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因為車丞相田千秋才有了宿州蘆嶺嗎

因為車丞相田千秋才有了宿州蘆嶺嗎

趙汗青

宿州城南23公里處,有鎮名曰“蘆嶺”。蘆嶺是座有名的煤礦,原先是大澤鄉的一部分,陳勝大澤鄉起義時,這裡是一片沼澤,澤內蘆葦叢生,野鹿出沒。當地人說陳勝在這裡狩過獵。

陳勝起義時這裡不叫蘆嶺,只不過是一片無名的沼澤。漢武帝時,丞相田千秋在此築城設府,北到大店南沱河,南至蘆嶺沼澤地,都是田丞相府第。又因田千秋功大,漢武帝特許乘車上朝,人稱“車丞相”。所以在丞相府第堙沒成湖後,史稱“車家湖”。

關於蘆嶺名稱的來歷有三種:一說這裡當年鹿多,稱“鹿嶺”,後因“鹿”與“蘆”同音,所以後人把“鹿嶺”改為“蘆嶺”。二說這裡蘆葦較多,人們因蘆葦而起名叫蘆嶺。三說這裡附近有一南北走向的土嶺,所以命名為蘆嶺。並傳說宋朝在嶺上建有驛亭,為信差歇馬飲水處。至於哪種說法準確,目前無法考證。

更確切的是,蘆嶺在清朝前是一片曠野,1912年建津浦鐵路時,在此設蘆嶺火車站,從此有了便利的交通,為蘆嶺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蘆嶺鎮目前的位置很重要,位於墉橋區東南,沱河南岸,東和東北偎大店,西和南毗西寺坡,西北同朱仙莊、大店緊緊相依。境內地勢低平,建有蘆嶺火車站、宿蘆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蘆嶺是一個新鎮,經過千百萬年的變遷,“滾走多少亂墳/浸過血/染過淚/一根根餓殍的白骨/曾將日月叩響”,從而形成了千丈煤層,經國家勘探,儲存量約為4億噸,年產量為150萬噸,被譽為皖北明珠。

蘆嶺名字雖晚,形成卻很古老,境內有漢朝安陽縣遺址,安陽縣建於漢朝,廢於唐朝,留下了美好的傳說,今天仍有安陽村委會,在蘆嶺鎮北12華里處。

蘆嶺的建制很晚,原屬西寺坡鎮,1984年從西寺坡鎮劃出蘆嶺、花莊、丁橋三個小鄉,組建成蘆嶺鎮。

花莊,位於埇橋區東南邊緣,津浦鐵路蘆嶺火車站東側,距墉橋區政府所在地26公里。東與北接蘆嶺、丁橋,東與南同固鎮搭界,西靠蘆嶺火車站。

花莊過去是大澤鄉的一部分,一望無際的水面及蘆葦,後在黃河所帶泥沙的衝擊下形成平原。明朝以前無人居住,一片荒涼,後來山西移民見這裡土地肥沃,便居住下來,他們墾荒造田,逐漸形成村落。因為四周都很荒涼,所以人稱“荒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們為了吉利,遂改荒莊為花莊。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建制也在不斷地改變:1950年政府設花莊鄉,隸屬湖溝區,1951年劃歸任橋區,1958年設大隊,屬任橋公社,1961年劃歸西寺坡公社,1969年屬蘆嶺公社,1980年設花莊公社,1984年底劃歸蘆嶺鎮,1986年設花莊辦事處,歸蘆嶺鎮,至今為花莊自然村,歸蘆嶺鎮。

丁橋,是個集鎮,位於埇橋區東南,沱河南岸。地勢偏僻,交通閉塞,東和南同固鎮清涼、任橋兩集毗鄰,北臨沱河與大店八里集隔河相望。

同花莊一樣,丁橋也是大澤鄉的一部分,到處是蘆葦水面,至今境內多湖泊,主要有窯湖、大莊湖、狼湖等。狼湖因過去是餓狼出沒的地方,它與固鎮的東湖相連,歷史稱東狼湖。

丁橋的來歷很簡單,因古沱河上有橋,方便南北行人,人們便在橋的兩邊擺攤設點,耕種荒地,逐漸形成村落,以丁姓為先,因此人稱丁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