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網約車大變局

網約車大變局

人才是資本,資金是資本,用戶更是資本,這是世界經濟制度最重要的升級,也是一種新的分配製度。

剛剛過去的2018年,網約車的戰場可謂“戰火紛飛”,市場格局變了又變。

吞掉快的,幹掉優步,碾壓美團,用數以億計的資金才燒出來的網約車市場已經不再是滴滴的“江山”了。

作為中國新一代互聯網新貴,滴滴出行的程維恐怕做夢都想不到,整個2018年,滴滴最主要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而是因為安全問題的爆發,引發了監管的強力介入。

网约车大变局

而面對滴滴因安全問題而關閉的部分服務,滴滴對手們,反應迅速,紛紛搶佔市場。如首汽約車在滴滴夜間停運的首日便開啟了“夜間保障大行動”,既為搶佔市場,也為大量深夜無車可打的人們提供選擇。

“身處競爭行業,這對我們肯定是個獲得用戶的機會,當那些用戶有需求的時候,就有機會變成我的用戶。”首汽約車CEO魏東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滴滴從來不缺乏挑戰者,網約車市場也從來沒有真正平靜過。

你方唱罷我登場

2018年初以來,網約車格局因資本介入、政策約束、用戶青睞等因素變了又變。

2018年3月,美團打車從南京殺入上海,短短一週,日訂單量突破30萬,宣佈拿下上海30%市場份額。“國家隊”首汽約車和嘀嗒出行相繼殺回出租車市場,叫板滴滴。曾經一度低迷的易到在經歷種種波折後也重回快車賽道。3月27日高德也低調上線順風車業務。4月3日,攜程宣佈旗下專車業務獲得網約車運營資質。

网约车大变局

自此,網約車市場越來越熱鬧了。

受青睞的網約車

12月25日,比達諮詢發佈了《2018年中國出租車&網約車出行用戶調研報告》,對乘坐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出行的用戶需求、體驗、認知三個維度進行了調研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網約車的用戶認可度已達88.6%。受便利性、安全性及多樣性因素影響,81.3%的用戶更青睞網約車出行。

网约车大变局
网约车大变局

面對逐步走向良性發展,用戶認可的網約車市場,除了走輕資產模式的互聯網公司,很多車企也紛紛試水網約車領域。

車企搶灘網約車

在國內汽車消費告別高速增長,用戶需求從私有轉向共享的當下,佈局出行已經是車企轉型的大勢所趨。

12月14日,寶馬在成都拿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成為首家在華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外資車企,拿到牌照的寶馬已在中國推出網約車服務。

從吉利集團推出的“曹操專車”,到首汽集團旗下的“首汽約車”宣告成立,再到上汽集團推出中高端網約車平臺“享道出行”,眾多車企紛紛發力網約車,傳統汽車製造商也紛紛瞄上了出行服務這塊大蛋糕。

网约车大变局

不少人認為,車企做出行,目的是在於車市寒冬,更易於消化清理庫存車,而這也僅是表面因素。筆者認為車企搶灘網約車市場,目的至少有兩層:

一方面,出行市場誘人。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2017年,出行市場規模約5600億元人民幣,其中網約車獨佔1650億元。到2030年,美國、歐洲、中國出行服務市場將達1.4萬億美元。

利潤豐厚的出行服務將彌補車輛銷售額的下降,據預測,中國的網約車數量將以平均每年增長19%的速度,至2022年底將形成2600萬輛的規模。到2030年,出行服務將為汽車行業貢獻22%的收入和30%的利潤,而新車銷售將帶來38%的收入和26%的利潤,車企的利潤配額將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出行正在改變汽車產業生態模式。在國內車市退燒後,車企佈局網約車求的不僅是清理庫存,更是藉著網約車市場“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未來汽車的模樣。

网约车大变局

時代發展下,傳統產業更應把握消費心理,更快更準地抓住商業機遇。

寫在最後

在經歷2018年的各種事件之後,2019年將是網約車領域野蠻生長之後,受到約束和監管力度最大的一年。但在安全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各大平臺仍將面臨不小的運營風險。

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已經形成對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主要品牌的使用習慣。新入場的車企的如何吸引消費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還需認真思考。

网约车大变局

《車企搶灘網約車:摸著石頭就能成功過河嗎?》來源:財經

《網約車安全功能獲認可 出行安全需全社會共同努力》來源:開元恆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