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登平阳风门岭

周末,荡友一行去平阳登山,选择位于海西镇的风门岭,先去千年古村仙口村,随后登风门岭古道。

仙口古村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仙口村,因山得名。民国《平阳县志》载:“仙口山,东枕大海,本名横屿”。仙口,位于飞云江南岸,万全平原东南方,距平阳县城东约十公里左右,是该县最东边的一个村。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明代榆垟人蔡芳《樟木潭龙祠记》载:“平阳去城东行二十五里有山,半枕于海者,曰仙口山,又曰神山,旧名叶岙山。”仙口村是平阳县的发源地,系平阳第一古村,平阳置县之初,县治是设在仙口的。据《乾隆·平阳县志·沿革》载:“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安固(瑞安市旧名)之南,横屿船屯之地,置县曰‘始阳(今仙口)’,四年(283年)改横阳县,乾化四年(914年),始改名平阳。”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平阳县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从这个背靠神山,东濒东海的仙口村开始。仙口,是一个在温州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地方,早在平阳建县之前的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孙权在这里设置船屯,驻扎水兵训练水军,并聚集停泊众多的船舶,北联沪宁,南通闽粤,对促进温州地区海运发展和经济交往起到了一定作用。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浙江横屿、福建温麻、岭南番禺被称为三大造船屯。《大清一统志》载:“三国吴置横屿船屯,盖以山名。”并说:“昔时仙坛山分横屿、阳屿二支,即包括墨城、仙口、仙坛诸山在内,今墨城西南之阳屿岛尚存其名,即古船屯也。”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平阳县原名横阳县,取此横屿、阳屿之名。明洪武元年(1368),为防海患,仙口村建过仙口城,洪武二十年,迁往墨城。当时仙口港“可泊万船”,造船业盛极一时,所造之船舶除供政府官员使用外,还有大量船只驶往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地,承载了商业和交通的双重使命。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岁月砥砺,沧海桑田,一千多年过后当年繁荣的造船基地、大港口现已难辨容貌,横屿逐渐积淤成陆,形成“万全”水乡,万全便是由“万船”谐音而来。车过水乡进入仙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便跃入眼帘。古老的石板路老街,几间木头建造的房子,长长的石板桥依稀可辩,依旧可以寻觅古村的遗迹。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不少老屋是木质结构,一些木制古屋有木制阳台,雕花隔栏,古朴精致,难得一见。二楼护栏的木雕,像滚滚的车轮从古时驶来,奔向未来。

护城河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护城河,是指仙口村西边的一条溪流,据说这是一条护城河。这条沿山而下的护城河,养育着仙口村世世代代的儿女。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流清澈见底,溪水碧绿澄澈,溪里鱼虾游弋,溪畔新建护栏。沿岸绿树成荫,路旁鲜花绽放。人们在溪里洗涤,重现古老的情形。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一段小溪上面小彩旗飞扬,据说是为了举办桃花摄影节而装扮的,几年前村里种植了七十多亩的桃花,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另外还有桑枣等。我们去的时候桑枣正好结果,部分荡友没有登山直接去摘了。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边还建有一些休息亭,其中一座2012年秋建立的“城西怡亭”比较独特,六角亭阁共有三层。亭上一副对联“孙吴船坞存真迹,始阳县址留遗踪。”。与村口牌坊楹联“横屿船坞孙吴胜迹千秋在,仙坛葛井晋代遗踪万古传。”的内容相近,描绘的依旧是当年三国时期孙权在此造船,操练水师情形。说的是平阳县始建于此的历史。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溪畔一座文化礼堂吸引着人们。他是一座在原先“太阴宫”基础上改造的。里面集中展示了仙口村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民间古物等。及各种典籍古书里有关古村的记载等。既是村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也是村民新的精神家园。

神山禅寺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禅寺,位于仙口村的村后。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明弘治《温州府志》载:“神山院,在仙口叶岙,唐乾符二年(8745)开山,久道者建院,后有石洞、葛仙丹灶、石棋盘尚存。”。神山寺原在神山山麓,后迁建村东。几经盛衰,曾在清康熙、宣统年间重建过,后又衰落。是平阳古老的寺庙之一。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禅寺有佛教禅宗临济支宗第37代的真传石牌。元庚寅岁(1290),平阳著名诗人林景熙,曾避寇乱寄居仙口,作有《避寇海滨》《神山寺访僧》《过风门岭》等诗篇。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寺后还有仙人洞、仙人脚印、晋代葛洪炼丹灶、仙池、石棋盘和仙人板罾基等遗址。特别是仙人洞,非常有名气。《重建神山禅寺碑记》写道:“石洞遗有晋葛仙之炼丹灶、石棋盘而名之。”。葛仙就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医药学家、炼丹家,相传当年曾在仙人洞修炼。仙人洞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有村民上山在棋盘石桌下棋,等下山时,家人已经过了好几代,仿佛穿越了时空。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南宋平阳籍诗人林景熙避寇乱寄居仙口时曾到神山寺访僧,一首《神山寺访僧》:“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小亭闲坐久,日落啸孤猿。”流传至今。霁山先生还有一篇文章,描写海市蜃楼的,编入过中学古文教材中。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神山寺附近的山就叫神山,山的外边就是东海。2001年神山寺在老寺旁边新建,重建寺庙虽然至今未完工,但寺庙的右侧新建的花园却非常漂亮,亭阁,草坪,花木,小径是人们修静的好去处。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大殿中间小桥流水上面建有神山东西两亭。有对联曰:“晨钟清风神山传,暮鼓明月双亭伴。”,“山伏神山听妙理,石成双亭悟真如”。

风门岭古道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风门岭,是横阳古道的一部分。横阳千年古道,起点为平阳仙口,过风门岭,经苍南金乡,过赤溪到蒲城,然后通往福建。风门岭系民间古道,始建于三国西晋时期,是平阳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道。古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起点于仙口村,过风门头,止于殿后山村头沙,全长4000米许,累计爬升250米许。最高点是风门头,山势形成一个隘口,正好面临东海,背向飞云江,长年海风嘶鸣,故名。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风门岭是古时西湾通往平阳的主要通道,也是海鲜等货物入平阳的主要通道。其东边是原西湾渔村,每天潮涨时,渔船陆续进港,海鲜也就随之卸货。俗称“担行贩”的小生意人就挑着海鲜经古道去宋埠、榆垟和县城等处,来往非常热闹。隘口宫前供应小吃、点心的店铺应运而生,行人累了在此休息,烦了在此喝酒解乏。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从神山禅寺出来,我们走过一段田间的水泥小路后,见到路边一座石头小亭,古道就是从这开始的。小亭名为助福亭,亭中背后墙壁上有“毛主席万岁”的文革标语,仔细端详墙壁镶嵌的碑刻,知道古亭于大清嘉庆22年所建(187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南宋诗人林景熙为避战乱来到仙口。期间,他曾写过《过风门岭》一诗,“客来自风门,飕飕撼两袖。溪回众峰新,畈绝一岭又。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昼。流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聊此寄小酌,余酣掬山溜。”这是目前能找到最早关于风门岭的文字记载。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古道沿山势而建,北依飞云江,东临东海,风光旖旎,古道系石板砌就形状各异,至今仍然原生态。拾级而上,古枫乔木林立,红叶翠树,道旁草木葳蕤,漫藤相绕。沿途野花绽放野果飘香。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抬头仰望,右侧山脊风力发电机高耸连绵,雄壮巍峨。风门岭上风车摇,风门岭上迎风行。

登平阳风门岭,访始阳县址仙口古村,来这里体验别样风采!

驻足远眺,飞云江大桥长虹横卧,美观坚固。田园广袤,江水连绵入海。据说沿路有风门头宫、伏龙寺、龙王禅寺、樟木潭、明代烽火台等历史遗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