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前几日抽空整理了这一年的学生信息,发现转专业的学生比去年多出不少。仅从建筑专业来看,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教育今年接收的转专业学生已近申请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而转专业同学人数的增加,也让康石石开始考虑是否该为这些处于迷茫期的同学详细梳理一下关于转专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相关事项。

在康石石接触的转专业学生中,大家在开启这段未知旅程时大多会有几个常见问题:我没有专业基础,重新补课会不会很费时间?转专业的申请流程和本专业一样吗?转专业做作品集会不会很难?

这些问题的不确定导致很多同学在申请过程中状况频发,申请到一半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转专业初期确实会让大家措手不及,但如果做好申请规划,尽快的度过申请“迷茫期”,便能很快得心应手。

本期文章,康石石将为转专业申请建筑的同学详细梳理申请流程,帮助大家从转专业的初期,就对未来的申请规划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以便更快的进入作品集创作阶段。

一、转专业申请规划


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本身第一次进行作品集创作便已手忙脚乱,再加上专业基础薄弱,申请过程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做好申请规划是同学们在开始所有申请准备前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总体而言,转专业申请建筑设计需要分为四个阶段:

1.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对留学申请中的大部分事项都有一个初期的认知,这个阶段需了解的申请事项主要包括:留学认知、选校、设计理论基础、作品集认知、文书准备与规划、优秀案例分析、表达思维训练、方案策略思维等。

2. 基础阶段

在基础阶段,同学们需要掌握作品集创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以便在创作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实现自己的设计需求。

以在汉艺跨专业学习建筑的学生为例,我们都会在基础阶段为同学们规划扎实的基础学习:软件基础课、软件表现课、方案逻辑与排版、软件高阶课等,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同学们通常三周后就能进入正式的作品集创作。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教育建筑学部学员基础课部分课表

3. 方案设计阶段

作品集其实是一个较为灵活的创作过程,整体的流程规划虽不可更改,但最终的结果根据不同方向的主题和发展,可以推进和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

4. 成果与后期阶段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成果的由来,但在将其放进作品集中后,反而会因此发现不了问题。因此同学们在后期阶段时,需要邀请有经验的学长、朋友或老师对于自己的成果质量进行评定,调整作品集的排版和最终定稿。之后准备文书的编写、申请材料和提交。

二、作品集的初级阶段


以上对申请规划的四个阶段做了简要整理,但想对每个阶段都进行详细解读几千字实在是不够,下面康石石先就作品集的初级阶段为同学们精要介绍转专业的同学该如何准备规划自己的申请之路。

1. 建筑留学认知

1)转专业学生的误区

对于转专业的同学而言,在申请初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建筑学本身了解较为单一、片面。比如康石石见过很多同学转专业学建筑的原因是受到周围学习建筑的同学影响,看到比较炫酷的模型和展板,或受到某大师建筑设计的影响,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设计出同样的空间体验等等。但这些仅仅是建筑设计最表层的认知。

建筑学本身涵盖的知识维度极广,再加上国内外教育模式的不同,对于转专业留学建筑的同学来说,重塑专业认知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在美国NAAB(美国建筑学鉴定委员会)认证的五年建筑本科的专业学习下,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空间、美学、建筑理论与历史、批判性思维和以全球作为背景的设计策略训练,建立起一套强大的软件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敏感性以及如何欣赏建筑的观念。

除此之外,国外教育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毕业后都能掌握如何与同学、教授或者行业大牛建立交流渠道并力证输出自己观点的强大能力。但这些在国内大部分建筑本科的学习中较为欠缺,因此同学们在作品集创作前首先要了解国外院校的设计思维方法以及表达自我的能力。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2)如何获取正确的留学信息?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有相关院校留学经验的学长学姐了解学校的情况,这种方式最准确也最高效,同学们可围绕学校研究生学院的风格、教授相关信息与研究方向、研究的主题、课程设置等等方面进行询问。

如果接触不到这些人脉资源,可以多看一些留学论坛,会有很多讨论贴帮助自己了解各大院校的信息,或者加入院校的交流QQ群和微信群,很多热心的学长学姐都会主动回答大家的问题。当然,如果同学们时间有限,也可直接于后台留言提问,康石石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2. 选校

在信息收集完成后,同学们就需要将院校进行分类,选择自己的初步意向院校。除了经济条件外,同学们还可根据学校教授的研究方向、建筑排名、地理位置、校友资源等因素选择院校。

在美国针对转专业的学生开设了March 1专业,属于非建筑学背景或者本科四年制建筑背景的学生申请的专业,一般都会获得NAAB美国建筑师协会认证专业,通常授课时长三年到三年半左右。如果学校的建筑学专业被STEM认证,毕业之后会有3年的OPT实习期,这些信息也需要同学们提前了解。

在选校时,如果申请研究生更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同学们需要把选校重点放在针对不同院校、不同教授的研究领域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集以及选择教授;如果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更注重就业的话,选校时候的重点要放在院校的地理位置以及院校的校友圈上,因为美国大多数的建筑公司或事务所都处于大城市中,因此学校离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或休斯顿等城市很近的话,更有利于未来的就业。

另外一个影响选校的重要因素就是校友资源,在各大建筑公司人才选择中,校友推荐成为美国主流选择新人的方式,这依据着过往的经验以及对于学校教学模式的信任度。而大家普遍关注的院校排名更适合国内建筑设计院或设计公司选人的标准。如果同学们选择长期留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话,哪怕是DI一类的权威排名其实没有任何价值,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才是重中之重。

3. 申请材料

首先,作品集是申请院校时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除此之外,同学们还需要准备的申请资料包括GPA,TOFEL,GRE,PS,推荐信等等。对于申请美国转系申请研究生的话,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可以大概总结为:作品集>TOFEL>GPA>PS=GRE=推荐信。

1)作品集

平均一份作品集会被审核2分钟,在这极短的时间内,考官需要对作品集的质量、项目深度、学生的可塑性等进行多维度考察。

  • 作品集项目的整体性、连贯性与逻辑性
  • 图面表达以及排版结构的清晰度与逻辑性
  • 项目讨论概念的深度和项目方向的多样性
  • 单张图中的多重信息表达性与叙事性
  • 发掘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前的创意能力与设计潜力

对于转专业学生的作品集,同学们需要更多的展现自己感兴趣的创意作品以及新颖的概念。

在图纸表现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展现太多的建筑标准绘图能力,更多的是在绘图技巧上以及概念性表达上多下功夫,在图面效果上表现自己的差异性是引起考官兴趣的技巧。

W同学,17届学员,雕塑转室内建筑专业,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格拉斯哥大学麦金托什建筑学院offer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Z同学,17届学员,城乡规划转建筑设计专业,获UCLA、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密歇根、宾大、华盛顿圣路易斯offer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手工模型建议在运用多种材料,组成空间中进行概念化的建筑元素表达。设计思维上在于对于设计本身以及周围的思考,而非依托于建筑的元素。对于转专业的学生作品集,考官希望在作品集中看到同学们设计概念的一种潜力,而非建造建筑的技术与画图水平。

当然在作品集中加入更多Summer School或者Workshop等暑校的作品,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多维度项目主题上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作品集对于转专业的学生需要8个月到1年全脱产准备时间,最重要的是要留出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去修改调整初稿,作品集不是一遍就能做好的,而是不断地修改出来的。

2)TOFEL

托福成绩是决定录取院校层次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很多学校会将托福100分作为严格的分界线,常春藤院校对托福的看重其实不比作品集低,即使是非常春藤院校如密西根安娜堡、华盛顿圣路易斯等先要筛选出一些低于100分的同学作为次要挑选的对象甚至作品集直接不看,所以在选校的时候需要查清楚每个学校的最低托福成绩要求。比如哈佛、麻省、耶鲁等世界顶级名校也会对单项分数有严格的要求,哈佛会对口语有不能少于26分的要求,否则对录取成功率产生影响。(准备期3-5个月,一般国内的学生会考3次左右达到100分左右。)

零基础“跨专业”,如何跨越你的建筑申请迷茫期?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语言成绩要求

3)GPA

GPA虽然没有作品集和托福成绩那么重要,但也是重要的考核标准,建议同学们的GPA达到3.5左右,如果低于3.5会对录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同学们最好保证自己的绩点能够超出3.5,在此基础上自然是考得越高越好。

4)GRE

对于申请建筑学的学生,GRE不会像TOFEL对申请有很强的影响,甚至有些院校只要310+左右就足够申请的要求。但是对于想要申请奖学金的学生,最好要达到320+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准备期3-5个月左右,一般国内的学生会考2次左右达到310+左右的成绩。

5. PS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简称PS)基本上是每个学校都需要的,对于转专业申请建筑的学生来说,个人陈述要更多讲解自己为什么学习建筑,建筑学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设计能力如何在作品集中体现自己的设计观与思考,以及自己原来的专业能力给院校带来哪些可能性。

在准备作品集的中期阶段,已经对建筑作品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同学们需要随时总结自己的一些想法,离申请前的两个月开始起草自己的个人陈述。在完成个人陈述的第一遍后,最好能找到有经验的老师帮助自己纠正调整文书的语法和逻辑。另外,个人陈述准备一般是准备期2-3个月,同学们千万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去准备半个月修改文书。

6. 推荐信

申请美国转专业建筑的推荐信一般都是三封,可以从教过自己的教授、工作过的事务所老板或曾经参加过某个大学夏令营的导师等途径获取推荐信的来源,一般准备期都是提前一年开始联系相关的人去要推荐信。

Final: 对于转专业学生而言,最难的不是重新学习一个陌生的专业,而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份合理,足够具备预见性的申请时间规划。

大多的国外顶级院校对申请者的录取标准并不单纯取决于是不是具有学科背景,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需要在自己的作品集中传达自己对于申请专业的热情与探索,同时展现自己对于专业的研究与设计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花费极大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得以呈现。希望每一位已经决定转专业的同学,在读过此文后都能对自己当下的时间与能力有更清晰的判断,早做准备,抓紧时间,先人一步为自己的未来增加更有价值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