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暖男」赫英東醫生:懷孕不是生病 不要過分焦慮

產科“暖男”赫英東醫生:懷孕不是生病 不要過分焦慮

赫英東醫生


醫生簡介

------------------------------------

專業方向:高危妊娠的圍產保健及處理。

赫醫生門診風格:專業、嚴謹,溫暖,深受孕媽媽們喜愛,大家都稱呼為他為東哥來表示信賴、尊敬之意。

---------------------------------------

當醫生是出於一個理科學霸對自己命運的掌控

東哥讀高中時,是學理科。奧賽、物理方面的獎項拿到手軟。受財務出身的母親影響,東哥從小就是一個嚴謹,做事有條理,思維邏輯強的男孩。在報考大學專業時,東哥排除了那些不確定、尤其不知道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的學科,自己做主報考了北大醫學專業。畢業後能做醫生,這是當時的東哥最確認未來的一個專業了。

東哥說,學醫之後,才知道成為一個好醫生的過程有多不易,要吃的了苦,熬得住時間。

第一要有很強的毅力。這毅力的源驅動力是你的喜歡,因為不喜歡實在很難有毅力堅持下去。你的大部分時間都要用來學習,這不像其他行業,你掌握了行業的基本原理和規則,稍一積累就會收穫成果,但醫學更新非常快,你要不停的學不停的學,這個學習的過程將會持續一生。

第二你要家庭條件的支持。坦白說你學醫十年,讀大學、研究生、博士、實習,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或薪水很低,這和從事金融或銷售等行業同學相比,薪水差距是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果家庭條件太不好,這期間會帶來更多額外煎熬。所幸現在還有一些家庭條件優秀的孩子在選擇學醫,他們往往有足夠的熱愛和情懷,支撐這個夢想走下去。

東哥在學醫後,某一時刻也有動搖過,但一個優秀的摩羯座理工學霸男,很清晰的知道,想一些如果當初之類的是跟自己過不去,假命題推不出任何有效命題。暢想一個沒有發生的事,去驗證去想它到底好不好,沒有任何意義,浪費時間。而且每一個行業,都有表面的光鮮和背後的付出,所以追求成為一名優秀的頂尖醫生,踏踏實實地行動在當下,積累實力才是更應該做的。努力做到最好,絕不放棄,把所有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就是東哥的性格。

當產科醫生要有毅力 體力 溝通能力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

在北大婦產兒童醫院,這個頂級的醫療平臺,東哥作為一個產科副主任醫師,他的日常工作有三大塊,臨床、科研、教學,而3個方面要兼顧。

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產科工作是有不確定性的,時間沒有保障,而且醫生的工作不像勞動保護法規定的那樣,每週上幾天,多少小時,朝九晚五,到點下班就走。很有可能臨近下班的時候有重病人,需要馬上進行安排治療。

而且臨床工作,有別於其他,你做任何一個決策,背後都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甚至患者的生命。在輕鬆的氛圍下和在高壓不容許一點犯錯的環境下去做一個決策,兩者的壓力強度是大不一樣的,因為沒有機會失敗。北大婦產兒童醫院,是分娩量非常靠前的頂尖綜合醫院之一,重症孕產婦的比例很高,東哥每天都在應對一個接一個的麻煩,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頭腦一直是緊繃的。他經常上午查房,下午做手術,晚上值夜班,第二天繼續上班。臨床工作佔據了他打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除臨床外,東哥還兼顧做他的科研工作。把以往看的重症的經驗,思路,積累的數據,珍貴病例,整理分享出來。這些在工作時間是不可能做的,要在非工作的時間再去看文獻,整理思路,再去寫,經常也是一忙就一晚上。

東哥還有教學的內容,要培訓新大夫,這也是很操心的工作內容。有些小醫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驅動力,還能稍微寬寬心,而有一些,東哥需要盡職盡責的給一些督導,要拉著走。東哥笑說,有時候脾氣急也在所難免,都是從住院醫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主任總罵你不是問題,主任要真是氣的不理你了才是問題。

所以東哥總結說,想要做一名優秀的醫生,要有毅力、有體力、有溝通能力還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溝通能力是指每天遇到不同層次不同問題的病患,需要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詞彙,將溝通內容轉換出來。而目前很多孕媽媽有妊娠合併症,非產科可以一力解決。需要協調溝通其他科室同事一起進行會診等,還需要跟其他工作人員溝通情況,這都需要較高的溝通能力。產科還要求你有很好的心理素質。經常有突然的事情,前一分鐘啥事沒有,後一分鐘不知出什麼事,你一定要經得住,尤其關鍵時刻,一定要思維清晰,沉穩鎮定,給出專業的判斷。

談辛苦 有苦方覺甜更甜

東哥對當醫生的感覺,最開始是覺得累,賺錢少。而產科有時候還被其他臨床醫師認為這是門檻非常低的學科,笑說像村裡的產婆。大家都覺得不就生個孩子嗎?能生就生,生不下來就剖。

東哥對產科基本疾病已經掌握熟悉後,2013年他開始真正的面對相對複雜的病例,當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挑戰的難度越來越大,突然覺得自己人生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就是喜歡挑戰。

東哥說,產科這幾年發展快,各種各樣的技術和手段都在不斷的進步。產科醫生是要內外兼修的。首先產科醫生需要是內科大夫,因為懷孕的病人可能有各個科的合併症。找內科大夫,他們往往對這個病非常瞭解,但在懷孕期間到底怎麼處理,經驗不見得豐富,而這些恰好是產科醫生需要逐步積累的過程。同時產科醫生還要有外科醫生的操作水平。剖宮產這個東西是有很大變數的,包括產鉗助產等操作,這些都要求醫生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東哥那個時候覺得這個學科有意思了,不像是開始別人說的那樣,產科很簡單,對他來說,有挑戰才更有趣。

母胎醫學的進步,讓那些過去認為很嚴重的疾病,最好不要寶寶的,現在,通過一定的控制和注意,也能有自己的寶寶了,而且能夠控制妊娠不加重原來的疾病。這讓更多家庭享受到了擁有完整幸福的喜悅。

東哥的科研方向是妊娠期高血壓性疾病,和慢性腎炎合併妊娠,現在北大婦產兒童醫院產科也成功的分娩了400多例存在基礎腎病的患者。目前還在挑戰更重的病例。東哥曾有過一個30歲嚴重心衰、腎衰的產婦,在腎內科和麻醉科同仁的幫助下,整個孕期耐受了下來,順利的有了自己的寶寶。東哥感嘆醫院綜合實力強的同時,也越來越覺得,做醫生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也是有意思的。

所以深夜看文獻,有時以為找到一個方法,貌似是針對某些問題的解決答案時,立刻就手舞足蹈的興奮起來(通常還伴有傻樂),那一刻就是他人生的圓滿,是甜,之前的苦累什麼的,好像早就忘了。

談醫患 有同理心 幫助他們做出最好的選擇

很多孕婦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對懷孕這件事過度焦慮。人的焦慮通常是因為對未來沒有把握或者不知要面對什麼。東哥表示可以理解,他認為病人最怕的是醫生說話模稜兩可,你這個事說清楚YES OR NO就好了。有的時候醫生就是幫他們做個決定。如果有明顯的醫療傾向性,你有告訴他選A或者 B ,沒有醫療傾向性你就告訴他你作為醫生的想法,最怕的就是可能好,可能不好,然後讓病人自己選擇,那她就會回去胡思亂想。

比如一些孕媽媽以為一旦得了高血壓,後期的結局就是子癇。東哥說,並不是所有的妊娠期高血壓,最後都會到子癇前期的地步。從發病率來看,妊娠期間發生妊娠高血壓的風險為8%,而真正到了子癇前期的一般是3%左右。要重視概率,但不要過度焦慮,積極去面對。要相信,整體圍產水平現在已經很好了,不要過度擔心。

懷孕不是生病 但不打無準備之仗

“懷孕本身不是生病,它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一般都會順利的過去。但懷孕的過程是一個類似疾病的狀態,對女性的身體是一個負載。所以懷孕是對女性體質一個很好的檢驗過程。基礎的體質非常好,那麼懷孕的時候沒有什麼問題。原來有一些潛在的基礎疾病,你沒有負擔的時候可能沒有任何的表現,有妊娠的負荷情況下,就表現出來了。”

東哥建議,如果準備懷孕,第一,一定注意自己基礎身體狀態,最好是打有準備之仗。有基礎疾病的話,還是不要貿然的去懷孕妊娠,要聽專業大夫的建議。把基礎疾病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這樣對孩子和自己都好。

近年來孕婦合併症增多,是因為人類整體生育能力下降,生殖細胞的品質也下降。這跟環境以及分娩年齡的延後都有關係。100多年以前,生孩子很少有25歲以後再生的。現在25歲以前非常少,尤其大城市。再有2胎政策開放必然帶來高齡。因為生完一個肯定需要等幾年。隨著高齡基礎疾病比例會增高。有的孕媽孕前會因為一些疾病而進行手術治療,比如子宮肌瘤做過手術,這種妊娠和分娩風險就高一些。

第二,孕期是有特殊的注意事項的。比如孕期營養,體重控制,以及心態。心態上,有的人過於焦慮了,一旦有什麼問題,總是顧慮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其實焦慮的心情,也影響妊娠結局。還有的人過於不在意了,所以東哥跟不同人交代的時候,同樣一個病,對不同人表達也不一樣。不在意的,適當的嚴肅一點,讓孕媽媽注意一下。過於焦慮的,就表現的輕鬆一點,讓她緩解焦慮。其實妊娠也是一個體檢的過程。在妊娠期出現了血糖異常,以後也是容易出現糖尿病的,這種情況下,藉著機會把糖尿病知識學一學,對長遠的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當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壁壘被打通。東哥在門診也經常遇到很多孕媽媽,喜歡在互聯網上學習,還拿過來很多問題,要故意考一考醫生,比如某種疾病的發病率的這類數字。東哥贊同大家通過正規的網絡平臺,學習一些定義方面的知識,這樣溝通起來更順暢。但不建議大家去看“故事”。比如說你懷上了雙胎,去網絡上搜索,一看有個雙胎TTTS(雙胎輸血綜合徵)的孕婦,最後結局不良,然後立刻馬上內心焦慮不堪。其實很多故事,大家寫在網絡平臺都有渲染,大家可以看數據和定義,不要看講述的這些過程。很多時候得的病名稱一樣,其實結局千差萬別,不要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負擔。還是那句,相信現在的醫療技術,相信醫生,你一定有個喜悅的果實。

關於家庭 妻子和父母付出太多

談及家庭,東哥說太忙了,家裡幾乎不顧上,完全是太太和父母在付出。因為即便是科裡安排了休假,他基本也是閉門不出,連續幾天在家看文獻,整理案例,寫論文。

東哥的父母曾堅決反對他學醫,因為一個理工科學霸,本應有更狂野的想象力更寬的路。但到今天,也理解了。看到東哥對這職業的熱愛和努力,加上老人心疼兒子,便從老家遷徙北京,全力支持東哥忙工作。東哥目前有兩個孩子,大兒子7歲,上小學1年級,小的才7個月。太太也在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工作,白衣天使的工作同樣忙碌辛苦,稍有剩餘,便全力去奉獻家庭了,因為丈夫實在是更忙,更沒有時間。

東哥的寶寶曾對他說,爸爸,我長大了肯定不會像你一樣做醫生。東哥問為啥?孩子回答,因為你每天除了給人看病就是寫作業,而且作業又寫那麼晚(誤認為爸爸深夜做科研是寫作業),都沒有時間陪我玩,我不想像你這樣啦,東哥聽了這樣的話,感到很愧疚,於是一有空,就儘量多陪陪孩子。受爸爸身體力行影響,東哥的寶寶也很早就學會了自律。寫作業不太讓父母操心,都是乖乖的自己主動完成。

把不確定的變成確定,把無解的變成有解,持續精進,追求最好,這就是東哥的性格。原本曾是醫院籃球隊一員的他,最近幾年連鍛鍊的時間都沒有了,最後東哥問,我是不是有點發胖了?

-----------------------------------------------------------

搜索關注“媽咪呀孕育”微信公眾號,三甲醫院婦產大咖醫生,可幫寶媽們線上解讀產檢報告單及接受問診,只需用手機拍照上傳產檢報告單即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還能大大緩解去醫院來回折騰的疲勞辛苦。準媽媽們記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