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漢元年八月,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成功反進關中,迅速佔領大部分關中地區,賽王與翟王紛紛投降。然而,一路東進的漢軍,在雍國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重阻礙。廢丘之戰後,雍王章邯退居廢丘,守而不戰。章邯的弟弟章平被漢軍打敗後,暫撤北地,呼應城中的章邯,拼死反抗。為此劉邦還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廢丘許諾章邯高官厚祿,銀錢千兩,均被一一拒絕。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韓信多次發動戰爭,包圍廢丘,都損失慘重無功而返。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此次不宜強攻在智取,於是上報劉邦並說明情況,並做了長期圍困的打算。於是劉邦就順應時勢收回韓信的兵權,重新做了戰略部署,分一部分兵力給韓信繼續圍困廢丘,其他主力部隊跟隨劉邦準備東進。劉邦自起義以來,妻兒老小均在沛縣。並且部下們的家眷也差不多都留在了沛縣及湯郡地區。項羽回到彭城後自然的就把他們當作是人質而扣押。索性劉邦回到關中之後並未高舉反楚的名號,對外宣稱自己攻佔關中只是在遵守懷王之約。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劉邦進入漢中時,項羽正忙於攻打齊國,征討田榮。與此同時,陳賒與舊燕國的燕王也紛紛攻打西楚地區,這些都使項王心力交瘁,無暇顧及三秦。在這時,項羽收到張良轉來的信件,一封是田榮教唆趙王趙歇共同作戰,消滅楚國自立為王。另一封是劉邦呈於項王的信,信中解釋自己攻佔三秦的原因,聲稱僅僅是遵守懷王之約,並無他意。並信誓旦旦的表示,此生絕不違約,誓死呆在關中安居樂業。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綜合種種,項羽考慮到,現在楚國體制大亂,由田榮引發,正是因為齊國的叛亂才會影響到燕趙各國,不消滅田榮,楚國無法得到安寧。即使項王根本就不相信劉邦的話,但眼下之際,根本有心無力。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先平定齊國,至於劉邦以防禦為主。為了預防劉邦的東進,項羽命令河東設立兩道防線在黃河南岸令河南王搭起第一道防線,這時他又做出一個決定,恢復韓國,封賞鄭昌為韓王作為第二道防線。當初項羽分封天下之際,韓王韓城為項梁所立,項梁戰死後歸順於項羽,他戰績平平敗多勝少,不久便被剝奪了王號慘遭殺害。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韓王韓城在被殺害後,項羽吞併韓國,如今劉邦意欲東進,舊韓國反倒成為楚漢必爭之地,楚國已經設立河南王為第一道防線,又急切的想要籠絡人心設立第二道防線,遂決定恢復韓國,任命鄭昌為韓王。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鄭昌與項梁叔侄相識於微時,項王在陳勝起義時便的到鄭昌的支持,項梁死後,歸屬於項羽。受命於項王的鄭昌,馬上著手準備回覆韓國,整軍待戰,隨時等候差遣,提防劉邦的東進。不就之後,漢王派韓信(後來的韓王信)攻打韓國。任命鄭昌為韓王可以說是項羽一生之中所做的重大錯誤決定之一,鄭昌這個人在《史記》裡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項羽的故交是個很典型的“項家班”人。項羽任人唯親把韓國這個戰略要地輕易的封給了鄭昌那就等同於為劉邦的帝業做嫁資了。

項羽錯用一人喪失戰略要地,為後來垓下兵敗埋下了伏筆

鄭昌到了韓國之後首先就送出了十幾座城池給漢軍,劉邦見韓信得勢之後立即率領漢軍主力抵達了河南。鄭昌和韓信交手接連敗北,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他竟然選擇背叛了項羽直接率軍投降了漢軍。韓信因為戰功被劉邦封為了韓王,而項羽後來為了爭奪韓地和劉邦打起了長久的拉鋸戰。最終項羽在韓地被劉邦折騰的精疲力盡以至於後來兵敗垓下痛失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