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鹽鎮鄉石陵村西的後晉顯陵,又稱石敬瑭墓,是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后晉高祖石敬瑭的陵墓,2013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後晉高祖皇帝石敬瑭,祖上是沙佗人,西北的少數民族。後唐末年,潞王李從珂舉兵殺進洛陽,自己做了皇帝。很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也扯旗造反。

面對從洛陽發來的平叛軍隊,有幕僚建議“稱臣於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另外,再加上“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的條件。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看到石敬瑭給出的條件,契丹主耶律德光大喜。於是,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鐵騎大敗後唐軍隊。之後,又幫著石敬瑭長驅直入洛陽,滅了後唐。

石敬瑭如願以償做了皇帝,國號大晉,定都開封,史稱後晉。這一年是公元936年,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石敬瑭不但割了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還奴顏婢膝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從此,中國有了“兒皇帝”這一可恥的稱呼。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向契丹進貢。

當了7年“兒皇帝”後,石敬瑭在全國人民的唾罵中死去,時年51歲,廟號高祖,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從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開始,五代到北宋的數百年間,圍繞十六州的收復與反收復,中原及北方人民經歷了無數的戰亂和浩劫,而石敬瑭正是直接造成這些戰亂和浩劫的歷史罪人。

據史料記載,石敬瑭去世時是在鄴城(現河北省臨漳縣)宮中的保昌殿,且當時他已把開封作為國都,怎麼葬在了宜陽縣,至今是一個謎。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石敬瑭葬於宜陽縣城西北12.5公里處的鹽鎮鄉石陵村,石陵村也因此得名。墓前原有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立“晉高祖之陵墓”碑。據史料記載,墓前原有石人、石獸9對,現在都淤埋地下。

石敬瑭陵墓,為坐北朝南的覆鬥形墓冢,封土高20米,周長100米,遠遠望去就是一個孤零零的大土堆。陵墓旁有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13年7月8日所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牌。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據縣誌記載,陵園東原有“邱靈寺”,是石敬瑭靈輦停放之處,後為護園人住所,寺內建築多已改建,1965年尚存巨碑一通,是宋景德年間所立,現已不復存在。陵墓附近,看不出有人供奉祭奠的痕跡。

“兒皇帝”石敬瑭葬於宜陽低窪處,無人供奉,陵墓為何成“國保”

這個揹負了千古罵名的“兒皇帝”的陵墓,為何能成為“國保”?

專家認為,石敬瑭陵墓既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反面教材,又具研究價值。後晉顯陵位於一條沖積溝的北沿,地勢低窪,這在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是研究歷代帝陵的又一新資料;後晉顯陵的相關遺存大都被埋藏在地下,保存較為完好,未來具有極高的發掘、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