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一位產科醫生的內心獨白

一位產科醫生的內心獨白

江琴(右二)在手術中。(受訪者供圖)

20,江琴在產科的崗位上工作了20餘年。

100,江琴每天要接待的病員數量有100人左右。

1000,江琴手機通訊錄裡聯繫人數量,但接聽最多的是急診。

10000,從醫那麼多年來,才能夠江琴手裡接過的新生兒數以萬計。

金眼科、銀外科,最苦最累婦產科。婦產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尤其是產科,夜間急診多、重症多。當別人已經進入甜蜜的夢鄉,江琴和她的同事們卻在產房和手術室無影燈下緊張地忙碌,匆匆地腳步和疲倦的身影是她們的“標配”。

江琴坦言,她也曾痛苦、猶豫和彷徨。但是,她又是一名產科醫生,這是社會賦予的屬性。即使再忙再累,她依舊用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去描繪自己喜歡的事業,因為她對這份職業愛得深沉!

一位产科医生的内心独白

2016年,江琴受全省表彰。(受訪者供圖)

不“會”做早餐的產科醫生

“我會做早餐,但是沒時間來做,都是家人給我準備好,這樣的日子就差飯來張口了。”坐在辦公室,一口氣喝下500毫升水的江琴,大舒一口氣,直接了當的調侃自己不“會”做早餐的事情。語氣裡充滿了幸福,也有一絲無奈。她說,她現在能一口喝完這麼多水,全是鍛煉出來的,因為一忙起來就沒有時間喝水。

江琴說,每天早上6點以前就要起床,簡單梳洗之後,她就要趕往醫院,為一天的工作開始準備。查房是一天工作的開始,可以瞭解到孕婦和產婦的身體、心理狀況,對她們的病情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同時給他們醫囑。

“喂,你的情況等我查完房到辦公室詳聊。”“哦,你的擔心的事情概率很小,放心吧。”“嗯,我週一週三會值門診班,到時候你來吧。”就在記者採訪間隙,她還在不斷的接聽病員或者家屬的電話,為他們答疑解惑。

“新生兒第一聲清脆的啼哭,成為最美妙的旋律。這些年,從我手裡接過的新生兒數以萬計,我要謝謝他們,讓我見證和參與了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江琴說,每天即使再忙再累,只要有一點點的時間,都要為病員問診。特別是家住偏遠農村,天不亮就出發來醫院排隊掛號的高危孕婦,江琴也會咬牙堅持為她們問診檢查。

“為做試管嬰兒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很多債。如不能保住胎兒,就不想活了!”一個冬天的下午,看完門診的江琴正準備回病房小憩,從邊遠農村來了一位做了四次試管嬰兒才成功的雙胎高齡孕婦,因被當地醫院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膽淤,僅5+月孕,病情嚴重,母兒風險均很大。

江琴在與她交流溝通、認真仔細詢問病史,給她檢查、評估,並交代注意事項後,告訴她:“每週都來病房找我,不用掛號,利用我休息時間給她檢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我們會盡力給她保胎。”患者欣慰的離開,忘記了吃飯的江琴繼續回病房工作。最後,這位孕婦順利剖宮產娩出一對龍鳳胎。

一位产科医生的内心独白

江琴和同事一起,準備將患者推進手術室。(受訪者供圖)

通話記錄中急診電話最多

江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喜歡閱讀、音樂。年輕時尤其愛好文學。她還有一個習慣,在房間裡將燈光調至不影響視力的暗淡,然後音響裡播放著鋼琴曲等輕音樂,捧一本書,安靜地坐在地板上,以背靠牆,直到家人叫她吃飯。

“閱讀的習慣沒有變,但是小說散文換成了專業書籍,為了更加專注的學習和提升,音樂也關掉了。”說起愛好的時候,江琴的眼神不斷的閃爍,臉部的表情也變得豐富起來,彷彿回到了求學的少女時代,就像看到了一本令她心曠神怡的書籍。

然而現實是,她現在哪怕是上廁所也會捧著外人看來枯燥的專業書籍。她說,產科是充滿艱辛與高風險的職業,特別是二胎政策的開放,更多的高齡、高危孕婦將對產科醫師的專業水平提出更高難度的挑戰,作為宜賓產科的學術帶頭人及產科主任,她必須勇敢的擔當起這份責任,迎難而上、刻苦專研、不斷學習、勇於創新與發展,用精湛的技術、嚴謹的態度去為孕媽媽們分憂解難,盡力保障母嬰的安全。

說話間,江琴的手機鈴聲驟起,接完電話後,她打斷了採訪。“對不起,我馬上要去看一位孕婦……”來不及把話說完,江琴就往外趕。一個小時以後,江琴疲憊的回到辦公室,馬上又喝了一大杯水,見記者還在等候,無奈的說:“抱歉,讓你久等了,我們繼續吧。”

原來,一位孕婦突然腹痛, 江琴作為主治醫生前去檢查,並安慰了病員及家屬後才想起還有采訪。“不怕你笑話,我手機裡上千個號碼,接的最多的卻是急診和病員的電話。”說到這裡,江琴說了起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夜裡12點,某縣一家醫療機構打來電話稱,一名產婦在手術檯上大出血,情況緊急,急需救援。正在睡夢中的她強打精神,登上救護車前往醫院。經過緊張的搶救,病人終於轉危為安。

“當一個健康的小生命來到了人間;當我們看到這位大難之後的母親,滿眼淚水深情凝望著寶寶;當我們看到這位幾經人間悲歡的父親滿眼感動、滿臉喜悅;當我們看到可愛的孩子們吃飽後香甜入睡。在這些時刻,我們知道,他們是幸福的,我們也一樣。”這是江琴,也是產科醫生的內心獨白。

一位产科医生的内心独白

旅行中的江琴,迴歸自然。(受訪者供圖)

感謝家人對她的支持和理解

閒暇之餘,江琴最喜歡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彷彿置身其中的時候,她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當然也是自我減壓的最好方式。“浩瀚宇宙,我們是多麼的渺小,和家人坐在沙灘上看日出,彷彿和我的工作一樣,迎接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因為常常加班,江琴不能按時下班也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讓她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父母病了不能陪伴、女兒成長不能陪伴,反而是他們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一次,深夜熟睡的江琴被急診電話叫醒,看著旁邊熟睡的丈夫,並不忍心叫醒他,只能躡手躡腳穿好衣服,準備打車前往醫院救治一位高齡產婦。“說實話,每次凌晨出診,是我最害怕的時候。”江琴說,正當她要走出門的時候,丈夫揉揉惺忪的眼睛,輕輕地說:“我送你去吧,我知道你怕黑。”每到這個時候,江琴還來不及感動,就被丈夫一路疾馳送到了醫院。

經過近1個小時的忙碌,患者母子轉危為安。走出醫院的大門,看見丈夫正在車裡等她,見到她連忙遞給她一件外套,不斷搓著她的手,放在嘴邊哈氣,生怕她凍著。“我最忽略的家人,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這一刻,身上所有的疲憊才真正卸去,因為這個時候,才是我最溫暖的時候。”

江琴每天都在產房迎接新的生命,幫助別人安全健康地成為媽媽,“而我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女兒現在已經上大學了,可是我陪伴她的時間還沒有陪產婦多,我對她的關愛還不及對新生兒多,我甚至很少給她梳頭、和她談心事。”說到女兒,這位在病員面前堅強的產科醫生,眼裡泛著淚花。

“媽媽,我知道你很辛苦,我理解你、支持你。”每到江琴對女兒表達虧欠的時候,總感覺角色互換,這個時候女兒才是媽媽,是她對江琴的安慰和鼓勵,讓江琴更能夠認真對待她的工作和病人。

女兒的成長也令江琴欣喜。有一次,女兒給她留言:媽媽,你有那麼多的兒女,我只是你其中一個女兒。你對他們的愛,也就是對我的愛;你幫助孩子們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未來還要去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去感受人性的善良。我理解你對他們付出的愛,你愛他們的時候,就像在愛我一樣。所以,你不要有虧欠,因為,你就是將愛撒向人間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