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中国工业互联网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谁能担纲?

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成为领先企业的必争之地。在2017年1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前后,无论是三一重工、海尔等工业企业,浪潮、华为等ICT企业,还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然而,相比GE的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等国外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普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被看做是“工业安卓”。它依托设备集成模块、数据处理引擎、开发环境工具、组件化的工业知识微服务,向下对接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Android和苹果iOS 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业互联网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谁能担纲?

目前我们使用的电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已被Windows、Android和iOS统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尚处于发展初级的工业互联网,对安全要求更高的工业系统,未来如何不像智能终端那样,被国外工业操作系统所掌控?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工业操作系统。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说,能否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关系到国家未来10-15年工业操作系统的主导权。

那么,这些互联网平台厂商,谁有望成为这“三五家”?谁能率先打造出与像Predix那样国际领先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存在短板,如何弥补?

科技部近日公布的一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名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在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正式立项的13个项目中,大部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仅有两个项目来自企业:

一个是由浪潮牵头申报的“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造”项目,另一个是寒武纪申报的“下一代深度学习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

据了解,此次项目申报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角逐,为什么仅有这两个企业获得重点专项立项支持?

如果你了解科技部该重点专项支持项目的领域和要求,就不难发现原因了。

据科技部网站发布该重点专项申报指南,该重点专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这两个来自企业的项目:一个是来自对智能制造有较深积累的老牌IT企业浪潮,目的是要打造面向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工业操作系统,另一个是来自新兴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研发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工业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芯片”都是防止被“卡脖子”而急需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领域。

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组成看,底层是云基础设施IaaS 层,在这一领域,我国与欧美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阿里、腾讯、华为、浪潮等IaaS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间层是工业 PaaS 层,其核心是将工业技术、知识、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供工业 APP 开发者调用;第三,最上层是工业 APP 层,其核心是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在线监测、运营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具体应用服务。

中国工业互联网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谁能担纲?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图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体现在中间层和最上层应用上。包括:工业PaaS平台赋能不够,开发工具不足,工业APP较少,现象级工业APP匮乏,远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软件占世界工业软件市场份额的1.7%,同时中国90%以上的工业软件靠进口。

而 “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造”项目正是要通过研发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造工具和运行支撑平台,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PaaS层,打造“制造业操作系统”,弥补PaaS平台赋能不够、开发工具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造”项目平台建成后,可与浪潮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融合,打造工业控制软件的自动构造平台,提升工业APP的构造能力。浪潮还将打造开源工业PaaS平台,联合制造商、软件商和创客等工业互联网上下游协作伙伴,构建合作共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制造业转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跨度大、体系复杂,目前我国现有平台从技术、产业到应用均处在发展初期,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操作系统,企业肯定是创新的主体,需要像浪潮这样的平台企业进行应用创新,通过对ERP、相关工业软件的云化迁移和新型工业 APP 开发,不断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

打造中国的“工业安卓”,谁来担纲?

在智能制造领域,浪潮拥有深厚的技术研发积累,此前就曾承担过多次相关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和课题。浪潮还拥有服务企业市场30余年的实践和在云ERP方面的优势,这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打造也是重要“加分项”。

值得一提的是,云ERP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主流管理软件厂商如用友、浪潮都在加快向云转型,支撑工业互联网应用。如:

浪潮云ERP全面涵盖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和面向中大型企业的混合云,包括财务共享云、大数据分析云、电子采购云、司库与资金云、人力云等领域云;建筑云、制药云、粮食云、能源云等行业云;同时,还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财务、资金、采购等企业服务领域的应用,据透露近期还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较大动作。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整个浪潮集团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去年12月初,浪潮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此后,浪潮围绕“平台+生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大脑”的落地。

据了解,目前浪潮以云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先进制造业模式经验三大优势,已打造了中储粮、航天某院、伟星集团等一批示范标杆。设备连接数超过500万,云化软件和工业APP超过300个,已在全国构建了50多个工业互联网联盟,举办了300+场创新示范推介会,聚集了5000+合作伙伴。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不久前表示,发展工业互联网要像BAT引领消费互联网发展一样,需要加强投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成为一家“云+数”的新型互联网企业。

中国工业互联网呼唤中国的“工业安卓”,谁能担纲?

目前工业互联网领域玩家众多,不仅有三一重工、海尔等领先工业制造企业,浪潮、华为等ICT企业,BAT等在消费互联网和公有云服务上建立领先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也不甘在工业互联网时代落伍,在加速布局。

但相比之下,以浪潮、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具有更强的行业覆盖性,它们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客户基础,熟悉制造业应用场景,能够针对制造业的痛点提供个性化方案。比如,可针对地方和具体区域推出本地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对于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则放在公有云上,落地方式会更加多元有效。

从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看,还远没有哪一家平台企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可以肯定的是,谁能不断加强平台的核心能力,率先补齐短板,谁就有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做成中国的“工业安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