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和“世宗”有什麼含義上的區別嗎?

冠霄之衝

世祖和世宗當然是有區別的,傳統的廟號其實就是『高太中世』+『祖宗』這八個組合而已。我們先說『祖』和『宗』的區別。根據廟號的規則,祖有功,而宗有德,這就是最主要的區別。所謂的功,是功在社稷的意思,一般來說只有創建王朝,或者挽救王朝於危難之中,才有資格稱之為社稷之功。

所以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有資格稱祖,還有開國皇帝的父輩祖輩會被追認為祖,因為一旦開國了,政權穩定了,也沒有什麼機會立下社稷之功。但是在個別情況下,比如漢光武帝劉秀,廟號就是世祖,因為劉秀名義上是漢朝,但是其實相當於重新削平天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只是名字還叫漢而已。這麼大的功績,自然配的上祖。

再比如康熙,廟號聖祖。為什麼取這個廟號呢?在諡議裡面寫的很清楚:

名為繼承,實同開創

康熙平三藩,滅準格爾,對清朝的社稷其實有再造之功,所以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也稱為祖。

接下來說宗。所謂宗有德,是帝王之德,也就是牧養萬民的成效,而不是個人的道德。在唐朝之後,所有的皇帝不是祖就是宗,所以宗的意義減弱了,而在唐朝之前,能諡號為宗的,一般是治理國家政績突出才可以。比如漢文帝就是漢太宗,而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呢?連個廟號都沒有撈到。

接下來說世宗或者世祖的這個世字,很多人說世代表世系轉移,比如司馬師之於司馬昭,雍正之於康熙,這是不對的,是『網絡史學』顧名思義的錯覺。因為歷史上真正由嫡長子繼位的情況是相當少的,所以任意挑出一個皇帝,大概率都是世系的轉移。而世字真正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在清朝的『鴻稱通用』這本專門講廟號和諡號的書

裡面記載的很清楚:

貽庥奕葉曰世。

這四個字看起來很唬人,其實貽庥,是蔭庇的意思,而奕葉是後世的意思,所以貽庥奕葉就是蔭庇後世,也就是其功德會被世世代代所感恩銘記,所以世,就是世代祭祀的意思,並沒有世系轉移的意思。

所以世宗和世祖的意思就清楚了,世祖就是有功於社稷,後世子孫都仰賴其開創的祖先;而世宗則是世代祭祀,令天下大治,讓後世子孫都瞻仰其理政能力的祖先。


經史通義


廟號的評定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世祖廟號可以說是頂級的了,世宗廟號是其中相當不錯的。

世祖廟號之意,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為,雖然不是王朝最初建立者,但是卻開闢了該王朝的全新歷史時期,或者說是斷代史的開創者。

如漢世祖光武帝,身為西漢皇族之後,在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之後,經過十幾年征戰再復劉氏漢家江山,國號依舊為漢,等同於西漢斷代後十幾年將其光復,實為開國之君所以廟號為世祖。

如清世祖順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實現滿清入關,清軍擊潰李自成使其一蹶不起,西敗張獻忠,南破南明,大致統一中國,圓了清太祖太宗兩代人夙願,使一個地方政權過渡為全國性政權,所以廟號也是世祖。

世宗廟號之意,統緒自此開始,自此開世,有著守成令主的美稱,當然還有皇族內部帝系轉移的含義。

如明世宗嘉靖帝,明武宗死後無子絕嗣,血緣最近的堂弟嘉靖帝即位,以外藩而入即大統,代表著帝系轉移,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頗有作為,後期不上朝沉迷於煉丹之中,死後上廟號世宗。

如清世宗雍正帝,雍正帝的即位過程也是撲朔迷離,現代有很多學者認為其即位疑點重重,算是一個謎團,在康乾盛世中,雍正帝身為中間帝王,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改革政治制度,起了很好的承上啟下作用,死後上廟號世宗。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世祖”和“世宗”都是廟號,不同的只是“祖”和“宗”,在漢文化圈,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有開創之功,其後有德之君則尊為宗。出自《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一般認為,廟號制度起源於商代,期初廟號制度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所以一般王朝中,稱祖的一般只有一位(開國之君追封的前代沒有當過皇帝的先祖另說),劉邦、劉秀、劉備都確有開創之功,所以稱祖,只有曹魏曹叡壞了規矩,按說應該稱宗的,但他還沒死就給自己封了烈祖;還有南朝劉宋的劉駿、陳朝的陳蒨,死後也稱祖,其實還不太夠格。

說完了祖宗,再說這個“世”,“世”還是一個很不錯名號,能被後世尊為世祖或世宗的,幾乎都是雄才大略,頗有作為的君主。其實廟號不像諡號,有一套說辭,有固定的規矩,廟號基本都是參考前代進行評定,對於“世”這個廟號,一般有兩種理解。

一個就是很直白的,指世世祭祀,世代延續。在二月河《雍正皇帝》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康熙剛死時眾皇子和大臣議定他的廟號,八皇子胤禩提出世宗,他給的解釋是:“國祚又長遠,兒孫又光鮮。”當然多少有些諷刺意味在裡面。

在歷史記錄中,給明世宗議定廟號的《穆宗實錄》裡記載:

“臣等稽之前代英君誼闢,有大功德於天下,則鴻稱顯號,世世尊之。故武帝堯弘炎祚,廟曰世宗;光武再造漢家,號稱世祖。播之良史,以為美談。”

給清世宗議定廟號的《高宗實錄》中記載:

“皇考大行皇帝善繼善述。敬天勤民。十三年來。宵旰憂勞。鹹熙庶績。貽萬年之景福。固百代之丕基。廟號世宗。正合古宗有德之義。上配列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萬世之定論。非在廷諸臣尊崇君父、敷揚稱頌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隆恩、表彰盛德之私願、所能強置一辭也。在我皇考神謨垂於宇宙。厚澤洽於臣民。即罄竭揄揚。難盡萬一。今據所奏。敬擬上尊諡廟號。詳慎公當足以昭示萬年。朕心深為慰愜。所有應行典禮。爾部敬謹察議具奏。”

可見世在廟號中是世世祭祀、世代延續、世代尊之的意思。

另一種理解就是世宗世祖代表世系轉移。比如漢世祖劉秀,再造漢朝所以稱祖,他的世系與前代皇帝不同,發生轉移所以稱世。劉宋世祖劉駿是弒父自立的劉劭的弟弟,陳世祖陳蒨是陳高祖陳霸先的侄子,後周世宗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遼世宗耶律阮是前任耶律德光的侄子,金世宗是前任海陵王完顏亮的堂弟,元世祖是元憲宗蒙哥的弟弟,明世宗是前任皇帝明武宗的堂弟,等等。看起來世這個廟號還確實是世系轉移之意。但這個意思在很多地方又解釋不通,比如漢世宗劉徹、魏世祖曹丕、晉世祖司馬炎、南齊世祖蕭賾、唐代宗李肅(唐代宗本來是唐世宗,因避李世民諱,改成唐代宗)、清世祖、清世宗等等,很明顯沒有世系轉移之事,這個就不好套用這個解釋了。

所以這兩種解釋,都能找到例子,但古人究竟是如何考量的,應該說是兩種意思都有吧。原來的世系斷絕了,隨即發生了世系轉移,當然是希望這新的世系能世代延續,不再斷絕了。這也許是歷史上很多發生轉移後的皇帝廟號用世的原因。


作家桑妮

一般廟號有祖和宗。

兩者的區別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祖有功而宗守成。

所以祖一般都是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朝代也只有一個祖,比如漢高祖,唐太祖,都是開國皇帝。

到後來有點變化,如明朝和清朝比較特殊,明朝還有個明成祖,清朝有個清聖祖。

這是後世認為,他們建立豐功偉績,足以媲美開國皇帝。

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廟號的評價作用在弱化,開始濫用了。


風談天下

簡單說,世祖比世宗輩分靠前。


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他們雖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往往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統一天下的君主,也被給予“世祖”的廟號。


而世宗的含義是統緒自此開始,自此開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也是守成令主的美號。


集賢院居士

不同的廟號而己。天子死後,後人根據其生前作為入太唐時的廟號。通常只有開國之君、中興之君或者特別有為的君才被稱為祖,一般都是宗。太祖、高祖一定是開國之君,成祖、世祖通常是中興之君或者是功績特別顯著的君主。說白了,資歷較老者可稱為"祖"



,較有威望者則稱為"宗"。


打開車窗看景色

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或者生前沒做過皇帝,但是奠定本朝基業比如成吉思汗的元太祖,或者滿清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基本就沒有稱祖了。朱棣一開始叫明太宗,不是明成祖,是嘉靖為了讓他老爸進太廟,強行變成明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