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中華艦影」國造鐵甲艦“平遠”

「中華艦影」國造鐵甲艦“平遠”

北洋海軍1891年大閱時在旅順拍攝到的“平遠”。攝影:梁時泰

本艦誕生於中法戰爭後。1885年中法馬江之戰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戰後新任船政大臣裴蔭森痛感船政此前所造軍艦戰力不足,在船政工程師魏瀚等的建議下,向清政府提出自行建造鐵甲艦的資金申請。時值北洋大臣李鴻章也在申請從歐洲訂造新式巡洋艦,也需要爭取政府資金支持,李鴻章的外購巡洋艦計劃與船政的自造鐵甲艦方案撞車,為了爭奪資金產生了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慈禧太后親自出面力排眾議,表示支持船政自造鐵甲艦,本艦由此才得以投入建造。

船政原計劃共申請建造3艘同型艦,後被清廷下諭縮減為試造1艘,艦型參考了法國“黃泉”級(Acheron)軍艦,屬於該艦的改良型。本艦1886年12月7日開工,在船政的工廠編號為第29號,艦體部分由船政工程師魏瀚、鄭清濂、吳德章監造,輪機由陳兆翱、李壽田、楊廉臣監造,主要艦材購買自法國。

本艦建成時原名“龍威”,1890年調入北洋海軍,李鴻章最初改名“馭遠”,因為和南洋水師的一艘巡洋艦重名,後又更名“平遠”。由於調撥時間較晚,本艦在北洋海軍沒有獲得額定的編制,所有薪餉費用均由北洋海防自籌。

「中華艦影」國造鐵甲艦“平遠”

美術作品:黃海海戰中的“平遠”艦。創作:王益愷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平遠”跟隨北洋海軍主力參加了9月16日向鴨綠江口護送運兵船的行動,到達鴨綠江口後,“平遠”被派和“廣丙”艦一起守護登陸場海口。當9月17日上午日本聯合艦隊出現時,“平遠”與“廣丙”因停泊在近岸,沒有能在第一時間參加北洋艦隊停泊在外海軍艦的迎擊作戰。當天下午2時之後,在“平遠”艦艦長李和率領下,“平遠”“廣丙”趕到戰場,向日本艦隊旗艦“松島”發起挑戰,戰鬥中“平遠”多次命中“松島”,炮彈炸壞了“松島”艦主砲的旋轉傳動機構,導致“松島”的主砲無法使用,並給“松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由於交戰中“平遠”主砲也被日艦擊中受損,且燃起大火,該艦被迫在下午4時16分退出戰鬥自救。

1895年日軍水陸合圍威海劉公島,“平遠”和殘存的北洋海軍軍艦一起進行了保衛劉公島的戰鬥,曾以艦砲支援陸軍作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後,1895年2月17日“平遠”在威海被日軍俘虜,後編入日本海軍,列為一等砲艦,仍沿用中國時代的艦名。日俄戰爭中,“平遠”參加了進攻旅順的戰鬥,1904年9月18日晚7時45分在渤海鐵島以西1.5海里處右舷觸俄軍水雷爆炸沉沒。

近代日本海軍史作者小笠原長生曾在所作《聖將東鄉全傳》中提及北洋海軍訪問日本的往事,稱當時來訪的“平遠”艦上晾曬衣褲頗不整潔,而事實上“平遠”當時並未參加訪日活動。這則訛傳此後又經流傳變形,改編成了著名的“定遠”艦主炮晾衣的訛說。

「中華艦影」國造鐵甲艦“平遠”

“平遠”艦二視圖。繪製:顧偉欣

艦種:近海防禦鐵甲艦

建造時間:1886年12月7日開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

廠:船政

量:2150噸(正常排水量);2640噸(滿載排水量)

度:59.99米×12.19米×4.19×4.40米(垂線間長、寬、艦首吃水、艦尾吃水)

動力:2座船政造3脹蒸汽機,4座圓形鍋爐,雙軸,2400馬力

速:10.5節

煤艙容量:

250噸

武備:260mm克虜伯砲×1,150mm克虜伯砲×2,57mm哈乞開司炮×2,37mm5管哈乞開司炮×4,37mm單管哈乞開司炮×4,18英寸魚雷發射管×3

裝甲:水線帶5-8英寸,裝甲甲板2英寸,主炮臺圍壁8英寸,司令塔5英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