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共享經驗03期:一個考研失敗者的心路歷程

網友一:

回想我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很多失敗,迷茫而無措,生活軌跡也往另一個方向走去。2017年10月,保研失敗,不是因為掛科,也不是因為成績不夠優秀,更不是因為科研能力很差,因為某些內幕原因,我被別人換掉了,那個時候我也拿到了某985高校的保研offer,卻因為學校關係戶,讓我大學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沒有什麼原因,社會就是這樣,你不得不面對。

我不甘心,保研失敗後,我又加入了考研大軍,三個多月的挑燈夜戰,考完後,我以為成績應該還不錯,可是我高估了自己,考研成績出來,給了我當頭一棒。

連續經歷兩次失敗,我不敢打聽別人的考研成績,不敢看朋友圈,不敢聯繫別人,也不想被聯繫,更不想別人問起我的成績,可是分數出來之後就是過年了,難免走親訪友,被很多人問起考研怎麼樣,我只能回答“會去找工作”。我知道,我辜負了很多人對我的期望,雖然他們並沒有表現出來,也努力開導我,不想讓我傷心。

我知道我不應該這樣下去了,空想無法解決任何事情,也無法讓我走出這種困境,生活還在繼續,這並不是終點。春節之後,我繼續去實習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至少我遇到了不錯的實習公司,實習時的上司,教了我很多東西,也讓我深刻認識了我準備踏進的這個行業,改變了我對很多事情固有的想法,讓我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

世界之大,很多東西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文憑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雖然它很重要,但也不要太過於執念。終身學習,才是我們每一個人最應該保持的一種狀態,這也是目前教育體系下,以成績論成敗所不能讓我體會到的一點。

共享經驗03期:一個考研失敗者的心路歷程

網友二:

我是一名二本、三跨、一戰二戰均失敗的考生。關於考研,我有太多話要說……

我本科專業是工科類,出於對金融學的喜愛,在兩次考研中都跨考了金融學。一戰東北財經大學,二戰中央財經大學,二者都是在專業領域內排名靠前的學校。

一戰只考了300分出頭,其失敗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由於是「第一次考,而且還是三跨,對考研和金融學瞭解並不充分」,沒考上理所當然。

抱著不甘心的態度,又給了自己二戰的機會。以為二戰會積累經驗,結果肯定會比一戰好得多。事實上,二戰的專業課確實比之前學得好了。於是這次我進了複試,但卻在複試中被無情淘汰了。

得知複試沒通過的時候,傷心是有的,但更多的,好像是麻木。是的,去年二戰複習時,最大的感觸就是“麻木”,動力不足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古人誠不我欺也。

二戰時我在家複習,爸媽平時上班也不在家,也沒有人干擾我學習。剛開始學習還是鬥志滿滿,但是逐漸地,到了10月份,壓力逐漸加大的時候,我的動力值卻在直線下降。知道時間不多了,卻怎麼也提不起來精神和興趣。天氣好的時候,我就搬個小板凳在陽臺上曬太陽,懶洋洋的,頗像個安享晚年的老人······

爸媽有時候也會問起來我的學習狀況,都被我敷衍過去。他們知道我是二戰,也不敢問我太多,怕再給我增加壓力。

但是隻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壓力根本沒有他們想象得那麼大,再學去年學過的知識點,再經歷一遍去年的心態,激情都已經褪去了,只會越來越疲。

二戰複試被刷後,工作了一段時間,也糾結了一段時間「要何去何從」的問題,最終決定三戰。這是背水一戰了……

共享經驗03期:一個考研失敗者的心路歷程

網友三:

個人覺得最好帶著“疑惑”與“求知”的目的去讀研。

因為在考研的過程,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在把你所“疑惑”和“求知”的問題或事情進行深入的瞭解。就算考研失敗,你所收穫的就是這些你想要弄清楚的,也是最核心的東西。如果你只是抱著“拿到研究生文憑”,“只想考上這所學校,完成心願”等,而沒有其他更清晰的本質性目的,那麼考研失敗後你會發現你浪費了整整半年以上的時間,並且落後於身邊所有的人。

再者,考研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因為有考研英語和政治。這兩門科目對我來說很大部分是考研後基本用不著的,儘管我在專業科目上略有收穫,但還是嫌前兩者多多少少有些浪費時間。因為在我看來,考研英語除了單詞量提升,基本沒啥提升。

因為考研英語不需要鍛鍊聽力和口語表達,而恰恰一門語言最核心就是聽說。政治就更不用說了,政治視野需要在專業上到了一定程度才會主動去理解的一個領域。因此這兩科對我眼前的發展並不是起到關鍵性作用,並且讓我用掉了寶貴的2-3個月的時間去做所謂的應試事情。

共享經驗03期:一個考研失敗者的心路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