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湖北60後硬核老闆:賣房收藏千萬塊鉛字,自建活字博物館


在湖北赤壁,群山環繞間有一竹林深處,藏著淘寶漢字文化手藝人劉美松的大本營——中國活字印刷機器博物。回到赤壁以前,劉美松在深圳經營一家大型印刷廠,眼看激光照排普及,鉛字印刷被淘汰,劉美松坐不住了,2009年,打算做點搶救性的工作的他毅然離開深圳,回到了赤壁老家。

回到家鄉,劉美松最先做的就是聯繫印刷廠尋找鉛字,卻被告知那些鉛字已經賣給了湖南的鉛鋅礦廠,熔解後被做成打獵的鉛彈。“就感覺那一槍好像是擊中了我一樣,活字傳承的是文化,如今卻變成了武器和傷害。”劉美松很心痛。

鉛字沒有了,劉美松只能四處打聽尋找,終於,他在赤壁的城北印刷廠收到了“第一桶鉛”。那批鉛字的準確重量是826公斤,“這數字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收到了鉛,要是沒有鑄字機器,一切還是白搭。在之後的十年間,劉美松從40多個瀕臨消失的活字印刷廠裡,以及那些小作坊裡和廢品收購站裡,把與活字印刷相關的各種東西一件一件地“搶救”,或高價買回來。有了這些機器,鑄字老手藝人才得以把活字印刷繼續做下去。

收集機器把往年辛苦賺來的錢花光後,劉美松就去借,去賣房子,資金短缺時甚至抵押自住的房子去買那些“寶貝”。

2012年5月份,他將重金買回的鑄字機器修復,終於可以出字了。劉美松說,每咔嚓一聲,就意味著一個字模出籠了,聽到原始機械的咔嚓聲,很舒服。

泥字、木字、瓷字、銅字、錫字、鉛字……如今,在這座活字印刷博物館裡,藏著他幾乎跑遍全國,至少20多家舊式活字印刷廠的鉛字和設備。

通過活字印刷打印的文件袋。雖然已收藏了上千萬塊鉛字,但劉美松也坦言:“收藏是最直接也是最笨拙的方式,如果不做轉換,這些活字依然只是冰冷僵硬躺在博物館的物證。我希望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一個支點,用商業模式讓它活下來,而不是把它圈養起來。”於是這也就有了淘寶上的“字在”。

“原來是活字,現在是字活啊,如果賣活字就是賣血啊,真正的價值是創新。”2013年,劉美松嘗試著在淘寶上架這類用鉛字定製的印章類產品。“沒想到非常受歡迎。”劉美松趁熱打鐵,相繼開發出婚慶系列、方言系列、文具系列、文房系列等各類活字產品。


劉美松說,他從沒有用一個鉛字變成錢。他最大的夢想,是可以讓漢字代表中國發聲,做有尊嚴的文化品牌,並打造出中國第一個全球化文化連鎖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