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登平陽風門嶺,訪始陽縣址仙口古村,來這裡體驗別樣風采!

登平陽風門嶺,訪始陽縣址仙口古村,來這裡體驗別樣風采!

登平陽風門嶺

週末,蕩友一行去平陽登山,選擇位於海西鎮的風門嶺,先去千年古村仙口村,隨後登風門嶺古道。

仙口古村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仙口村,因山得名。民國《平陽縣誌》載:“仙口山,東枕大海,本名橫嶼”。仙口,位於飛雲江南岸,萬全平原東南方,距平陽縣城東約十公里左右,是該縣最東邊的一個村。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明代榆垟人蔡芳《樟木潭龍祠記》載:“平陽去城東行二十五里有山,半枕於海者,曰仙口山,又曰神山,舊名葉岙山。”仙口村是平陽縣的發源地,系平陽第一古村,平陽置縣之初,縣治是設在仙口的。據《乾隆·平陽縣誌·沿革》載:“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安固(瑞安市舊名)之南,橫嶼船屯之地,置縣曰‘始陽(今仙口)’,四年(283年)改橫陽縣,乾化四年(914年),始改名平陽。”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平陽縣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從這個背靠神山,東瀕東海的仙口村開始。仙口,是一個在溫州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地方,早在平陽建縣之前的三國東吳赤烏二年(239),孫權在這裡設置船屯,駐紮水兵訓練水軍,並聚集停泊眾多的船舶,北聯滬寧,南通閩粵,對促進溫州地區海運發展和經濟交往起到了一定作用。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浙江橫嶼、福建溫麻、嶺南番禺被稱為三大造船屯。《大清一統志》載:“三國吳置橫嶼船屯,蓋以山名。”並說:“昔時仙壇山分橫嶼、陽嶼二支,即包括墨城、仙口、仙壇諸山在內,今墨城西南之陽嶼島尚存其名,即古船屯也。”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平陽縣原名橫陽縣,取此橫嶼、陽嶼之名。明洪武元年(1368),為防海患,仙口村建過仙口城,洪武二十年,遷往墨城。當時仙口港“可泊萬船”,造船業盛極一時,所造之船舶除供政府官員使用外,還有大量船隻駛往沿海及長江沿岸各地,承載了商業和交通的雙重使命。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歲月砥礪,滄海桑田,一千多年過後當年繁榮的造船基地、大港口現已難辨容貌,橫嶼逐漸積淤成陸,形成“萬全”水鄉,萬全便是由“萬船”諧音而來。車過水鄉進入仙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便躍入眼簾。古老的石板路老街,幾間木頭建造的房子,長長的石板橋依稀可辯,依舊可以尋覓古村的遺蹟。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不少老屋是木質結構,一些木製古屋有木製陽臺,雕花隔欄,古樸精緻,難得一見。二樓護欄的木雕,像滾滾的車輪從古時駛來,奔向未來。

護城河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護城河,是指仙口村西邊的一條溪流,據說這是一條護城河。這條沿山而下的護城河,養育著仙口村世世代代的兒女。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流清澈見底,溪水碧綠澄澈,溪裡魚蝦遊弋,溪畔新建護欄。沿岸綠樹成蔭,路旁鮮花綻放。人們在溪裡洗滌,重現古老的情形。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一段小溪上面小彩旗飛揚,據說是為了舉辦桃花攝影節而裝扮的,幾年前村裡種植了七十多畝的桃花,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另外還有桑棗等。我們去的時候桑棗正好結果,部分蕩友沒有登山直接去摘了。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邊還建有一些休息亭,其中一座2012年秋建立的“城西怡亭”比較獨特,六角亭閣共有三層。亭上一副對聯“孫吳船塢存真跡,始陽縣址留遺蹤。”。與村口牌坊楹聯“橫嶼船塢孫吳勝蹟千秋在,仙壇葛井晉代遺蹤萬古傳。”的內容相近,描繪的依舊是當年三國時期孫權在此造船,操練水師情形。說的是平陽縣始建於此的歷史。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畔一座文化禮堂吸引著人們。他是一座在原先“太陰宮”基礎上改造的。裡面集中展示了仙口村的歷史變遷,人文地理,民間古物等。及各種典籍古書裡有關古村的記載等。既是村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也是村民新的精神家園。

神山禪寺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禪寺,位於仙口村的村後。始建於唐朝乾符年間,明弘治《溫州府志》載:“神山院,在仙口葉岙,唐乾符二年(8745)開山,久道者建院,後有石洞、葛仙丹灶、石棋盤尚存。”。神山寺原在神山山麓,後遷建村東。幾經盛衰,曾在清康熙、宣統年間重建過,後又衰落。是平陽古老的寺廟之一。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禪寺有佛教禪宗臨濟支宗第37代的真傳石牌。元庚寅歲(1290),平陽著名詩人林景熙,曾避寇亂寄居仙口,作有《避寇海濱》《神山寺訪僧》《過風門嶺》等詩篇。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寺後還有仙人洞、仙人腳印、晉代葛洪煉丹灶、仙池、石棋盤和仙人板罾基等遺址。特別是仙人洞,非常有名氣。《重建神山禪寺碑記》寫道:“石洞遺有晉葛仙之煉丹灶、石棋盤而名之。”。葛仙就是晉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道家、醫藥學家、煉丹家,相傳當年曾在仙人洞修煉。仙人洞還有一個傳說,古時有村民上山在棋盤石桌下棋,等下山時,家人已經過了好幾代,彷彿穿越了時空。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南宋平陽籍詩人林景熙避寇亂寄居仙口時曾到神山寺訪僧,一首《神山寺訪僧》:“獨客無清伴,高僧住別村,空山卓錫影,斷石系舟痕,風細松生籟,沙虛竹走根,小亭閒坐久,日落嘯孤猿。”流傳至今。霽山先生還有一篇文章,描寫海市蜃樓的,編入過中學古文教材中。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寺附近的山就叫神山,山的外邊就是東海。2001年神山寺在老寺旁邊新建,重建寺廟雖然至今未完工,但寺廟的右側新建的花園卻非常漂亮,亭閣,草坪,花木,小徑是人們修靜的好去處。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大殿中間小橋流水上面建有神山東西兩亭。有對聯曰:“晨鐘清風神山傳,暮鼓明月雙亭伴。”,“山伏神山聽妙理,石成雙亭悟真如”。

風門嶺古道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風門嶺,是橫陽古道的一部分。橫陽千年古道,起點為平陽仙口,過風門嶺,經蒼南金鄉,過赤溪到蒲城,然後通往福建。風門嶺系民間古道,始建於三國西晉時期,是平陽縣歷史最為悠久的古道。古道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起點於仙口村,過風門頭,止於殿後山村頭沙,全長4000米許,累計爬升250米許。最高點是風門頭,山勢形成一個隘口,正好面臨東海,背向飛雲江,長年海風嘶鳴,故名。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風門嶺是古時西灣通往平陽的主要通道,也是海鮮等貨物入平陽的主要通道。其東邊是原西灣漁村,每天潮漲時,漁船陸續進港,海鮮也就隨之卸貨。俗稱“擔行販”的小生意人就挑著海鮮經古道去宋埠、榆垟和縣城等處,來往非常熱鬧。隘口宮前供應小吃、點心的店鋪應運而生,行人累了在此休息,煩了在此喝酒解乏。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從神山禪寺出來,我們走過一段田間的水泥小路後,見到路邊一座石頭小亭,古道就是從這開始的。小亭名為助福亭,亭中背後牆壁上有“毛主席萬歲”的文革標語,仔細端詳牆壁鑲嵌的碑刻,知道古亭於大清嘉慶22年所建(187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南宋詩人林景熙為避戰亂來到仙口。期間,他曾寫過《過風門嶺》一詩,“客來自風門,颼颼撼兩袖。溪回眾峰新,畈絕一嶺又。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晝。流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聊此寄小酌,餘酣掬山溜。”這是目前能找到最早關於風門嶺的文字記載。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古道沿山勢而建,北依飛雲江,東臨東海,風光旖旎,古道系石板砌就形狀各異,至今仍然原生態。拾級而上,古楓喬木林立,紅葉翠樹,道旁草木葳蕤,漫藤相繞。沿途野花綻放野果飄香。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抬頭仰望,右側山脊風力發電機高聳連綿,雄壯巍峨。風門嶺上風車搖,風門嶺上迎風行。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駐足遠眺,飛雲江大橋長虹橫臥,美觀堅固。田園廣袤,江水連綿入海。據說沿路有風門頭宮、伏龍寺、龍王禪寺、樟木潭、明代烽火臺等歷史遺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