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扎根大山十载,从大姐到阿姨,这位女教授让当地人均收入增长10倍

十年的时间,她扎根在五百公里外的秦岭大山;寒来暑往,称谓也从乡亲们口中的“大姐”变为“阿姨”。在她的努力下,当地果农人均收入从不足百元提高到1800元,“走出”了贫困。在乡亲们眼里她是热心亲切的平民科学家,在学生们眼中她是执着科研锲而不舍的农业教授...... 她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翟梅枝教授。

扎根大山十载,从大姐到阿姨,这位女教授让当地人均收入增长10倍

人物名片

翟梅枝,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从中南林学院毕业分配到西北林学院工作,从事经济林及资源利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现任林产化工教研室主任,核桃研究所所长,山阳核桃试验站首席专家。

五百公里外的核桃青春

陕西省商洛市位于秦岭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我国山核桃的重要产区,核桃产业也就成为商洛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不过到了2000年前后,商洛的核桃产业遇到了瓶颈:原先的核桃由于品种老化,核桃产量经常出现“大小年”的现象,当地种植户们渐渐对核桃产业失去了信心。2007年,山阳当地政府正寻求技术支撑,核桃试验示范站便在这样的契机下建立了,自此开始翟梅枝便来到了500公里外的大山开启了她的别样“核桃青春”。

扎根大山十载,从大姐到阿姨,这位女教授让当地人均收入增长10倍

改善核桃品种的嫁接之路

经过翟梅枝和她的团队实地调研后得出结论:只有推广核桃高接换优,就是通过嫁接改善核桃品种才能改变核桃的产量问题。不过推广新品种就需要把村民原来的核桃树树冠锯掉,这样才能进行嫁接,听到要锯树很多村民立刻表示反对。针对这一情况,翟梅枝决定采用高接换优的方法改良当地核桃品种,所谓高接换优就是保留原有核桃树主干,以嫁接的方式改良核桃品种,以达到连续丰产及抗病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嫁接改造的500亩,高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第三年挂满了果子,让村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收益。面对嫁接新品种的巨大优势,10年后,在示范站的推动下,商洛市核桃面积翻了一番,产量、产值和人均核桃收入翻三番。

授人以渔 扶技扶智

翟梅枝团队不光指导村民引进良种、嫁接改造,更注重对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他们以核桃产业发展为主线,通过室内培训、“田间课堂”的示范、观摩和实践,在山阳累计举办核桃培训班38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乡土人才3.2万人。一些种植户在掌握了这项技术后甚至成立了嫁接队,他们不光为商洛当地的种植户进行服务,甚至将这项技术传递到了河南、湖北等地。

十年间,翟梅枝教授及她的团队通过“带着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的方法,在优良品种选育、施肥试验、丰产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商洛地区核桃种植户总结出了一条标准化高效栽植的新模式。在科技带动下,商洛核桃也因其产量高、口感佳、商品性好等特点被国内外越来越多人认可。

扎根大山十载,从大姐到阿姨,这位女教授让当地人均收入增长10倍

商洛核桃产业走向了发展“快车道”的背后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产学研”推广模式的成功体现。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紧扣“三农”发展主题,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成果,则是与像翟梅枝教授一样的千千万万个西农人的执着坚守密不可分!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获取更多新鲜资讯,请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注:部分内容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