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純粹後天意識是意識從其存在之源(心)中跌落出來時首次形成的對一個所謂“我”的覺知和認同,表現為一種沒有內容的純粹的意,在與任何對象產生關聯的待發點上,也就是底層系統還原的對象。它的特點在於已然產生了一種混沌的反思能力,開始對“我”的存在有一種天然的驚愕與感知,且由於其剛剛成型的這種獨立性,它有一種向外擴展與探索的本能慾望,在一方面連帶著先天本我意識的源能時,也同時似乎是刻意地遺忘與擺脫著這種源初的同一性而走向以“我”為起始點的分離,用向外探尋實在性的方式來填補模糊的、被從存在中拉開了一個罅隙而意欲用內容進行填充,“意”在其源初發生這一點上的存在狀態,謂之一種“意向姿態”。“意向姿態是這樣一種策略,它把一個實體(人、動物、人造物、其他任何東西)當做似乎是以自己的‘信念’與‘願望’來統率其‘行動選擇’的理性能動體。”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雖然意向姿態也尚未產生具體的內容——這一點似乎與先天本我意識雷同,但從其本質而言極其不同,可以說,意向姿態是後天自我意識的純粹部分,是容納與認識一切後天內容的原始基點,是面向探察與感知後天內容的原始慾望,它雖然暫時沒有因為意向之具體發用而連帶任何內容,但卻產生了與一切可能具體內容之間的張力——這股張力強度之大,甚至在其無有任何內容時反而蘊含著最容易爆裂的危險——哪怕它面向著“無內容”這個內容,都是處在以一念壓服萬念的狀態之中,一旦被壓服的內容因佔據意向的動力與空間而以更強大的動能從這種僵持中反轉,那種看似沒有任何指向的靜止狀態將迎來它全面崩潰的時刻,各種各樣的意向之物會如同從被開封的潘多拉魔盒中蹦出的驚嚇一樣瞬間擁嚷著一同湧出,試圖用佔據注意力的方式表現自身,呈現出一種深刻的分裂狀,而此時後天意識之純粹部分將要麼作為一種過氣的狀態而不復存在,要麼將以“無”為內容繼續行它的壓制之能事,將這樣的亂局盲目地進行壓制(這一點很像超我的作為,或者就是超我的衍化之物),而最終以為像是控制了局面一樣。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後天意識對其自身的控制與壓制並不異於對自身的閹割與戕害,並在本來作為整體生命狀態的自我之中沉澱出出自“我”這個主體部分之外的超我和被壓制的本我(那些未能充分釋放的力比多之諸種形態),強化了生命本身的分裂。從這個角度而言,後天意識中的純粹部分與先天本我意識的主要區分在於: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首先,先天意識只是覺察,不用力,而純粹後天意識則時刻動用著其自身強力。在這一點上,哪怕是發現潛意識的弗洛伊德本人之初衷也最終指向潛意識的意識化並最終令一切生命狀態找到其整合的狀態。“弗洛伊德探究潛意識力量的全部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將這些力量帶進意識中。正如他反覆說的,精神分析的目標是使潛意識變成意識;擴大意識的範圍;幫助個體覺察潛意識傾向(這種潛意識傾向就像掌握了輪船甲板以下反抗力量的水手一樣驅使著自我);並因此幫助個體有意識地指引自己的輪船。……而成為一個人指的就是這種增強了的我(I-ness)的體驗,即我這個行動中的個體,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主體。”這個增強的我(I-ness)即為不斷清晰且自身攝受力不斷增強的先天意識,而非以追求自我彰顯為初衷而事實上牴觸一切“非我”的後天意識之純粹部分——想要純粹的慾望愈是強烈,排他的力量就越是強大,對於先天意識之遮蔽就越是嚴重。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最為嚴重的後果是,相較於先天意識之在場(正因為可以無條件尊重、接納並同情一切生命狀態,因而這些生命狀態獲得了一種因釋放其能量而得以迴歸生命本真領域的契機,即還原並抖落其一切存在形態而回歸存在本身並獲得寧靜),後天意識的純粹部分因為始終在場的一個“我執”之基點,任何時候都因排外而事實上加強了牴觸的力量,且這種循環愈演愈烈,最終可能爆發為嚴重的精神分裂。這正是很多生命陷阱之根源,越是不加覺察地想要以自我證明為引領去排除旁的一切可能性,就越是在效果上遍嘗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苦果,事實證明,我們往往選擇用自以為對的方式、錯誤地以他者為對象證明著自己的錯誤,從根本上而言,從先天意識的角度出發,只有生命存在狀態本身,而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一切只有相對與暫存的意義),正因為後天意識之純粹部分仍然以含蓄的方式存在著強烈的對錯觀,才造成了它與同樣作為存在狀態的諸形態之分歧與對立。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其次,先天意識可以感受並接納一切呈現於意向中的具體事物(包括感受和觀念等),而後天意識則對其有揀擇和分辨。“當我們人類有心靈者,從我們那獨一無二的優越視角,對其他實體採取意向姿態這一特別的招數時,我們就是在將自己的方式強加於它們,並由此冒著給我們試圖理解的系統引入過多明晰性、過多內容上的條分縷析,亦即過多組織性的危險。我們也冒著把人類自己心靈組織的特定類型過多地引入我們關於這些更簡單系統的模型中的危險。其實,我們的需求,進而願望、心理活動、心理資源等並不都是為這些更簡單的心靈候選者所共有的。”因此很難說後天意識之純粹部分就具有絕對真理性,事實上,絕對真理觀並不存在,而恰恰先天意識之無有任何揀擇的自然失控狀態中蘊含著一切宇宙人生真相的可能性及其規律。這一點,越是認為能掌控一切且加諸不實之條框的心靈越是不能理解,一切有形態之物連同它們形式上的“天花板”都能在先天意識的滌盪中成為被遺忘的對象,同時,更多深刻的體悟會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自然顯現於一顆柔軟且無限敞開的心靈之中。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一旦有了揀擇,就同時顯現出純粹後天意識的一種強烈控制慾。“你的腦那具有驚人能力的驚人狀態的組織是怎麼得來的呢?答案是一樣的:腦是一種人造物,它所獲得的意向性來自其各部分所擁有的意向性,而這些部分的意向性又來自於它們作為更大系統的一部分而在這個更大系統的運作中扮演的角色;換句話說,就是從它們的創造者的意圖得到意向性的。這個創造者不是別的,就是大自然,亦即人們所說的通過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後天意識在自身的疆域內不論如何以後退且還原的姿態顯現且顯得可以統攝較低層級的對象物,然而,終歸連自己,也是從根源而言從自然裡跌落出來的一個“角色”,是屬於自然選擇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片段,因此,一方面它以極低調的態度所呈現出的原初性並不真正具有力量,另一方面它指向對象的控制慾也為其帶來了恐懼的心理體驗。正如我們常在神經症患者身上看到的“心智至上”的傾向性——

心智最終取代真我而對情感、身體甚至是真我本身都構成了一種壓迫,如此一來,生命本身已然不是靈動的存在,而成為自身畫地為牢的角力場。

後天意識遮蔽先天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