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只進一扇門 最多跑一次——黃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

只進一扇門 最多跑一次——黃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

6月5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在為群眾辦理業務。 詹強華/攝

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利企便民的服務宗旨,按照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理念,從與群眾、企業生產生活關係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充分依託“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加快推進各部門各單位政務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提升辦事效率,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在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展現“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經驗做法、實踐成果,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發展,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以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以實際行動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

6月5日上午,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市民高海英早早趕來辦理不動產證。9:08進入大廳提交申請材料,9:58順利領取不動產權證書,高效的服務讓她驚歎:“速度太快了。”

簡短5個字,滿滿獲得感。自今年4月20日起,黃山市積極探索“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路徑,通過創新部門間協調機制、數據共享機制、服務聯動機制,率先在全省全面實行不動產登記全業務、全流程、跨部門“最多跑一次”,讓辦事群眾充分享受到快捷、規範的政務服務。

從“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一張網一個門,群眾辦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是市政府面對群眾呼聲、回應百姓期待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今,改革越改越深,群眾越跑越順。

一個窗口受理,開啟政務服務新模式

“過去辦理房屋過戶、抵押等手續,每個流程要跑不同的部門,申請材料要準備好幾份。”凌瑩是中心城區某房產工作人員,經常到窗口辦件,她告訴記者:“現在不一樣了,材料只需準備一份,交到一個窗口就行,非常方便,也省時省力。”

今年4月20日,黃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正式啟用,將市國土局、市地稅局、市房管局相關單位整合入駐,千方百計為市民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市民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時,只需到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取‘一次號’、排‘一次隊’、跑‘一個窗口’,即可完成涉及不動產登記的交易、稅收、登記事項。”不動產登記中心常務副主任畢雲華告訴記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將群眾辦事環節由房管、稅務、登記3個部門12個環節減少到到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1個地方5個環節,減少近六成;對所有登記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取消不符合規定或重複申請材料101項,減少近四成,其中不動產轉移登記涉及交易、辦稅、登記減少材料73項,減少一半以上,大大節約了群眾辦事成本,實現了不動產登記全業務、全流程、跨部門“最多跑一次”,同時通過跨行業聯動辦理水電氣過戶手續,讓群眾“少跑腿”。並窗口、簡環節、減材料,“最多跑一次”的為民之舉變得擲地有聲。

60分鐘辦結,助力黃山改革加速度

“房屋買賣過戶登記,受理完成後最快60分鐘就能拿證。”在不動產登記中心材料審核辦公室,傅文媛和同事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地完成審核、登簿、繕證等手續。每一個檔案袋的背後張貼著一張業務流程交接單,上面辦理時間的記錄明確到分鐘。

今年3月19日,市本級不動產登記再次進行分類壓縮辦理時限,並實行最快60分鐘辦結制。這次分類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限,除需要公告、公示等法定情形外,全面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近80%的業務量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商品房買賣、二手房買賣和抵押登記等18種常見登記類型壓縮至1個工作日辦結,並實行最快60分鐘辦結制。

這是市本級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以來的第五次提速。這次提速平均分別比法定30個工作日、國土部規定20個工作日和安徽省政府要求5個工作日快10倍、7倍和2倍以上,目前為全省最快不動產登記辦理速度。

將不動產登記優化提速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我市集中力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原房產35.56萬條登記數據的清理、整合,建立了“圖形、屬性、檔案”三位一體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為最快60分鐘辦結做好數據支撐。同時,精心設計,優化流程,使辦理更流暢,速度再加快。

13項舉措便民,提升辦事群眾獲得感

“始於群眾需求,終於群眾滿意”這不僅是一句莊嚴承諾,也是一項基本要求。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記者看到,敞亮的服務大廳人頭攢動,辦事群眾絡繹不絕。大廳上方懸掛的“我們樂於為您服務”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入口處,張貼著“登記服務掃一掃”二維碼,方便市民掃碼瞭解辦事流程。一進門,導詢臺的工作人員主動上前詢問,並提供相應的業務服務。

“原本以為要排很長的隊,要填寫各種表格,所以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辦理,沒想到1分鐘內就辦好了。”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市民何先生通過人證識別系統,只用30秒就完成了個人不動產信息查詢,還自動打印了查詢結果,並且打印出來的證明就直接蓋了章。

我市是全省首家利用人證識別系統進行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這一網上查詢系統保證了不動產信息的安全,可有效避免有人私自使用他人身份證查詢到不動產信息。

線上登錄“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最大限度方便辦事群眾,我市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不動產登記進行深度融合,形成“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新模式,推出人證識別、預約辦理、導詢預審、自助查詢、綠色通道、上門服務、交易一體、銀行代辦、延時服務、網上查詢、短信提醒、移動支付、數據推送13項特色便民舉措,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腿”,構築起智慧不動產登記。

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的移動政務服務,打破了空間、時間限制,讓群眾樂享指尖辦事。

據瞭解,從4月20日至5月31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各類登記7155件,平均每個工作日辦理246.7件。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所有不動產登記,除法定情形外,實現了全業務、全流程、跨部門“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100%,不動產登記結果“零差錯”“零超時”。

短評:

窗口單位是政府的“臉面”,辦事要跑幾次?多久能辦結?態度怎麼樣?這些直接影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這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也見證了市政府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氣和不懈努力。

聚焦市民辦事的“痛點”,瞄準市場經濟的“堵點”,今年,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從源頭和流程進行全面再造,從並窗口、簡環節、減材料、優服務入手,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取消清理各類“奇葩證明”,目的只有一個:讓群眾辦事少跑路、少折騰。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顯著增強,“最多跑一次”正成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金字招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堅持“始於群眾需求,終於群眾滿意”的工作導向,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大數據技術,正加快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內的諸多改革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這是對改革開放40週年的最好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