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抗戰時期,為何中國會出現將軍遍地的局面?當時的軍銜如何劃分?

軍隊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承擔著守衛國家的重任,而軍隊中的將軍,始終都是年輕人最崇拜的對象,古往今來,數千年以來中國軍隊人數勝不勝數,歷朝歷代都會有很多將軍留名青史,民國時期中國將軍無疑是最多的時期,尤其是抗戰爆發以後,更是出現了將軍遍地的局面,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民國時期軍隊的軍銜是如何劃分的?

抗戰時期,為何中國會出現將軍遍地的局面?當時的軍銜如何劃分?

據歷史記載,抗戰期間,中國出現的軍隊數量多達數千人,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第一原因,中國抗戰期間,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國民政府軍隊數量極其龐大,多達數百萬人之多,一名旅長的軍銜最低都是少將,甚至可能是中將,按照國民政府軍隊編制,一個旅級作戰部隊中還有副旅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職位,每一個都是將軍級別,這還不算將軍級別的高參和後勤部隊等兵種,在龐大的軍隊基數上,將軍的數量自然非常巨大。


抗戰時期,為何中國會出現將軍遍地的局面?當時的軍銜如何劃分?


第二原因,民國時期,中國處於軍閥混戰的局面,各軍閥為了擴充實力大肆招兵買馬,很多時候一支人數不足3000的小部隊,首領就敢自稱是司令,而國民政府為了籠絡這些手握兵權的軍閥,經常會開出空頭支票,授予將軍的軍銜,而在全中國這樣的勢力數也數不清,自然而然將軍的數量就會暴增。


抗戰時期,為何中國會出現將軍遍地的局面?當時的軍銜如何劃分?


​第三原因,國民政府中吃空餉的情況非常嚴重,很多部隊的長官,為了能夠領取更多的軍餉,經常謊報軍隊人數,本來只有6000多人馬,在上報編制時會說成八千或者九千甚至上萬,這樣一支兵員最多旅級的部隊,將軍的數量甚至會超過一個師,這種情況在國民黨軍隊中屢見不鮮,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原因,長達十四年的抗戰中,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許多將軍在戰場上陣亡,再加上還有很多軍官立下戰功,受到嘉獎被提拔為將軍,這樣產生的將軍數量也非常多。據統計,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傷亡達320多萬,其中僅僅師級以上的將軍就多達200多名。


抗戰時期,為何中國會出現將軍遍地的局面?當時的軍銜如何劃分?


而民國時期,中國軍隊將軍軍銜從低到高為:少將、中將、二級上將、一級上將、特級上將,其中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數量最多的就是少將軍銜,佔據了將軍數量的9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