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上次體驗了途歌共享汽車,雖然在計算了一番之後得出“它在性價比上並沒有優勢”的結論,但是我感覺這樣的共享租車方式還是有一定存在價值的(回顧: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會給出怎樣的答案(上))。所以決定再找一個共享汽車APP試試,這一次我選擇的是看上去更加親民、而且主打清一色純電動的一度用車。除了知豆之外,我還沒開過其它電動車,這一次也算是我第一次試駕五座的電動家用車。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我能從這部北汽新能源EV160上得出不同答案嗎?

一度用車的主力車型,基本都是北汽新能源EV160。車源大多都在比較固定的停車場裡,相對集中,還車時也被要求行駛到你目的地附近的固定停車場中,停車費會由一度負責,理論上更便於管理。有趣的是,我借車的停車場是沒有充電樁的,還車的停車場就有。系統中會顯示你所選的車輛剩餘電量可支持的大概行駛里程。

而一度用車的押金就很便宜了,雖然同樣是微信或者支付寶直接支付,但是隻需要399元人民幣(途歌為1500元)。而退押金等待的時間相對短一點,最後一個訂單結束15天后就可以申請,1-7 個工作日到賬,實際上我剛發起退款申請後沒到半天就到賬了,還算比較快。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我用車的當天,是在中關村的一棟大樓內部出發的。由於內部的地下停車場分為多層建築,而且APP也沒有顯示車輛所在的具體車位或者樓層等信息,所以找車還是花了不少時間。不過比較好的一點是,停車場裡的車源比較集中,所以理論上可以在多臺車裡挑選一臺車況足夠令人滿意的——然而當我終於找到了車源集中停放的地方之後,我大吃一驚……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眼前的景象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肉眼可見的七八臺車裡,幾乎沒一臺車的外觀是完好的,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損傷,有的甚至保險槓已經嚴重開裂,感覺都快要掉下來了。車頭前唇的部位都被磕得坑坑窪窪的。好不容易選了一臺品相還過得去的,解鎖之後進去車廂裡,呈現出的景象更加糟心!

這是停車後拍下的細節,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一臺只有6萬多里程的車,中控臺就已經嚴重開裂,左邊的儲物格已經快要掉下來了。中控臺中央的儲物槽裡、地毯上滿是灰塵和碎屑。原車前後排座椅應該是原本包裹了後裝的皮套的,但如今各部分的椅麵皮套除了副駕駛之外,其它位置的都已經不翼而飛。最噁心的是駕駛席的椅面直接裸露出了一大片汙漬……到底之前的使用者都拿它做過些什麼?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後排的椅面同樣沒能倖免,不過空間表現還算是過得去,起碼頭部和腿部的空間還比較寬裕。不過可以明顯感覺到,後排的地臺高度要比起一般的燃油車高一些,坐上去感覺腳部被墊高,大腿沒有得到有效的支撐,這應該和車底的電池佔用了大量空間有關,這一點我們在很多電動車上都發現過。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髒兮兮的後備箱,空間表現尚可,雖然只有220L,但是目測放一個小號的拉桿箱或者幾個揹包還是沒有問題的。這麼看來,似乎某樣東西一旦套上“共享”的名義,最後的命運都不會太美好。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車況本身和使用者的愛惜程度有很大關係,但是一臺里程6萬多公里,車齡不過3年的運營車輛,內飾就發生了板件開裂、脫落等問題,恐怕原廠的做工水平也存在不小的疑問吧。

不過一旦把它開起來的話,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純電動車的人來說,感覺還是挺奇妙的。因為沒有了發動機,輕輕一擰鑰匙直接通電之後,無需等待就可以踩油門走人了。沒有了傳統燃油機帶著一絲底氣的粗糙渾厚聲浪,取而代之的是大油門開度下,電動機略顯刺耳的“吁吁——”高頻聲音,而且分貝比起燃油機低了不少。輕踩油門起步的話甚至可以做到近乎悄無聲息。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雖然它的賬面馬力數據只有61匹,扭矩只有144N.m,加上1.3噸左右的車重似乎有點吃力。但實際感受起來,動力的表現無論是響應性還是力道都很不錯,油門幾乎沒什麼虛位,一點就有加速度。而且平順性更出色,發力時的感覺,很像是一臺品質很優秀的1.8L-2.0L的自然吸氣機,在車流中見縫插針如魚得水。

它的前進擋分為D擋和M擋兩種,其中D擋狀態下的邏輯和傳統的燃油車很相近,收油之後就可以進入滑行狀態,剎車腳感還是比較線性的,但是試駕的這臺車可能剎車保養沒做好,踩到頭時會有比較明顯的異響。切換到M擋之後就會進入收油帶動能回收的模式,可以通過旋鈕擋杆左側的按鍵,調節剎車能量的回收力度,M1為最弱擋,M3為最強擋。這一次行駛的路段同樣也是西四環,但是道路擁堵狀況相比於測試途歌的標緻2008時要好一些,平均車速基本能達到20km/h左右。這種狀況下利用M1擋,控制好適當的車距,甚至可以做到接近於無剎車的行駛。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再簡單說下其它方面的感受。首先底盤的表現比較一般,轉向虛位比較大,而且無論打多大角度、車速多快,阻尼的手感都沒啥變化。由於路況比較平穩,所以濾震性能沒太感覺出來,但是轉向的時候車身的跟隨性、側傾抑制表現都很一般;其次是電耗,在這種相對比較低速擁堵的行駛狀況下,可以做到14-16Kwh/100km的水平。如果按照居民用電0.7-0.8元一度電的價格來換算的話,相當於一公里0.1-0.13元的水平——這也是電動車在低速擁堵狀況下相比起燃油車的一大優勢吧。另外,車廂內的空調製冷效果值得一讚,效率非常高,比起之前的2008要好太多了,這也是電動車比較普遍的另一大“福利”。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最後是還車時的費用。一度的計費沒有類似途歌的起步價,直接按照里程和時間開始計費:一般時段按照每公里2元的里程費和每分鐘 0.2 元的時間費收費。我所在的用車時間有一定的優惠,為每公里1.5元的里程費和每分鐘 0.15 元的時間費。這一次從中關村出發到嶽各莊橋附近,總時長51分鐘、行駛里程17公里,一共花費43.15元,首單的優惠正好刨去了動態加價以及其它附加費用10元,最終花費33.15元,平均每公里1.95元,比起途歌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的。

共享汽車靠譜嗎?我們體驗了兩家之後覺得天雷滾滾(下)

從結果來看,一度用車相比起途歌,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比較低廉的用車成本,不論是押金、里程費、時間費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而且停車場的費用也被APP承包了。但是車輛的管理狀況同樣令人堪憂,甚至比途歌還要更差一些。但是鑑於它主打的是電動車租賃,同時要求取還車都在指定的停車場內,不考慮車輛折舊的問題的話,運營成本顯然低廉不少,而且在北京這個特殊的用車環境裡面也有更好的通行優勢。

駕仕總結:

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到底共享汽車靠不靠譜呢?從對這兩款共享汽車APP的體驗來說,兩者給我留下的印象其實都不算太好——糟糕的路況、糟糕的車況,相比之下費用卻不算有多低廉,為數不多的驚喜只是來源於略微超出期待的電動車體驗。只是在北京這樣的大環境下,似乎共享汽車註定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了。

但是我個人卻並不想就這麼一棍子把共享汽車打死,表面上看它可能只是單純的租賃生意,但是如果細想一下的話,它的內裡其實大有可為……將來有機會,我會和大家談談我深層次的想法。

文|韋陀

圖|韋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