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大唐著名高僧玄奘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與小說和影視劇中懦弱的唐僧不同,玄奘大師是位剛強堅毅的得道高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西行取經的各種磨難故事,而為人少知的是他不畏大唐皇帝李世民父子相繼逼迫還俗的經歷。其實,就連他西行取經也是在遭到李世民否決後而偷偷出發的。

玄奘(602年~664年),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唐僧出行畫像

遭李世民反對後偷偷西行

大唐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李世民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至多年後返回中土大唐,行程達到五萬多里。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玄奘西行路線圖

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姑藏),因私自出行,只好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在迎溼彌羅國,玄奘學習梵文經典,後又到達今巴基斯坦境內。一年裡親歷四國,所到之處,都停留學習佛法。在31歲那年,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蹟,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達迦溼彌羅國(今克什米爾),行程約13800餘里。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西行取經路上

在迦溼彌羅國,玄奘學習梵文經典,後又到達今巴基斯坦境內。一年裡親歷四國,所到之處,都停留學習佛法。在31歲那年,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蹟,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40歲的玄奘,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開啟歸國行程。

取經歸來受到唐太宗接見

公元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這時,唐太宗為了遼東戰役,已駐蹕洛陽。太宗得知他回國,立即詔令在洛陽接見他。唐太宗與玄奘並坐問道:“法師當年西去取經為什麼不報道朝廷得知”,玄奘說:“玄奘當去之時以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朝廷不蒙允許。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太宗說:“法師出家後與世俗了斷,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

被李世民逼著還俗 屢屢堅拒

玄奘回國之處,也正是大唐用人之際。李世民許於高官厚祿要求玄奘還俗為朝廷效力。因為這與自己翻譯佛經、弘揚佛法的宗旨相違背,玄奘斷然拒絕了皇上的要求。

不但如此,玄奘家鄉東南的少林寺是洛州的一所名剎,遠離市廛,環境清幽,玄奘初見太宗時即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譯經,未獲太宗允許,這才又於三月初一從洛陽折回長安。

唐太宗仍不放棄,常常“逼勸歸俗,致之左右,共謀朝政”。如貞觀十九年,唐朝進軍遼東,太宗要求玄奘觀戰,再次提出還俗的要求。二十二年,太宗又一次令他還俗,但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陳明再三,表示“守戒緇門,闡揚遺法,此其願也”。

不僅如此,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即位後也多次命令玄奘還俗。

唐高宗李治上臺以後,多次提出令玄奘棄緇還俗的要求。為了擺脫唐皇的控制,玄奘再次提出回家鄉少林寺翻譯佛經,還是沒被批准。唐高宗顯慶二年( 公元657年) ,玄奘再次提出“望乞骸骨,畢命山林,禮誦經行,以答提獎。” 但均遭到拒絕。

李世民爺倆為啥要逼玄奘還俗

唐初統治者尤其太宗時期,屢次規勸玄奘棄佛還俗,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太宗對佛教的政策有關。

公元 618年,唐朝建立,經過隋末農民戰爭的破壞,國家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為了發展經濟,緩和社會矛盾,唐初統治者對佛教並不支持,甚至有時排斥佛教。史載,唐太宗討伐王世充,雖常用少林僧兵,但他攻佔洛陽後,廢除隋朝寺院,大肆裁汰僧人。另外,唐太宗崇尚文治,認為佛法無益於天下。貞觀二年,唐太宗語謂侍臣,梁武帝父子好事佛教,結果國破家亡,應當引以為鑑。他在朝堂上公開宣稱:“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

貞觀年間,唐太宗積極經略西域。為了打擊突厥在西域的霸權,他先後多次發動戰爭。唐太宗需要精通西域、中亞各國地理交通、民俗風情、政治文化的人才,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經歷西域、中亞、南亞多個國家,時間長達18年,對這些地區的自然、氣候、交通、民族和政治文化了如指掌,無疑是唐太宗經略西域最好的顧問。因此,太宗多次要求玄奘還俗做官,擔當起經略西域的重任。為了擺脫太宗的控制,所以玄奘多次提出離開長安,請求回少林寺翻譯佛經,潛心佛學,弘揚佛法。

在此要求去少林寺翻譯經書遭拒後。沒有擺脫李世民父子控制的玄奘仍沒放棄翻譯經書的努力,最終還是感動了唐皇。唐皇雖仍不同意玄奘離開長安,但在長安(今西安)設立譯經院(國立翻譯院),參與譯經的優秀學員來自全國以及東亞諸國。他於長安弘福寺組織譯場,開始譯經,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譯經講法之餘,玄奘還口授由弟子辯機執筆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一書,全面記載了他遊學異國的所見所聞。並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即著名的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大雁塔

功德圓滿 坐化仙逝

全部心血投入翻譯經書的玄奘,到了晚年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年),譯出《咒五首》1卷後,遂成絕筆。同年3月27日坐化仙逝。朝野達百萬餘人送葬者將其靈骨歸葬白鹿原。唐總章二年(669年),朝廷為之改葬“大唐護國興教寺”。唐肅宗還為舍利塔親題寫塔額“興教”二字。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玄奘紀念堂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玄奘雕像

目前,玄奘頂骨舍利保存在南京玄奘寺、靈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臺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學、日本東京琦玉縣慈恩寺、日本奈良藥師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爛陀寺9個地方,供後人瞻仰。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唐三藏塑像

據載,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此書傳世版本很多,這三個古本,對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天竺。 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為啥屢屢逼迫唐僧還俗?遭拒後這爺倆做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