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作者:萬仁濤(河南厚朴養老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社區養老服務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自己長期生活的社區裡,在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相關組織承擔養老工作或託老服務的養老方式。它由正規服務、社區志願者及社會支持網絡共同支撐,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幫助,使他們能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維持自己的生活。

接下來,我們介紹國內目前常見的幾類社區養老模式。

(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

“嵌入式”養老模式是以社區為載體,以資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運作方式嵌入為理念,通過競爭機制在社區內嵌入一個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方式,整合周邊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就近養老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嵌入式”養老模式下的養護中心一般設立於社區,擁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可以採用多種運營模式,如政府託底購買服務、社區完善服務功能等,通過日託、助餐等方式,輻射到社區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的需求。

“嵌入式”養老模式致力於營造出“養老不離家”的新模式,其突出優勢在於其規模小、靈活性高、對位置要求低、易布點且對社區日常生活影響弱;資金需求小,管理相對簡單,運營要求較低,在推廣方面可複製性強。“嵌入式”養老服務克服了傳統家庭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劣勢,是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形式。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二)公租房社區的養老模式

興辦公租房社區託老所(“老人之家”或“老齡中心”)。託老所與老年公寓的服務對象不同;服務內容多樣,更具靈活性;託老所體現以親情為主的經營理念;託老所在經營體制上較敬老院靈活;能更好地與家庭養老相結合。

綜合比較而言,託老所較其他養老機構而言更具優勢,成為家庭養老的一個有利補充。公租房社區託老所有利於充分利用社區閒置的資源,可由社區閒置場所改造而成,可以節約政府大量投資,而且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一些就業崗位,調動社區的閒置資源。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三)“三位一體”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三位一體”是指物業企業通過與業主、業主委員會簽訂養老服務協議,向業主提供養老特約服務及綜合服務,在促進物業服務升級的同時,又保證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落實。

它以社區委員會為中心,以業主委員會為根本,以物業為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物業一線服務作用,體現三方合力優勢作用。物業服務企業具有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地緣優勢,熟悉社區養老服務對象,方便利用物業共用空間和設施。此外,員工隊伍穩定和全天候的管理服務,能夠保證社區養老服務的即時性、連續性。

物業具有成熟的社區服務平臺,如有些物業構建了“互聯網+”模式,手機APP、物聯網已成為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的支撐,可以結合現有的社區配套服務體系,整合相關資源,為小區業主提供養老服務。它作為對現有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豐富和補充,充分體現了社區養老服務供應主體的協同化觀念。

業主委員會提供養老服務設施的硬件基礎;政府以採購服務的方式,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物業提供人力與服務支持,社區委員會和業主大會進行指導監督,保證了社區養老服務切實可行,有利於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推動。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四)“互助型”養老模式

互助養老是指居民互相幫扶和慰藉,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社區建立聯繫制度,幫助社區內空巢老人結對子,採取“一幫一”或“一幫多”的互助模式。以社區為依託,將生活在社區內、具有專業特長、熱心公益活動的健康老人組織起來成立老年互助社,老人們可以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多種場合實現各種形式的互助。

互助養老具有靈活性、多樣性、自願性、自治性等特徵,滿足了老年人對家庭、朋友和社區鄰里的依戀,高效利用和發揮了家庭和社區的養老功能。互助型養老模式是積極老齡化的重要表現,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養老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互助型養老通過以老幫老、以老養老,為創新養老模式、打造多元化養老格局奠定基礎。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五)“時間儲蓄”契約模式

“時間儲蓄”契約制度是在居民中倡導為老年人提供義務服務,然後將自己的服務時間像儲蓄一樣存儲起來,待服務者將來老了之後,在自身需要時便可支取同樣的服務來幫助自。“時間儲蓄”所包含的潛在價值對我國老年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乃至社會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以“時間儲蓄”契約方式提供助老服務,不僅能使年輕人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而且今後這些儲蓄就成為了養老的“本錢”。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形成幫助別人就是關懷自己的社會長效激勵機制。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六)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政府購買服務是指政府將由自身承擔的、為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或街道、社區來完成,並建立定期提供服務產品的合約,由該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產品,政府按照一定的標準評估履約情況來支付服務費用。

目前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主要有:第一類是政府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由其向享受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時間和特定服務的服務;第二類是採用養老代幣券、服務券的形式,由老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機構自主選擇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既是鞏固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化發展的創新,值得推廣和普及。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七)PPP模式

PP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針對不同的養老服務項目,選擇不同的運營模式。如由政府將養老設施,通過委託、承包等方式交由社會力量承辦,期滿後再將養老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PPP模式可以較好地吸引社會資本,將政府公共財政資本與社會資本結合在一起,拓展資金來源。同時該模式能夠綜合政府與民營企業的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我國民間投資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具有較大的潛力,PPP模式與社區養老服務結合適用的範圍將越來越大。相關的政策法律環境正在逐步形成,為民間資本合法進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開了方便之門,推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創新和發展。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八)網絡化居家養老模式

網絡化居家養老是指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整合既有的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三種養老模式,充分發揮其各自優勢,建立起統一的為老服務平臺,編織起一張以政府為主導、引入並整合全社會為老服務資源的養老網絡。

網絡化涵蓋了以下幾個層面:

(1)資源網:是指引入並整合全社會為老服務資源的網絡(包括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商戶、慈善組織、志願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家庭、個人等)。

(2)信息網:是指藉助信息化手段形成的網絡(如互聯網、呼叫中心、廣播電視、固定和移動通訊、報紙雜誌、宣傳公告欄等),一方面保證各種為老服務資源信息可以順利到達老年人身邊,另一方面保證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可以充分為服務供給方所瞭解,增加服務可及性。

(3)組織網:支撐起這一系列資源和信息的組織網絡,通常在地域性社區建立起統一的為老服務平臺,實現對資源和信息的整合和調配。

(4)社會網:將老年人同家庭、其他老人、社區、社會聯通起來,使其充分融入其中,為其找到心理歸屬。網絡化居家養老模式整合養老服務資源,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在交流信息、調劑餘缺、平衡供需等方面實現網絡連鎖化經營,促進社區養老服務從分散型、個體化向集中、群體化方向轉變。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九)智慧養老模式

智慧養老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搭建起信息資源集聚的平臺,提供給需要養老服務的老年人以廣泛支持。智慧養老加強了養老服務信息化管理這一創新理念,使得養老服務的信息、組織資源充分整合,社會支持更有效地匯聚。

智慧養老將分散的養老服務機構聯合起來,構建養老服務雲平臺,從而形成一個虛擬的大社區。可使老人獲得更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還可使政府部門更好地進行養老機構建設規劃。智能社區還能通過高效的通訊網絡、便捷的操作縮短老年人與社會的距離,更多地參與社會交流。這不僅是對老年人和網絡的彌合、強化甚至重構,更是一種創新的社會網絡。

社區養老是大勢所趨,目前有這9種靠譜模式!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社區養老服務將會面臨著許多問題,成為社區養老服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要使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能夠可持續發展,成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的主要途徑,就必須對現有的模式進行不斷改革創新。應不斷整合社會資源,完善服務機制,深化服務內涵,探索新形勢下養老服務模式和發展路徑。

作者:萬仁濤,專業從事養老產業研究、養老項目落地策劃、養老項目籌備運營管理服務。行業交流請聯繫13269255925(手機微信同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