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文|趣味闲谈Q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谥号”与“庙号”到底有什么区别?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

总的来说不管是“庙号”还是“谥号”都是古代对于死者带有评价性质的称谓。

纵观古代诸位君主,唐朝以前都用“谥号”当做称谓:如文皇帝、武皇帝、成皇帝等。而唐朝以后却要用“庙号”做称谓:如太祖、太宗、玄宗等等。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唐朝前后各皇帝的“谥号”和“庙号”。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古代皇帝“谥号”为什么越来越长,最终以“庙号”尊称

由此可以看出“谥号”突然变长是从唐朝开始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老公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登基称帝脑洞大开把李治的“谥号”定义为“天皇大帝”(后更改为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然后就愈演愈烈,据记载慈禧“谥号”更是达到了25个字,由于称谓太长此后便以“庙号”对历代帝王进行称谓。唐朝即是“谥号”“庙号”的一个转折,一代女皇武则天则是转折的重要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