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前阵子,“大数据杀熟”一词在网上引起热议。

最开始,只是一位网友在网上吐槽被酒店“杀熟”的经历。随后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也遭遇了“大数据杀熟”。一时间众多企业纷纷躺枪,苹果也不例外,陷入“歧视”风波。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有用户发现,在打车、视频、社交软件等APP上,同样的服务,用苹果产品付费比安卓多。

针对相关话题与质疑,苹果终于坐不住了,正式声明自己是“冤枉”的,定价权100%由开发者掌握,苹果不对非虚拟购买进行收入抽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苹果是杀熟还是被杀熟?难道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难道只能由消费者来买单?

苹果用户活该要多交钱?

先来看看网上所说,“多个领域存在同样的服务,用苹果产品付费可能比安卓贵”是怎么回事。

视频类APP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

3月份,有网友爆料,自己用苹果手机购买某视频网站的会员,价格为19元/月,朋友用安卓手机购买的价格仅为15元/月。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就算是同账号,手机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在某视频APP上,苹果手机的年费是248元,用安卓手机登陆同一个账号,年费只需要198元。

可以发现,APP页面显示,苹果用户花费确实要比安卓用户多。对此,有客服回应,是由于其中包含苹果收取的手续费。

网约车领域也存在同样问题,打车同路线不同价!

另有网友称,苹果用户在网约车平台打车时也遭遇了此等“特殊待遇”。他和朋友分别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的某滴打车软件,同一个出发点同一个目的地同一条线路,快车苹果比安卓贵 7 块左右。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随后,滴滴等公司表示,平台没有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此外,在某些社交软件和阅读软件等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的反馈,大家对这种“杀熟”行为越来越不满,尤其是苹果用户,难道因为手机贵一点,就被认定有钱一些,活该要多交钱享受同样的服务!!!

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问题愈演愈烈,对于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价格收费贵的问题上,近日,苹果官方正式回应,称这完全是“背锅”了,因为定价权 100%由开发者掌握。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虽然早期出现过打赏抽成的情况,但后来在用户强烈的不满中,取消了AppStore中一部分的苹果税。

但对于此次问题,苹果方面称,如果开发者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提供实体商品(如淘宝)或服务(如滴滴)时,苹果不会收费。也就是说,在苹果产品上服务售价比安卓贵,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企业的问题,这个锅,我们不背......

另外,苹果方面强调,在苹果抽成范围内,也不是所有服务购买都抽成30%。在2016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就调整了抽成规则,有些服务连续订阅,第二年抽成从30%下降至15%,但很多企业并没有相应的减少消费者支付费用。

iPhone用户就该比安卓多花钱?苹果回应:不当背锅侠!

苹果方面称,之所以有抽成,除了正常的商业收费模式外,更是为了助力开发者获得成功,提供其所需的工具和资源,让开发者们可以提交和管理他们的移动业务。

而且并不是所有“任性”定价的APP,苹果都能接受。苹果APP审核指南规定,“尽管价格由您决定,但是我们不会分发要价明显过高的APP和APP内购买项目。对于试图以不合常理的高昂价格欺骗用户的APP,我们将予以拒绝。”这也从侧面说明,苹果在分发这些APP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考虑过价格的问题,价格过高的并不会上架,不允许开发者在自己平台实施以高昂价格欺骗用户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苹果公司不仅靠硬件盈利,软件和服务营收也是当前业务中的亮点。为其他开发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开发工具,要收取开发者一定比例的内购虚拟物品/服务收入分成,这点也合情合理。但,不能理解的是,这个费用怎么直接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了。

网友并不买账

尽管苹果给出了解释,但很多网友还是不服气。有网友表示,

苹果的抽成确实造成了商家的高成本,如果没有30%抽成的话,开发商就不会这样。

@黎明:饭店店铺租金高了,老板卖的菜也就贵了,应该这么个意思吧

@曾曾:一条线上的蚂蚱

@知无白鹤:商家杀熟是真的,但苹果抽成也脱不了关系

@妈妈我好像恋爱了:地价涨,房价就涨,租金涨,商品也涨。苹果抽成多,APP定价自然就贵,怎么就不背锅了呢…

@火76196:我觉得是苹果抽成比安卓高,而商家又不肯买单,所以你懂的

当然,也有部分人表示和手机无关,主要还是定价问题。

@愿天下人平安:这与用什么手机无关,主要是定价有问题,我国对互联网app定价上没有监管,所以才出现了大数据杀熟,老用户花得钱总比新用户多

@諾文大叔:苹果说的没错,安卓也有杀熟,我就亲历过

@mcf卡布奇诺:我两个手机两个系统都用,安卓机因为之前打车比较多现在就会比苹果机贵

大部分人重点还是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上。

@扫雨:不管是苹果还是APP软件,羊毛出在羊身上,受伤的还是消费者。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弥补这块监管盲区,约束他们漫天要价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ZVXHS:我们需要做的是逐步提高自有品牌价值,以及民族自豪感,才能摆脱对这些国外品牌的追求。这种商业行为除了盈利目的之外还应该注意尽量为用户提供更多安全和便利。

@Caochao:说实话,大数据很可怕,监管必须到位,我不想变成透明人

@夏日阳光S:请还给我们一个真相:谁到底才是最终的黑心商家?

其实,对于网传的定价差异,并不能简单归结于商家“杀熟”。很多时候企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以达到获取客户、维护客户的目的。这些优惠手段,消费者都能理解和接受,但当商家一股脑的看向“钱”,老用户的价格反而高于市场正常价,久而久之,就容易失去老用户的信任,伤害消费者的感情。

试问,这样的商家还能长久发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