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碧桂园“裂变”——超3600亿港元市值产业集群浮现

碧桂园“裂变”——超3600亿港元市值产业集群浮现

碧桂园总部大楼。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上周,碧桂园上市团队迎来新成员。6月19日,碧桂园旗下物业板块碧桂园服务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开盘首日即登上港股物业服务板块市值首位。

近年来,随着博实乐、碧桂园服务的分拆上市,资本市场对碧桂园这个正在上升的千亿产业群持续看好。作为中国房企销售龙头的碧桂园,近3年市值增长了约5倍。算上教育和物业板块,截至6月25日,整个碧桂园产业集群市值超3600亿港元。

记者梳理发现,过去3年,碧桂园几乎一年开启一个新领域,相继吹响了进军互联网家装、特色小镇、农业的号角。依托特色小镇,又进入了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多个新产业方向。随着碧桂园多元化触角的延展,这位国内地产界“一哥”正给予资本市场广阔的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罗湛贤

物业板块遇上香港资本市场风口

事实上,碧桂园服务的上市,最初并不顺利。

早在2015年8月份,碧桂园就对外披露分拆物业服务于上交所上市的意向,“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即是碧桂园2016年初便已开始筹备分拆到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物业管理公司平台。

资料显示,作为国内领先的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商,碧桂园服务稳居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综合实力前三,是国内业务辐射最广的物业服务企业。

过去3年,碧桂园服务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16.7亿元、23.6亿元以及31.2亿元。同期,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3.5亿元以及4.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9%以及26%。

不过,就在2017年末,碧桂园服务宣布暂停其在上交所的IPO,并对外解释由于中国审核监管机关近期的政策变动、公司拟调整其业务策略方向及拟进行碧桂园物业服务的股权架构调整。同时,其正在评估各种选项,包括寻求物业管理相关资产于其他地方的证券交易所分拆独立上市。

冲刺A股计划折戟之后,碧桂园马上转战香港。今年3月,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建议分拆集团物业管理业务及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介绍方式独立上市,并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从向香港联交所递表申请到股份正式上市交易,碧桂园服务只用了短短3个月。

能够实现这样的高速,一方面得益于碧桂园充分利用了“分拆+介绍”的独特上市形式。与境内IPO不同,分拆上市在港股市场已有众多成功案例。而介绍上市并非把融资需求当做上市的主要目的,因此无需公开招股和发行新股,相应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在一年内完成。其优点是上市与融资分离、灵活性强、程序简便和等待时间短。

另一方面,物业服务公司由于弱周期性和稳健的现金流,目前正处于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口。

数据显示,在平均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的港股市场里,物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却可高达30倍以上,而且今年以来股价走势大幅领跑恒生指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6月19日上市当天,碧桂园服务股价高开10港元,市值突破250亿港元,一举登上港股物业服务板块的首位。与此同时,碧桂园服务上市首日的市盈率也一度突破50倍。

三大优质业务板块上市提速

事实上,近3年来,碧桂园一直有将旗下物业、教育、酒店三大优质业务板块分拆上市的计划。

这也符合国内上市房企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房企利润下滑,融资成本上升,通过地产与金融结合、加速资产证券化,不仅突破了传统房地产开发销售模式的困局,也充分拓宽融资改善资金链,确保未来多元发展获得支持。

物业、教育、酒店本来都属于碧桂园除地产外的优质资产,拥有不俗的业绩和稳健的现金流,并与集团公司存在较大的协同效应。

“碧桂园是一个全价值链覆盖的企业,只要对母体经营有价值,碧桂园都会将旗下产业逐步分拆上市。”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曾说。

其中,教育板块的博实乐教育控股有限公司在去年5月率先取得突破,在美国纽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当时中国教育集团赴美上市最大的IPO。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博实乐实现营收7.88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2.89亿元,同比增长33.8%;运营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03亿元,上升17.3%。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借力美股市场效应,博实乐的国际化战略大步提速。上市一年来,先后与英国费得斯公学、伦敦大学学院(UC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名校签约,在联合办学、教师培养加强合作。同时,公司还试水资本运作,以7875万元人民币收购加诚博教(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1%的股权。后者是国内领先的海外院校教育交流服务提供商。

更为直观的是,随着博实乐、碧桂园服务的分拆上市,资本市场对碧桂园这个正在上升的千亿产业群持续看好。

作为中国房企销售龙头的碧桂园,近3年来市值增长了约5倍。最近一个月最高收盘价高达17.34港元,市值最高接近3770亿港元,相比去年年初上涨302%。

多元化战略下的产业“裂变”

在这样的资本运作思路下,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碧桂园正在提速多元化步伐。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5年至今,碧桂园几乎创下一年进入一个新领域的纪录,先后步入互联网家装、特色小镇、农业等领域。

碧桂园旗下家装品牌橙家CEO王睿至今依然清晰记得,2015年在一次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对话中,杨国强说:“碧桂园已经是千亿企业,在地产后市场的板块,你们能否再造一个碧桂园?”

自那之后不足半年,定位为互联网家装企业的碧桂园橙家正式成立。

以家装切入房地产存量市场的次年,碧桂园正式发布产城融合战略。吹响进军科技小镇的号角,明确提出碧桂园将根据产业发展和导入情况,在全国一线城市周边和强二线城市范围合理布局科技小镇。

此后,碧桂园在广东省内首个重点建设的科技小镇项目,坐落于惠州的潼湖科技小镇正式出炉。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科技小镇这一产城融合的载体,碧桂园进一步拓宽新产业方向。

预计在今年8月开放的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正是这样的例子。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小镇产城总经理方兴勇早前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在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中,碧桂园除了计划携手汽车创新领域龙头企业,主攻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外,还计划在小镇内打造无人驾驶应用研发基地。

由此可见,以一个新能源汽车小镇,碧桂园一举切入当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领域。

除了进入全新的产业领域,一些原来只是作为地产配套的领域,也逐步成为了碧桂园全新的发力方向。

在早前已经推出“凤凰优选”的基础上,今年1月,在碧桂园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已明确表态要转战农业市场,现场表示“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

针对农业领域,就在本月中旬,碧桂园宣布成立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方向为现代农业中的农业机械和种业,同时,碧桂园还透露,将与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以及开研资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碧桂园多元化战略的核心理念,正在于围绕其地产搭建起来的庞大应用场景,从家装、农业、新能源、无人驾驶都在暗合这样的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