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6:露骨的瓦解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6:露骨的瓦解

張婕妤和尹德妃就在李淵跟前說太子的好話,傳李世民的壞話。李氏三兄弟中,李世民其實是不圓滑的,或者說不善於適時妥協,應了關漢卿那句詞: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這就夠讓兩位寵妃討厭的了,不光討厭,還充滿怨恨,怎麼呢?因為這兩位寵妃都和李世民有過矛盾。

先說尹德妃,這位寵妃的爹叫尹阿鼠,是個欺軟怕惡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有一天,李世民的謀士杜如晦打尹阿鼠門前過,沒有下馬,尹府裡一幫雜役不由分說把杜如晦拖下馬就打。事後,尹阿鼠心裡害怕李淵怪罪,趕緊來個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讓女兒尹德妃到李淵面前告狀說:“秦王手下的人蠻橫無理,欺負我年邁的父親,經過我父府邸,我父稍有些怠慢,就被他們痛打一頓。"兒子的手下痛打老子的丈人,這事兒說破大天去也是不孝,李淵憤怒之下也沒調查,也不聽李世民解釋,就狠狠一通訓斥。

李世民和尹德妃仇怨就這樣結下了。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6:露骨的瓦解

電視劇《貞觀之治》裡,把這個事兒擱到張婕妤身上,是不符合事實的。事實上,張婕妤和李世民的矛盾在武德初年就結下了。這矛盾說起來不起眼,只是為了一塊田地。那時李世民當陝東道行臺。

就是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在其駐地設立臨時性機構稱為行臺,又稱行尚書檯或行臺省。在這個管轄區裡,李世民有權處理所有事務。於是,他將轄區裡的十頃田地賞賜給立了戰功的淮南王李神通。要說這都不叫個事兒,可張婕妤恰巧也看中了這一大塊田地,請求李淵下詔書將這塊田地賜給自己的父親。不就十頃地嗎,李淵當即就答應了。可李神通不幹了,這塊地明明是秦王先就賜給自己的,憑什麼你要我就給?不給,打死也不給。張婕妤哪吃這套,向李淵讒言道:陛下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李世民奪去賜給了李神通。李淵為此很生氣,他氣什麼呢?當然不是為一塊田地生氣。他氣的是李世民,哦,如今你翅膀硬了,我的詔書成廢紙了,你的指令成聖旨了,成何體統!提起這事李淵就不舒坦,向寵臣裴寂抱怨說,世民這孩子在外帶兵,被他身邊那些謀士教壞了,作風專制,不像是我以前那個孩子了。

從這些事件可以想見,李世民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遇。太子齊王與他勢不兩立,後宮兩名長舌婦爭相詆譭。危機四伏!秦王府的幕僚們很害怕。骨幹之一的房玄齡,當時任行臺考功郎,考功郎這個官職,在六朝隋唐時期,隸屬及其職掌的變化比較大。唐初的考功郎,與北朝略同,就是掌考課百官及考試秀孝,隸屬於吏部尚書。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6:露骨的瓦解

做這個官,頭腦當然很夠用。精明的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一旦禍亂髮生,就會血染宮廷,實在是國家的憂患,不如勸秦王“行周公之事",使國家安定。這裡的“行周公之事"肯定不是指做夢。說的是西周成王初繼位時,因成王年少,由周公攝政。結果周公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經過一番討伐,誅殺了管叔,將蔡叔流放。

史稱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善於決斷,合稱“房謀杜斷"。這個“房謀"真厲害啊,瞧人的論據多好——當年周公誅殺了親弟弟。這對於李世民克服殺兄殺弟的心理障礙是一劑特效藥。這裡面有一個邏輯:眾所周知,周公是封建社會道德標準的制定者。按照周公這位爺的崇高地位,自然幹什麼都是對的,那他殺親弟弟也是對的。既然周公能夠正義地殺弟弟,李世民當然也能正義地殺兄弟!

房玄齡把這意思先跟長孫無忌說了,長孫無忌當即贊同,說自己心中也早有此意,只是不敢說出來,如今你說了,正合我心意,應當好好地告訴秦王。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6:露骨的瓦解

長孫無忌這時候的官職是比部郎中。所謂“比部',是隋唐年間,在刑部之下設“比部",使審計工作開始走向專業化、獨立化和司法化。長孫無忌就是這一機構的高級官員。他與房玄齡、杜如晦一起去找李世民商議,說秦王功蓋天地,應當繼承帝業,今日的憂患恰恰是天助的機會,希望大王不要遲疑。

而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一方來了一手更為露骨的——瓦解秦王府的整體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