發期,現在的數據和市場,只是未來機器人市場的起步。”曲道奎認為,中國機器人,一定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所以,機器人企業要加強創新,把特色和優勢突出出來,未來我國一定會站在世界機器人制造的先進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