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按理制,皇帝陵墓一般有豐厚的陪葬品,因此都逃不過盜墓者的覬覦。數千年來,只有少數幾個帝陵保存完整,武則天的乾陵就是其中之一。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的梁山上,修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基本完工。與其他皇帝陵墓一樣,在過去1200多年裡,武則天的乾陵遭受到多次侵擾。被冷兵器的刀劍劈過,也被熱兵器的機槍和大炮轟過,甚至規模最大一次出動了40多萬人,梁山都被挖走了一半,可是乾陵依然巋然不動。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那麼,武則天的乾陵為什麼能夠保存完好呢?這得益於它獨特的構造。

乾陵地宮隧道是斜坡形,方向正南正北,長65米,寬3.9米。隧道全部用石條封死,由南向北順坡一層層砌築,共39層。從平面看有419塊石料,實用4100塊。每塊石料長1.25米,寬0.4-0.6米。石條上有凹槽,用鐵栓左右拉固,上下之間有鐵棍穿連,然後用融化的鐵水澆灌,使疊壓的石塊渾然一體,堅固之極。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由此不難解釋乾陵為什麼到現在還完好如初,而這一切,得要感謝兩個人,袁天罡和李淳風。唐高宗李治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建議在洛陽設置陵墓,但武則天為了遵照李治“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一地,風水大師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風受命分別出發四處尋找。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袁天罡發現有一座山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於是認定是塊寶地,因為一時找不到東西做記號,便摸出一枚銅錢放在地上,在蓋上浮土,之後回朝覆命去了。而李淳風找了很久也看到了這座山,發現它的奇怪之處。然後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取出髮針紮在二魚相交的土中做記號,隨後也回朝覆命。

武則天墓萬人挖不動,千年來保存完好,這要感謝兩個人

武則天得知,兩人竟然選擇了同一座山,更神奇地是,兩人做的記號竟然是同一地方,李淳風的髮針正紮在袁天罡那沒銅錢的錢眼裡。如此巧合之事,武則天認為是天命所歸,於是下令在此開工修建乾陵。

參考文獻:《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