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

屈原生下來,父親認為自己的姓不好,前途曲折,充滿了委屈。為了討個吉利,父親給孩子取名“平”,希望他一生平順。在父親的教導下,屈平識字、讀書、吟詩、作詩,生活真的平平順順。

端午節的來歷

後來,屈平長大了,要取個字,就是文雅的名字。這文雅的名字要和原來的名字意思相近。屈平想來想去,認為原又平又廣,意義很好,就取名為“原”,叫做屈原。屈原憑著自己的才華,在楚國當了大官——三閭大夫。屈原認為自己有才華,前途又平又廣,準備大展抱負,向楚懷王提了許多施政建議。王后也喜歡屈原,常常宣他進宮,聽他吟誦新詩——楚辭。

公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羨慕嫉妒屈原,常常向楚王說屈原的壞話:“屈原常常在背後說自己的施政建議不被採納,感到委屈,到處抱怨,還躲在門裡,用兩個嘴巴說大王您的壞話,又屈又怨。”楚王聽了,很生氣,疏遠了屈原,再也不聽他的意見了。屈原感覺很冤枉,把自己的情緒寫進詩歌——楚辭裡。

端午節的來歷

後來,老楚王死了,新楚王繼位。子蘭當上了楚國的大官,又說屈原的壞話。屈原就被放逐了。再後來,楚國的國都郢被攻破,死了很多人,屈原聽了,很傷心,為死去的將士寫下了《國殤》、《招魂》等詩歌。在汨羅江畔,屈原遇到了漁父,和他談世道澆漓。屈原認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勸他隨波逐流。

屈原不願意,抱石沉江。

第二年,楚國人認為屈原又屈又冤,怕魚吃了他的屍體,用葦葉包了米,投進江裡,又敲鑼打鼓划龍舟,把那些接近屈原屍體的魚嚇跑。以後又年年這樣紀念他。屈原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於是,有了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

高建國,河南開封人,文學碩士,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業餘從事兒童文學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