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漢昭帝和漢宣帝之間,曾經有一位非常年輕的皇帝,他僅僅在位27天,就被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廢掉。這個皇帝名字叫

劉賀,史稱昌邑王,後來被封為海昏侯,前幾年在江西南昌附近挖掘出一個規格非常高的漢朝墓葬,就是劉賀的墓地。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在霍光廢昌邑王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個叫做田延年的人物,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田延年就是給霍光出主意的人。昌邑王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大臣所廢的皇帝,所以在當時,大臣廢皇帝是要下很大決心的,風險也很大,而這件事就是田延年率先給霍光出的主意;第二,霍光廢昌邑王,需要取得百官領袖,尤其是外廷大臣的支持,田延年就代表霍光,去和當時的宰相楊敝做溝通工作;第三,在廢皇帝的當天,百官集議,是田延年挺身而出,迫使百官不得不同意霍光的意見,最終大家才齊心協力把劉賀廢掉。也就是說,在霍光廢昌邑王的過程中,田延年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霍光等廢昌邑王事上太后疏

田延年從漢昭帝后期一直到漢宣帝的前期,一直擔任著朝廷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職位——大司農(這個官職在整個漢朝的官僚體系中,有點像我們今天的財政部部長,因為漢朝最重要的稅收來自於農業稅,所以這個管稅負的這個官員叫大司農),而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春天,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司農田延年居然畏罪自殺,那麼此事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逝世。皇帝的葬禮自然要十分隆重,但這就要牽涉到很多工程,既要僱傭勞動力,也要僱傭很多車輛,只靠官方的車輛運輸各類物資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管理國家財政的大司農,田延年就分配到一個任務——向老百姓僱傭車輛。為了完成這件事情,田延年一共向民間僱傭了三萬輛車,規模非常龐大。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漢昭帝畫像

田延年先和百姓們講好,漢朝政府每向百姓僱一輛車,車主就可以得到一千錢,但是田延年在向政府報帳的時候,他報了兩千錢一輛車。也就是說,田延年靠著僱傭民間車輛這件事,從中獲取利潤三千萬。

後來,此事被田延年的仇家告發,畢竟當時向民間足足僱傭了三萬輛車,這牽扯到無數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他們一輛車拿到多少錢,一定會在各種場合下討論出來,而田延年從政府裡報出來的帳,那也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官員們肯定都知道,整個事情一對比,這個差額肯定存在,一定會被人發現,再加上田延年之前結的仇,被別人揭發出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那麼,田延年又是怎麼跟別人結的仇,那些仇家為什麼要在這件事情上盯住田延年呢?《漢書·酷吏傳》中記載,漢昭帝去世之前,皇帝病重的消息已經在民間傳開了,一些消息靈通的人就知道,皇帝雖然年紀很輕,但似乎身體不好,很有可能快逝世了。這個消息傳開以後,在長安附近有兩戶富商,一家姓焦,一家姓賈,這兩戶人家很有生意頭腦,一想到皇帝要去世,一定要用很多東西籌辦葬禮,於是就開始悄悄儲備那些葬禮必須要用到的物品,就等著皇帝有一天忽然病逝,官府要徵集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馬上就能夠批量供應,從正面角度來講,其實是利用一些可靠的信息來給自己掙錢。

這件事後來被田延年知道了,等到漢昭帝去世以後,田延年就把此事翻出來,指責焦、賈兩戶人家,說他們在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葬禮所需的物品,這不是盼著皇帝死嗎?簡直大逆不道。於是他就建議朝廷把焦、賈兩家籌備的東西全都沒收,以儆效尤。

對於這兩個富商而言,他們只是想借此機會賺取利潤,結果卻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遭到訓斥,原來囤積的貨物也被沒收,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二人就非常生氣,於是這兩個富商就專門僱人打探田延年的負面消息,想要尋找機會反擊。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沒過多久,田延年通過僱傭車輛獲利三千萬的事情就被兩個富商打探出來,兩人就向政府告發了。《資治通鑑》中記載,“霍將軍召問延年,欲為道地,”因為當時的輔政大臣是霍光,而田延年又是霍光的心腹,霍光就把田延年叫來詢問,想要給他出個辦法。

霍光就問田延年,這件事是否屬實,田延年可能是過於恐慌,也可能是礙於面子,總之他並沒有如實回答,而是抵賴說“無有是事”。霍光聽後就十分生氣,因為他本來是想替田延年解決這個問題的,卻沒想到田延年連自己都騙,於是便說,“即無事,當窮竟”,既然沒有此事,那我就不管了,直接交給執法部門查個究竟吧。

御史大夫田廣明得知此事後就說,“當廢昌邑王時,非田子賓之言,大事不成,今縣官出三千萬自乞之,何哉?”意思就是說,田延年要真的貪汙了三千萬,霍將軍您還是和皇帝商量商量,免了他的死罪吧。畢竟在廢昌邑王、立漢宣帝的過程當中,他是有大功勞的。沒有他前前後後地奔忙,漢宣帝怎麼有機會上臺呢?念在他這份功勞的情面上,您就當是漢宣帝感謝他,給他三千萬的獎勵,此事不就過去了嗎?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霍光輔政

田廣明的話自然有一定道理,但霍光回答,“誠然,實勇士也!當發大儀時,震動朝廷”,就是說,田延年確實是一個勇士,當時百官朝集,提出廢掉皇帝之後,只有田延年站出來支持我霍光,百官聽後面面相覷,滿朝震驚。

可以想像,在當時的環境下,霍光是何等的緊張,一旦廢皇帝不成功,自己面對的將是滿門抄斬的罪行。於是霍光說完這些話,就“因舉手自撫心曰:使我至今病悸”,拿起手來按著自己的胸膛說,當時田延年表態後,朝廷上緊張的局面我依舊記得,就因為他的那些話,導致我落下個心悸之症,心跳都時不時漏一拍。

說到這裡,霍光的話外之音已經很清楚了,他拒絕了田廣明的意見,讓田延年“通往就獄,得公議之”。等到使者傳喚田延年去接受審查的時候,他就持刀自殺了。

那麼,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什麼?

第一,我們在批判、監管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我們要求別人的那些標準,自己做到了嗎?田延年用很高的標準去要求那些商人,認為他們囤積喪葬用品,發皇帝的死亡財,因此差點讓兩個商人破產。但是他自己呢?同樣是發皇帝的死亡財,而且所作所為更加惡劣。兩個商人是預先囤積,通過合法買賣活動來套利,田延年則是直接虛增價碼,貪汙公款。


田延年之死:《資治通鑑》中的做人啟示

漢宣帝畫像

第二,田延年為什麼敢貪汙三千萬?十有八九就是居功自傲,田延年仗著自己曾經協助霍光廢昌邑王、立漢宣帝,所以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可以,但是事實證明他的想法錯了。所以得意以後不可過於忘形,立過一點功勞,做過一點好事的人,往往更加容易錯誤判斷自己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地位。古人經常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自知之明,很多時候不見得是說你對自己的特點有非常精確地把握,而是說你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以史為鑑,從田延年這個人身上我們其實可以學到很多,至少可以藉此反思兩點,第一,自己平時對待周圍的人是否過於苛刻?或者說要求別人的時候自己做到了嗎?第二,得意忘形而不自知,實際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