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油滋了,東北人童年裡最解饞的家常美食,捏一塊擱嘴裡,咔嚓一聲


要問東北孩子童年最解饞的美食是啥,我的答案是:油滋了……那個肚子缺油水的時代,誰家廚房都有倆油罐子,一個放豆油,一個放豬油,豆油是厚厚的半通明黃色,豬油則是雪白雪白的膏,腦補了一下我家的豬油罈子,不由自主舔了一下嘴,我可真饞啊……

那時候老媽或姥姥一兩個月從市場哋嘍一袋子肥肉膘子,這玩意兒便宜,回家後便開始架鍋大煉豬油,我這鼻子嗷嗷好使,外號“賽警犬”,聞到那股熟悉的油膩香氣後便鑽進外屋地不出去了,開始對著那堆肥肉相面,心裡想象著它們一會兒被煉成渣兒的樣子我是否還能認出來。

最出色的油滋了最好是“捎帶腳兒連著瘦肉”的薄片,咬上去要有咔嚓一聲,外酥裡嫩,太酥或者太軟都口感欠佳,最香的當屬出鍋那一瞬,趁熱撒上椒鹽,或者直接上鹽面兒,抓起一塊兒呲著牙邊吹邊咬,牙被燙得一酸,然後就是迅速瀰漫開來的油脂香,簡直沁人心脾……


油滋了這東西不耐儲存,沒幾天就會變味兒,東北話叫“咔嘞了”,散發著油耗味兒,就是不新鮮了,所以要趁著它最美味的前幾天,變著法兒地琢磨著怎麼吃,我爸最喜歡用尖椒和蒜薹一起炒油滋了,這玩意下酒可美了,我則用湯底來拌飯,那時候的我們都還未曾擔心三高……。

姥姥則把油滋了剁得稀碎,和酸菜、豬肉餡兒混合在一起,擱上蔥末、薑末調味做包子餡兒,在高溫蒸汽的加持下,油滋了徹底投降,把體內的油香全部上交給酸菜和肉餡,以及包子皮,最後出鍋時,皮兒半透明,被浸潤得油汪汪,圓鼓鼓的,一口咬開,高識別度的油滋了味道直衝鼻腔……

還可以烙餡餅,不管是蘿蔔餡兒,還是白菜餡,放上油滋了都格外美味,而且餡兒不容易乾巴,此中滋味,只有吃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餃咂,也會放一些油滋了,現在很多東北飯館裡都把油滋了餡兒作為特色餡兒,跟南方人吃油渣豬油拌飯一樣,都是特殊年代的特定美味。你吃過這個沒?現在是不是知道得越多越不敢吃了?但偶爾又想念那一口濃香?其實偶爾吃幾塊解解饞沒事兒,關鍵是別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