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涨声内参:年关逼近 上市公司用尽心思扮靓业绩

涨声按:随着年底的临近,上市公司开始为全年业绩进行最后的冲刺,为了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表,一些公司正费尽心思地扮靓业绩,出售旗下资产、争取政府补助、回笼投资收益、调整会计规则……各种招数层出不穷。

涨声内参:年关逼近 上市公司用尽心思扮靓业绩

不过8依靠上述这些“一锤子买卖”粉饰出的业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而左右业绩的公司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存在变数

据涨声统计,截止11月28日已有990家A股上市公司对2018年的业绩走向做出了预测,表示将在2018年实现正增长的上市公司达到653家,占比约65.96%。

虽然从总体来看,2018年上市公司的年报业绩预期可谓“喜大于忧”,但A股上市公司2018年整体业绩走向仍存在变数,在尚未公布业绩预告的2570家上市公司中,有标准股份、航天晨光、银河生物等1246家公司在前三季度遭遇了业绩负增长的尴尬。

涨声内参:年关逼近 上市公司用尽心思扮靓业绩

而亚星化学、京运通、新研股份等406家上市公司虽然在前三季度实现了业绩的正增长,但分季度看,其业绩增速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处于逐季放缓的态势。

除了业绩预喜率可能出现下滑外,统计数据还显示,在已明确2018年业绩将实现正增长的653家上市公司中,有178家公司的业绩预增幅低于2017年的实际业绩增速,比如金财互联虽然预计2018年的净利润增速将达到49.18%,但却明显弱于2017年395.04%的业绩增长幅度。

上市公司使出非常手段冲业绩

面对存在变数的业绩预期,上市公司纷纷祭出“非常手段”试图为全年业绩“增光添彩”,从目前的情况看,甩卖旗下资产、争取政府补贴、回笼投资收益、调整会计制度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报的主要方式。

进入11月份之后,涉及上市公司出售股权或子公司的公告明显增多,据涨声统计,11月以来,已有华联股份、华友钴业等2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资产出售公告,而在2017年同期发布资产出售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总计只有17家。

涨声内参:年关逼近 上市公司用尽心思扮靓业绩

而通过出售旗下资产,也的确令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得到正面提振,比如*ST椰岛在11月19日发布的公告红表示,公司将分别以2.88亿元、1.12亿元人民币的转让价,将旗下海南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海南椰岛阳光置业有限公司60%股权及椰岛综合楼出售,受让方西安天朗地产有限公司需在2018年12月5日前支付股权转让款1.28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到位后基本可以大幅降低*ST椰岛前三季度的亏损。

虽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出售旗下资产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多的资金收益,但毕竟这种“割肉”式的交易令众多上市公司感到“肉痛”,于是争取“外援”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年底“突击”业绩的最佳选择。

据统计,仅在本月便先后有龙净环保、冀凯股份等39家上市公司宣布获得政府补贴,补贴总金额高达4.77亿元,比如西部牧业在11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八师石河子总场财政局发放的招商引资奖补,共计1298万元,而西部牧业前三季度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也不过2298万元,本次所收到的补助,占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的56%。

面对今年资金成本高企的现实,不少上市公司都将赢利点转向了资本市场,而上市公司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投资资本市场主要还是因为能从中获取较为丰厚的投资收益,

随着年底的临近相关公司纷纷兑现投资收益,比如雅戈尔在11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在11月16日-20日期间出售创业软件股份223.83万股,交易金额为4439万元,预计产生投资收益4018万元,实现净利润约3013万元。

如果某家上市公司缺少可出售的资产、没有政府救助的“福气”、也无投资收益“救驾”,但其中仍有粉饰业绩的空间,调整会计制度便有极高的可操作性,以游族网络为例,公司11月19日发布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拟变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变更账龄法的计提比例,将一年以内的计提比例由5%变更为3%。

以该公司半年报数据推算,公司目前一年以内的账款金额为675258614.97元,按照5%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33763649.7元,若按照3%新政策仅需计提20257758.45元,那么则需要转回13505172.30元,直接相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也就是说则会间接增加13505172.3元的净利润。。

上市公司包装业绩“好看不好玩”

涨声指出,尽管资产甩卖、政府补贴等“一锤子买卖”的确能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类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存在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投资者需慎重看待其业绩的走向。

涨声指出,净利润指标可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但如果衡量收益质量还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对于那些2018年三季报中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大且年报大幅预喜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多加观察,以免被表面的业绩数据所误导。

特别是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明显超过净利润增幅的上市公司在发展稳定性方面更为踏实可靠。

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真实性较高,投资者届时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奇招”扮靓业绩的行为监管层也不认可,比如上交所便在*ST蓝科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蓝亚检测100%股权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国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于11月23日对其发出问询函,对该笔交易的多处疑点进行追问,特别强调*ST蓝科需说明年末实施本次交易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