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海平面上漲的速度,日本多久可以沉沒?有何依據?

開車要看反光鏡


南極的冰就算是全化了也淹沒不了日本!倒是會淹沒中國東部的大片地區

2006年,日本上映了一部名為《日本沉沒》的電影。且不論這電影的內容是啥?單衝這片名就夠讓國人激動一陣子了。

“日本沉沒”!可啥時候日本才能沉沒啊?俺快等不及啦!

(電影《日本沉沒》海報)

先闢個謠,日本短時間內是沉不了的。最起碼100萬年內是沉不了,不僅沉不了,甚至還在不斷抬高。

當然,這個結論許多憤青都不願意聽,可日本列島就在那擺著,不是你想讓它沉它就沉的,你又不是上帝!

退一萬步將,即便是到了日本沉沒的那天,中國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

假定日本真的沉沒了,其原因無外乎於兩種。

第一種:海平面上漲。

世界範圍內的海平面上漲無非就是南極的冰蓋全化了。根據計算,南極的所有冰層融化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漲50-70米。

我很負責人的告訴各位,若平面真的上漲60米,到時候中國東部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都在海底下待著呢!

而日本絕大部分國土海拔都在150米以上,超過60%的地區是海拔300+的山地和丘陵。

所以相比於日本,海平面上升中國的損失更大,咱可不能幹殺敵一千自損一千萬的事兒啊!

(這是海平面上漲60米後的東亞,可以看到日本除了關東平原和亞海地區外,其國土大部分地區還算安全。而中國的華北、華東、華中地區則會沉入海底)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南極的冰一時半會還化不了,這房子該買的還得買。

第二種:日本地理沉降,滑入萬丈海底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日本人天天是就著火山吃燒烤,等著海嘯來洗澡。全國上下,動不動就地震,動不動就是火山冒煙。

由於受到亞歐板塊和北美板塊的擠壓,日本的地質活動十分頻繁,並且日本也在以每年大約2米的速度向北美靠近。但其東部海底的大陸則是向上“壓到”太平洋板塊上面,目前日本列島一直是被抬高的。

(日本東部洋麵的板塊運動)

就算即便是日本真的可能在板塊運動的中沉入海底,那估計也得等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年。

畢竟地質運動可不是一天班會就能形成的,到時候人類文明在不在還兩說呢。

所以,好好搬磚吧,別等著日本沉沒啦!

因為你的等待換不來它給你的真愛。


千佛山車神


不只是日本,各個國家都面對海平面的上升帶來的威脅。

最近的報道,全球持續變暖,15-17這三年都是歷史上的高峰,地球變暖的直接後果就是南北極冰川的融化,帶來海平面的上升。像題主問題這樣提到的日本沉沒,不是單純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了,單純考慮海平面的上升,不光是淹沒日本沿海了,日本環海周邊如東京圈確實會受到很大的威脅,但我們國家類似的珠三角廣州深圳,香港,長三角的上海等超級都市也會是一樣的結局。

日本沉沒目前只是科幻和災難片的情節

十來年前上學時,2006年日本大熱的電影就是災難片《日本沉沒》,講述的不是海平面的上升,而是日本地震和火山的大爆發,導致日本群島的沉沒,最後是科學家挽救了日本的沉沒。後來還有一部蹭熱度的搞笑片《除了日本,全部沉沒》,那時還看過一系列的日本災難片的連續劇,這些作品都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憂患性,由於日本是島國,自然災害頻發,火山地震都是家常便飯,日本人早就啟動了類似的研究,有各種災難的應對指南。但除了科幻電影的情節,還沒有數據表明日本在近幾百年內會沉沒。

面對威脅,海外移民也是日本對應災難的備用手段之一

在《日本沉沒》電影中有個細節,就是日本向世界發出援救請求,但對於那麼大規模的災難,臨時的海外移民只是臨時的手段,完全應對不了災難的惡化。目前,日本現在在東南亞和巴西也有大量的投資和佈局,也是他們考量今後可以在災難後移民的去向。

有個細節是,在《日本沉沒》這部電影劇情裡,中國官方也計劃接收近千萬的難民,在崇明島建立日本難民居住點,其中內容,有空可以看這部電影。

量子實驗室,專注科學問題,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之前就有科學家預測,日本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沉沒。那麼這個預測到底靠不靠譜呢?目前,可能導致日本沉沒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題主所說的海平面上升問題。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進入海洋,同時海水熱脹冷縮,共同導致了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一些沿海低地將會被海水漸漸淹沒,直至消失。

除了日本,還有很多海拔較低、面積較小的島嶼或者國家面臨這樣的威脅,比如圖瓦盧、瑙魯這樣的珊瑚群島。

除此之外,日本還面臨著另一個嚴重威脅,那就是地處板塊交界處,所帶來的火山、地震等一系列災難。

我們都知道,日本處在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這裡也是全球聞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在日本國內,有一條中央構造線斷裂帶,橫穿四國,長達300千米以上。

近日,根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公佈,經過深入調查後,這條斷裂帶將有可能引發日本島內的8級以上特大地震,除了這條大斷裂帶之外,目前,日本全國的主要活斷層帯數量已達114個之多,地震將會成為時刻懸在日本頭上的一把致命利刃。

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地震或許只是個開始,早在2005年,美國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TS博士就指出:

日本有很大可能最終直接“滑”入馬裡亞納海溝!同時,他建議日本向中國、美國、韓國這些周邊國家尋求幫助,進行人口遷移。

在2004年印尼大地震後,亞洲-太平洋板塊變得更加脆弱,地震和海嘯也更加活躍。而亞洲東部海域上的日本列島,正處在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上面。

馬裡亞納海溝平均深度80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近的地方離日本不過200公里。其實,根據板塊漂移說,地球各大板塊一直在處於運動中,馬裡亞納海溝一直處於不斷撕裂的狀態,正在向東邊的日本擴張,同時日本也在以每年10cm的速度向其靠近。

原本按照正常的速度,日本和馬裡亞納海溝相遇最起碼還有幾百萬年,不過就像美國科學家說的那樣,如果再發生幾次像印尼地震那樣的8級以上特大地震,那麼這個進程將會大大加快,最終給日本帶來滅頂之災。

早在2005年,日本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併成立了專業小組,四處尋求解決方法,但是別說日本,就連全世界人類,面對這樣的災難都無能為力,要不被迫遷移,要不就地等死。

世界上第一個將被海水淹沒的國家,圖瓦盧,已經舉國遷移,新西蘭同意每年接受配額的撤離者,澳大利亞則拒絕了這一求助。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日本人民會如何選擇,作為其周邊的國家,我們又要如何應對呢?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按照現在海平面上漲的速度,日本沉沒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地震、火山和海嘯的共同作用可能會使日本很快就不適合人類居住!

如上圖是世界海平面上升100米以後的景象,根據以往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對中國影響比日本要大的多,中國農業、工業和經濟的中心——胡煥庸線以東的區域幾乎全部被淹沒。而日本大部分的國土還沒有被淹沒。這主要是和中國地形西高東低有關。中國東部很多區域的地形都是在海拔幾十米甚至幾米。而日本的大多數區域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但是,由於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等的交匯處。因而,地震、火山的作用頻發對日本地形影響更大。比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東海岸9.0級特大地震,就使日本宮城縣下沉了1.2米,同時也向南移動了5.3米。可見日本地震、火山頻發對其地形影響更大。

同時地震和火山爆發在很多時候又會引發海嘯,而海嘯對日本的影響要比海平面上升來的激烈多了。再加上日本能源短缺,其核電站的安全面對動輒20米浪高的海嘯,就會產生巨大的風險。比如311地震造成的傷亡就主要來源於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因此日本很快就會變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區域!


地震博士


人類在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它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改變我們星球的命運,對於靠近海岸的人們來說,這是壞的壞消息。

現在有幾項新研究指出,海平面上的變化比以前想象的更為劇烈,數據顯示之前最可怕的預測都比目前的數據少了一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nLetters發表的新研究報告將許多不同類型的數據彙編成一幅關於地球如何應對本世紀餘下化石燃料持續燃燒的單一圖景。科學家目前已經知道大約1萬年左右的海平面尖峰,他們能夠對北極冰在地球變暖時可能的行為做出一些假設。可怕的部分是,考慮到最新的海冰行為模式,我們很有可能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失去冰塊,造成一個雪球效應,會將不可思議的水量推到地球海洋當中。

當研究人員將這些知識與未來80年左右的未來全球變暖峰值預測指標相結合時,事情開始變得更糟。如果這項研究預測是準確的,即使是2100年前海平面上升可能高達六英尺以上。好消息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遏制化石燃料的燃燒,我們有機會將這個數字限制在1.5至2英尺的地方,這對沿海城市仍將構成巨大的問題,特別是在颶風季節,但顯然比最壞的情況更易於管理。


cnBeta


靠海面上漲淹沒日本,沒戲的。


海面上漲,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極地附近的冰大量融化,水多了,海面就漲起來了。

雖然前幾天不少人叫喊著“全球氣候變暖”,但是這些年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強。很多科學家承認,全球氣候發生了變化,而且有可能極端天氣出現的概率增加(極冷、極熱、大旱、大澇等等),但是全球是不是真的變暖了,這個很難說。


就拿容易被當例子的南極冰蓋來說,有的數據說,冰蓋面積確實縮小了,但還有數據說,一些地方,冰蓋的厚度增加了。南極太大,各個地方測量的數據也不夠多,科學家們為怎麼解釋這些數據打架呢。


現在比較主流的看法是,全球氣候變化是週期性的,比較有共識的是,分別有3億年、10萬年、4萬年、2萬年這幾個週期的變化。每個週期包括變冷啊、變暖什麼的。不同週期變化的幅度也不一樣。


那麼為啥會有這樣的氣候變化週期?目前還沒解釋清楚,有些週期跟天文週期有關係(地球軌道、地軸傾角之類的),但是到底是什麼機制,還沒研究明白。


從現有規律來看,我們現在這10萬年裡,可能在最近千八百年的還是會變暖一點,但是之後的大趨勢是變冷的,至少在萬年尺度上,是要變冷的。


於是,就算在暖和几几千年,溫度上升幅度,應該不至於讓兩級冰川都融化,就算海面上漲了,把日本淹一點,後來變冷,被淹沒的地方又露出來了。


另外,有人算過,就算地球上的冰全融化了,海面也就長個不到200米(具體數字記不清了,有空查了再補),日本富士山海拔3000多呢,淹不著!


博物課堂劉老師


這個回答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兩極冰川全部融化,日本大多數地區是不會淹沒的,我在這裡只做理性分析。科學家曾經繪製過一張地球上兩極冰川全部融化的世界地圖,那時候海平面會上漲65.5米的高度。而日本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國土面積只有大約8%-10%的丘陵地區是海拔在100米以下會受到海平面上漲的影響。而海平面上漲對中國的影響是比日本大的,像上海的海拔為4.5米,南京的海拔為8.9米,杭州的海拔為41.7米,我們可以從圖中看到中國東南的沿海地區多數城市都已經被淹沒了。

雖然日本受海平面上漲所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質活動非常頻繁,經常會發生地震,並且由於板塊活動日本島的位置也發生了偏離,目前正以每年3.2米-6米的距離飄入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方向。日本曾拍攝過一部電影《日本沉沒》講述的就是地震和火山給日本帶來的威脅,這將會使整個國家遭受滅頂之災,反而海平面上漲對於日本影響確實不算很大。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首先我們要了解海洋麵為什麼要上升或者下降。早期地球很熱,地球上除非海拔很高的地方,一般不會結大規模的冰。可是隨著地球溫度逐漸降低,從海洋蒸發出來的水汽逐漸在地球南北高緯度地區結成冰蓋。南極冰蓋形成的時間早於北極冰蓋。

冰蓋的出現對地球氣候造成了重大影響,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隨著地球天文軌道的週期性調整,地球進入冰期和間冰期的循環。地球的溫度就這樣像蹺蹺板一樣,一會冷,一會熱。當然這個週期比我們日常見到的四季變化要長得多,一般有10萬年,4萬年和2萬年週期。

在冰期的時候,氣溫下降,南北極冰蓋增長,海平面下降。間冰期的時候,情況剛好相反。那麼,這種冰期與間冰期旋迴造成的海平面升降到底有多大呢?

答案是將近120米。目前,地球的海平面處於較高的水平。在1萬到2萬年之間,地球很冷,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100多米。中國東部的大陸架大面積初露。那時,可能我們在海邊就能看到對岸的日本。

在1萬多年前,地球的上一次冰期結束,在短短的一千年內,氣溫驟升,海平面也猛升。所以,在我國東海的陸架被水淹沒的地方肯定有大量人類遺蹟存在。

一萬年以來,海平面波動就沒那麼大了。可是,人類對海邊情有獨鍾,海平面哪怕只上升一米,很多沿海城市就受不了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日本有無可能被海水吞沒呢?沒有任何地質記錄表明,日本在地質歷史時期完全被海水吞沒過。

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海水把日本吞沒,中國東部地區也無法倖免。

富士山海拔3776米。這一高度和陝西最高峰太白山(3767米)相仿。

所以,不要用狹隘的心情來看待世界。


樂淘爸爸


可能造成日本沉沒幾個因素:

1、海平面上升,威脅度低,因為日本的海拔並不低!而且就算淹沒了土地,依然可以在水面上建造房子,大量的島嶼位於水下6米甚至12米,依然可以建造房子。海平面上升對日本來講不是最害怕的。日本最關心、監測最密切的是下面這個因。

2、地震,日本國土下方的板塊運動造成的支離破碎的板塊。日本現在就好比一座房子的地基垮掉了,房子隨時可能塌掉。威脅度極高,上一次日本大地震引發的大海嘯就是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垂直運動的結果。

日本害怕的不是海平面上漲,而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極其脆弱地質結構,上次大地日本向大海溝方向移動了2.4米。日本最擔心的是太平洋板塊直插亞歐板塊下方相互運動,擔心自己會被拉入太平洋——平均水深6000米

日本處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接觸的邊緣地帶,這是著名的地震帶。上一次大地震日本整體向東面的馬裡亞納海溝移動了2米。按照理論正常的速度是日本每年向馬裡亞納海溝方向(平均深度-11034米)移動2釐米,但是,這個前提是沒有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尤其是地震,一旦發生大地震,後果難料。馬里亞納這條大溝就是把珠穆朗瑪峰填進去,距離水面還有2000多米。而日本距離這條海溝大概有200公里。

我國的臺灣山脈,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都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互作用形成的褶皺。因為板塊間垂 直運動而非水平運動,因而很容易的觸發海嘯,對日本形成嚴重破壞。可能有人會疑惑,太平洋板塊直插亞歐板塊下方,不是把日本託舉起來了嗎?答案就是:暫時把日本託舉起來了,因為亞歐板塊在向美洲板塊大西洋方向運動;其次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相互作用,造成亞歐板塊邊緣極其不穩定,邊緣有可能隨時破碎。

經過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正在變的越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將越發活潑,尤其是亞洲東部的 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了一個隨時也許陷落的“漏斗”之上。

因為板塊間垂 直運動而非水平運動因而很容易的觸發海嘯,對日本形成嚴重破壞。近年在海底形成一條長300公里,寬150公里的裂縫。

美國國家航空局蒐集的材料測算,日 本本州島向東移動大約2.4米,使地球自轉加快1.6微秒因為亞洲內地板塊的推壓和大西洋板塊方向的撤退以每年10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即太平洋- 日本列島一線擴張,日本的確面對滅頂之災的也許——滑入大海溝。假如這樣,日本將永無出水之日。

這個既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詛咒日本,大家看到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構造出了喜馬拉雅山脈,那是這兩個板塊水平相對運動,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這種垂直運動的,太不穩定了,火山海嘯頻發,板塊邊緣支離破碎。

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一旦發生板塊邊緣崩塌,日本、菲律賓等島嶼沉入太平洋海盆的概率非常高,到時候真正能救援日本的,不管從地緣上還是從文化角度、國土面積來講,就是中國!

第一,中國擁有全球體量最大的航運能力。萬噸級巨輪數不勝數,做臨時救援用不成問題。日本人口有2億人,目前世界上能夠有這樣的運輸能力的只有中國。

第三,提供食物,這個是最關鍵的。人不吃飯是不行的,首先要有足夠的糧食,其次,國家的調配能力要非常的強悍。這個能力目前乃至未來看只有中國有。

第三,距離,如果日本人運輸到美國,隔著太平洋這麼大一個距離,沒有半個月一個月根本到不了。中國和日本只有東海之間隔,輪船最多2天,就算不吃飯,人也能熬過去。

第四,中國人雖然恨日本人,但是中國人大概是全球心地最善良的人,當年在全球被排斥的猶太人,逃到上海後,被日本人給關在樓裡,中國老百姓給他們投吃的他們才得以活下來。而且中國是一旦別人承認錯誤基本上 就既往不咎;大家可以看看當時蘇聯怎麼對日本戰俘的,中國人怎麼對日本戰俘的,那簡直是從地獄到天堂。

第五,安置能力,需要廣袤的國土;很明顯中國廣袤的國土是有這個能力的。

最後,雖然我們有這個力量,但是也不會做引狼入室的事情,好人我當然可以救援過來,但是有一些人還是好自為之吧!


嘟嘟讀讀


為什麼一直關心日本沉沒的問題呢?一是解恨,心頭之恨,進代以來,沒少被日本人侮辱;二是發揚大無畏的救苦救難精神,關心日本的女人怎麼辦,畢竟早期通過特殊渠道的普及,中國男人對於日本女人的印象還是很好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說到解恨,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雙方結的基本上都是宿怨,一時半會不但解不開,而且是你拆我臺我拆你臺,互相傷害,在根本利益上雙方不可能達成毫不設防的一致!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這些民族間的戰爭行為形成的溝壑,導致的後果可參看巴以衝突。

但是日本作為刺頭,是侵略的一方,到頭來卻沒沾到半點便宜,還搞得自己一地雞毛,自明治維新以來積累的家底幾乎被消耗殆盡。

中國作為被侵略的一方,雖然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面臨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國家,戰爭的雙方可謂誰都沒落著好,誰心裡都有氣。


因此,當海平面上升,日本有滑向海底的可能時,很多人不免內心一陣小激動,激動的是日本人向來就是淹死的鴨子,就剩嘴硬,嘴硬的煩死個人。

再一個有些人肯定願意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多收留一些日本女孩,電視裡的那些經常上演肉搏戰的武打演員,稀罕的人都不少。

至於男人,說實話,多數沒興趣,四肢短小,幹活真抵不上國人,要來何用?

日本滑下海溝,沉沒海底這事還真不是危言聳聽,雖然作為島國這樣的危險從來沒消失過,就當下日本又是暴雨滑坡泥石流又是地震的,這些自然因素本身就與日本沉沒海底密切相關,爆發的越頻繁,證明日本沉沒海底的速度越快。

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命運,斐濟不是舉國移民了嗎?日本淪為環境難民倒嚇不到國人,關鍵是日本卡哇伊的女娃兒去哪,這才是國人關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