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康小明

居家附近有條熱鬧的街道,我時常路過那裡。天氣晴朗時,那條街道兩邊下棋的、聊天的、獨自閉目曬太陽的老年人居多。有的老年人身上穿著過時的警服,有的穿件警用馬甲,有的乾脆戴個臂章,表示過去的警察身份。我知道,那條街上市公安局的老舊宿舍多,離退休老警察多。那條街叫上馬街。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上馬街,阿峰拍攝

上馬街上的寵友小馬和街邊的許多老年人熟悉。一天,我看見她和坐在路邊臺階上曬太陽的一個年近九旬的老人說話,我駐足仔細一聽,原來是她和老人索要他寫的幾本書。這讓我吃了一驚。經過交談,我才知道,面前的這位老人是位老警察,姓楊,已經出版了四本散文集,我對出書人素存敬意,何況是老警察業餘出的書。小馬告訴我,她的姥爺也寫過書,他的姥爺楊淮在閻錫山時代當過警察,後來加入新中國公安隊伍。她給我講了一些她姥爺的故事,說她姥爺的故事還上過報紙。

回來之後,我查閱有關資料,果然如此,楊淮老人真是個有故事的人。楊淮雖然已去世, 但他仍然是上馬街老警察記憶中的名人。後來,我和路邊那位姓楊的老公安作家聊過楊淮,和路邊一些老警察聊過楊淮,加上楊淮外孫女小馬的介紹和網絡的資料,楊淮老人的形象逐漸在我心中豐滿、真實、高大起來。今把他的故事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楊淮1925年出生在陽泉,1937年6月25日高小畢業。1937年10月底,日本侵略者佔領陽泉,要求中學生都得學日語,楊淮就是從那時起開始學習日語的。他對日語的悟性很高,學習起來一點也不費勁。有一天老師讓他去買菜,賣菜的人告訴他,鐵路上的食堂是日本人開的,需要個跑腿的夥計,楊淮就跑去應聘。這個日本人叫江口義雄,不會說漢語,問楊淮姓名、年齡、家住哪裡,他都用日語回答了。日本人又一邊說一邊讓他寫,像什麼白菜、黃瓜、大米、白糖,楊淮全能寫出來,日本人感到很驚訝。於是,這個日本人把他招募到了“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陽泉配給班”。過了幾天,配給班主任讓楊淮去賣店站櫃檯。時間一久,僅有十三四歲的他在“小超市”裡和日本顧客對答如流,沒有了語言障礙,後來楊淮又成為陽泉車站最年輕的站務員。楊淮的哥哥自‘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決死隊,楊淮也被當成反日分子,被抓捕抄家。後因證據不足被保釋。釋放之後,他逃到太原,化名李蔚瑛。有一天楊淮在太原街頭流浪時得知“山西省物資移入配給組合”在招聘職員,條件是要懂日語,他應試合格。後來,他發現日本人仍在通緝他,工作了半年之後,他又辭職考入日偽山西省甲種警察教練所,仍用李蔚瑛的名字。用楊淮的話說,這是燈下黑,這裡最危險也最安全。1945年6月25日楊淮畢業,原定實習三個月滿後任警官,巧的是8月15日這天,日本人宣佈投降。為此楊淮暗自慶幸,總算沒有給日本人當一天正式警察,他立馬改回原名楊淮,後到閻錫山的省會警察局工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民國時期的太原警察。在1936年的全國警務評比中,太原名列第二,僅次於首都南京。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總攻太原前夕,太原市公安接管組在榆次大乘寺成立,局長程穀梁,副局長黃石山,下設八個分局。據參加接收的市公安局原治安科長高傑老人回憶,1949年4月24日,接管組跟隨大軍衝進太原城,到侯家巷接管了閻錫山省會警察局。當時閻錫山的省會警察局都是平房。接管組簡單收拾後,就開始辦公了。崗哨發現,大門口總有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那裡徘徊。出於警惕,公安幹警就把他叫進去詢問身份,沒想到他很痛快地就承認了自己是舊警察局的,因為家鄉解放了,很想給新中國的公安局效力,他就是楊淮。鑑於我黨在1945年接管張家口市警察局、把全部舊警察遣散、造成人生地不熟困難的教訓,局長決定留用楊淮,並希望他把舊警察都找回來,登記、報到。楊淮很痛快地答應了。就這樣,楊淮成為新中國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當天,他就找來20多名舊警察,其中有一些是消防隊員。那時,閻錫山正在市內實行焦土政策,特務們到處放火,楊淮找來的這些人立即有了用場。3天后,來公安局登記、報到的舊警察已經達到數百人,其中包括舊警察局督察長,共交出了41支槍支。經過集中教育和甄別,大部分舊警察被留用了。太原是全國留用舊警務人員最多的一個城市,也是接管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沒有出現其它城市警力不足的問題。尋找舊警察歸隊,楊淮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楊淮

25歲的楊淮到市公安局工作後,根據他懂日語的特長,被安排在局外事科工作,主要管理日本人。楊淮在民國警察局時就管理過外國人,對於每個日本人的家庭情況都瞭如指掌。1949年4月,太原剛解放三四天後的一個晚上,楊淮吃罷晚飯,約9時左右,正準備睡覺時,突然被科長叫去,給了他一個字條,條上寫著10個日本人的名字,全為團長以上級別,科長命令他帶人迅速抓捕這10名日本戰犯。楊淮熟知這10個日本人的家庭地址。於是,他迅速帶領十幾個武裝戰士,先在教場巷5號,楊淮用日語把河本喊出來,河本認識楊淮,聽到聲音老老實實走出來,結果被戴上手銬,押送到了日籍戰犯管理所。當晚,他們一共逮捕了10個人,包括城野宏、菊地修一、相樂圭二、永富博之等重要戰犯。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日據時期山西產業株式會社社長河本大作,後擔任閻錫山高級顧問

1945年日本投降後,閻錫山將山西日軍編為八個保安團,對外名義為“工程隊”,共九千人。後來,約有幾千名日本人包括家眷滯留在太原沒有回國。新中國成立後,楊淮參加了清理這些日本人的工作,對罪大惡極者進行了審查取證。楊淮親手逮捕的河本大作,原為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曾於1928年具體制定了謀殺張作霖的詳細計劃,製造了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後來,他留在山西,當上了山西產業株式會社社長、閻偽西北實業公司總顧問。經審訊河本大作之後,他詳細交代了策劃炸死張作霖的全過程。1955年,還沒被被審判,河本就病死於太原日籍戰犯管理所。河本大作死後,日本出版了他的回憶錄《我殺死了張作霖》。195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太原開庭,審查了關押在太原的部分日本戰犯,一共129個人,其中有9個人的罪行比較重,判了刑,最少的判了8年,最多的判了20年,包括富永順太郞、城野宏、菊地修一等。這其中,就有楊淮抓捕的。對於罪行較輕的、認罪較好的,先後三次免訴釋放回國,共120個人。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殘留”日軍軍官合影,前排左二為城野宏,前排左一為永富博之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位於海子邊人民大禮堂的太原特別軍事法庭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 城野宏在太原特別軍事法庭上

1951年春,楊淮擔任押送大隊長,先後押送三批日本戰俘到河北永年華北軍區訓練團集中,然後再遣回日本原籍。楊淮一生都對自己押送日本戰俘這件事感到自豪。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走的時候,我把他們集中起來訓練。最後一批被遣返的日俘,陸續集中達到二百多人,我把他們編成了十幾個學習小組,選出正副組長,每天彙報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和所發生的一些新問題,儘量就地解決。當時把南門外(今五一廣場一帶)、火車站附近的正太街、首義關的旅館幾乎全包下來了”。楊淮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讓他們不分男女老幼,坐在一塊兒,接受思想教育。因為正值抗美援朝,我除了教他們學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外,另外還教他們三首歌,必須用中文學會唱會,即《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全世界人民大團結》、《反對美帝武裝日本》。”楊淮身穿新發的草綠色公安服,放開了喉嚨,揮動著雙臂,每唱一句,便讓他們隨他的節拍唱一句,直到教會全部歌詞。有時他會利用休息空隙,用日語給這些人講解歌詞大意,把駐地旅館的大院搞得異常熱鬧,驚動了附近派出所戶籍員也紛紛跑來聽唱歌。教唱結束後,楊淮向在場圍觀的民警打招呼時,他們用驚奇的眼神望著他說:“鬧了半天,你是中國人啊!剛才我們還以為是部隊上的日本人哩!”

楊淮記得,在日俘組成的各個學習小組中,有一個組長表現得最積極,他原是太原鐵路醫院五官科的主任青木正,單身一人,隨身沒有帶任何行李。臨別時,青木正對他說:“回到日本後,我要參加日本共產黨,繼續努力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楊老依靠他做了不少工作,掌握了全隊人的思想情況,為他完成千裡遣送的任務打下基礎。出發的那天,他們包下了三節車廂,各車廂門口都把守著全副武裝的戰士,火車目的地是河北省永年縣城內的華北軍區訓練團。第二天凌晨,他們乘火車到達河北省邯鄲車站,然後又僱了10輛大馬車,將所有行李全部裝車,除婦女兒童外一律步行,沿著一條土質的崎嶇路直奔永年城。日本人的紀律觀念很強,雖然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隊伍慢慢行進。到達縣城後,日本戰俘被分男女關押在一座大廟裡,每週六可以互相見一面。經過甄別和審查,是戰犯的押回太原審判,該遣送回國的送到某港口乘船回國。

處理完戰俘,楊淮轉入刑警隊工作。文革期間,是否因為他當過舊警察受過沖擊,我不得而知。在公安戰線上工作了40年,他獲得過公安部頒發的“人民警察”二級金盾榮譽獎章,離休前享受副處級待遇。他一生愛好日語學習,經常讀日本書籍,直到1988年離休,他也沒有和日語脫離關係。在他的影響下,家裡的孩子們也都會說日語,大兒子甚至成為日本弘前大學的教授。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太原公安留用的第一個民國警察,他抓捕了河本大作

楊老離休後,開始撰寫回憶錄,書名為《平生紀實》,書中大量記錄了在山西的日本戰犯的詳細資料。他還統計出了日寇侵晉八年間製造的283個慘案、涉及山西92個縣、共殘殺4.1萬個無辜百姓的詳細資料,對於研究日軍侵略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曾問過友人小馬,你姥爺長得什麼樣子?她告訴我,個子高高的,白白的,和藹可親,說話慢條斯理。當我看了小馬給我提供的照片,果然是慈眉善目,年輕時很英俊。楊淮老人2016年去世 ,享年91歲高齡。從日偽見習警察到閻錫山民國警察,再到新中國人民公安,楊淮的經歷折射了時代的變化,印證了時代對人的改變。上馬街老警察楊淮的故事,豐富了這條街的警察文化,我想其他老警察們的故事一定也很多,只是需要後人挖掘罷了。

1.凡註明來源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權人不願被分享或侵權,請及時通過微信回覆,我們將及時回應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