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常言道,要知人善任,用人不計個人恩怨,要禮賢下士,才能招徠人才。明白“得士則興,失士則崩”的道理,就應當主動地去挖和尊重人才、信任和重用人才。

《尚書》上說:“能夠虛心求教尊敬老師的人可以稱王。”怎麼證明呢?以前齊宣王召見顏觸。說:“顏觸,到我跟前來”顏觸也說大王,到我跟前來!”並繼續道:“我主動走到大王前,是傾落權勢;而大王主動走到我跟前來,是禮賢下士上,與其讓我傾幕權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齊宣王憤然變色說:“是王高貴,還是士高貴呢?”

顏觸回答說:“以前秦國攻打齊國,曾下令說“有人到柳下季墳塊周圍五百步內打柴的,死罪不放。早下令說有誰能得齊王腦袋的,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由此可見,活著的大王的頭順,還不如已死之士墳墓。所以呢,作為君主呢,要有王者之風,禮賢下士,便能廣得人才,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個性突出的士人,一般都很直,似乎有些“忤逆”,與己過不去,但這是沒有充分發現他們的特點,沒有充分尊重信任他,加上他們個性直,所以不願合作。

明主要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恩怨,對賢能人充分信任,委以重任,他們就會死心踏地去為之工作。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歷史上像管仲輔助公子小白(齊桓公),當初管仲用箭射中小白,但小白不計仇怨,經鮑叔牙引薦,任之為相,為齊國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唐朝的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面“鏡子”,當初還帶頭告李世民鳴反,但李世民重其才,沒有殺他,反而任之為諫臣和“太子洗馬”,讓他參與國政,廣開言路,開創唐朝一代新風。

而秦始皇任用尉繚,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秦始皇是一個暴戾態睢的人,以他的性格來說,向來就以政治權威挑戰那些桀不別的知識分子;但為了統一天下的需要,他又不計較個人恩怨,廣納賢才,引用軍事家尉繚便是重要一例。

秦王政親政以後,由於李斯的大力協助,出謀獻策,而且李斯的一套“帝王之才”為秦王所欣賞,因而馬上拜李斯為為文官之首,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是秦王的得力助手,成為秦王統領下的一員重要臂膀。

但是,秦王政還缺乏另外一隻臂膀,即武官之首一一掌管軍隊的國尉一職仍然空缺,沒有理想人選。秦國對外戰爭頻繁,將星璀璨,並湧現出如武安君白起這樣百戰不殆的常勝將軍、首屈一指的軍事指揮大師,但卻從來沒有產生過像孫武、吳起那樣韜略高深軍事理論家,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兵學大師;這是秦國曆史上的明顯不足之處,也是年輕的秦王政感到至為遺憾地方。

因此,他在撤銷逐客令、敞開國門迎納四方賓客之後,急盼望有一位謀略深遠的軍事理論專家來到秦國,成為自己另外一隻強有力的臂膀,輔佐他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當秦王政如大早之望雲霓一般期待一位兵學大師時,果然有一位飽學之士懷揣自己寫就的軍事理著作西向入秦,來到咸陽。他,就是戰國後期的著名軍事家尉繚。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尉繚,原稱“繚”,“尉”是其在秦國所任官職名稱。魏國大人,系布衣出身,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尉繚由魏入秦。尉學富五車,尤喜兵家,對軍事理論有很深的研究。

入秦之時,嫪毐集團的叛亂已被平定,相國呂不韋已被解除職務。大權在握的秦王政,擺在他面前的歷史使命,便是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在此種形勢下,繚為施展自己的抱負,謀求仕途,向秦王政進言說:“以今日秦國的強大,各諸侯國國君臂如郡縣之臣。然而,如果山東六國聯合起來,出其不意地向西攻秦,則形勢危險。當年晉國的智伯、吳王夫差,便是在這種形勢下滅亡的。為秦國計謀,願大王不要吝惜財物,可用重金來賄賂六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合縱'計謀。為此,所費用的不過三十萬斤黃金,卻可盡得各諸侯國的土地與人民。”早在秦昭王后期,範睢便提出兼併六國的“遠交近攻”的軍事路線和外交路線。繚所提出的用重金賄賂各國重臣,破壞“合縱”的離間計策,作為“遠交近攻”路線的補充,使秦王政十分欣賞,於是以繚為客卿。

秦王政奉繚的計策為至寶,因而對繚十分尊敬和親近,優禮有加,令繚的衣服、飲食等級與秦王相同。秦王政在繚的面前所表現出的卑謙下士,使繚感到有些過分,甚至不近情理,令人不大舒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交往,繚越發感到可怕。他公開向人談及秦王“蜂隼、長目、鷙鳥膺、豺聲”的身體體形特點,並進一步評價秦王的為人。“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入下,得志,易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他將秦王的相貌與為人評論一番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與久遊。”想到這裡,尉繚為避免禍害,捲起被蓋行李,悄悄地離開館舍,很快地逃走了。

按照秦王的性格和為人,尉繚如此膽大安為,是註定要招來殺身之禍的,當時誰都認為秦王一定會派人追殺。但秦王沒有這麼做。尉練在公眾場合議論他,他認為這是私仇,因而可以不放在心上,重要的是,統一大業即將開始,尉繚這樣的軍事人才對於秦國、對於缺乏軍事指揮經驗的秦王具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秦王於是急忙派人去追尉繚,尉繚還沒逃出咸陽,就被人追回來了。秦王政見繚被找回,又驚又喜地向繚問道:“先生為何不告而辭,捨棄寡人而去?”“深蒙大王厚恩,臣哪裡會不告而辭,適才不過是到市上閒遊而已。”繚見自已既被道回,便說自已是上街閒走,他怎敢承認自己是想逃亡?秦王政聽了繚的回答,還是半信半疑,覺得繚不像是上街閒走,可又不能斷定綜是要捨棄自己而逃亡,更不可能知道繚在心中的那一段暗自獨白。

轉念間秦王猛省:自上次進言後,我對繚優禮有加,同衣同食,可並沒有正式授他以官爵,莫非他會是因此而想離去麼?想到這裡,秦王政在心中責怪自己的疏忽,便當即對繚說:“先生不要為寡人派人尋你而多心,寡人已決定任命您為國尉。正想告知於您,請您主管秦國的軍事,望先生盡力輔佐寡人安定天下。”

雖然秦王政不真正瞭解繚出走的原因,但繚對秦王任命國尉一事的用意,在心裡卻是一清二楚的。繚既然知道自己一時還難以離開,且又被任命為國尉,便只好暫時放棄離開秦王的念頭,供職於秦王殿下。

從此,人們便連同官職一道稱他為“尉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秦王政能拋下個人的私怨,禮賢下士的一面,對於像尉繚這樣具有滿腹韜略,運籌帷幄的軍事人才,秦王政不僅能夠拋棄前嫌,而且在言談舉止上堅持以禮相待尉繚,在接見尉繚之時,堅持換下其特殊身份的服飾,穿與尉繚所穿一樣的衣服,在飲食上也同尉繚一樣,不再擺秦王的架子。

品讀秦史14|此人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卻被封為國尉

這樣,秦王政才真正感到心滿意足了,文有李斯為長,武有尉繚掛帥,自己治國安邦、經營天下的左膀右臂業已齊備,可以大規模地對外發動統一戰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