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 1997式金融危机再临亚太区?

10年前,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化,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10年时间过去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可以说仍未完全消失。从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到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猪国家,最近都陷入“不安”当中,危机的阴霾似乎再次笼罩在这些国家之上。

5月初,阿根廷金融市场一度股债汇“三杀”,迫使阿根廷央行在6天里花费50亿美元干预汇市,这已经相当于阿根廷外汇储备的10%。不仅如此,阿根廷还寻求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持,该国央行更曾在10天时间里加息3次,从32.5%上调至40%。

国王金融分析师表示,阿根廷的危机导火索起源于今年年初,在比索持续贬值、通胀问题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阿根廷央行一面承诺保持独立性,继续抑制物价上涨,一面却意外地开始连续两次下调利率,令市场大跌眼镜,随之而来的就是比索的大面积抛售潮。与此同时,自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显著走强。每当美元进入走强周期,新兴市场投资者的神经都会经受严重考验。

继阿根廷之后,土耳其是紧接其后“暴雷”的国家。一时间,对新兴市场的担忧瞬间弥漫。今年以来,土耳其里拉兑美元汇率已下跌20%。上周,土耳其央行紧急宣布将后期流动性窗口(LLW)贷款利率上调300个基点,从13.5%涨至16.5%。但土耳其里拉汇率继续崩跌。土耳其央行要求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强烈反对加息,双方依旧在进行激烈的拉锯战。

阿根廷、土耳其的汇市接连“闪崩”,印尼、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压力山大”。就在本周一,巴西股市主要股指BOVESPA下跌4%,创今年以来新低。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甚至表示,从这些“崩盘”中嗅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味道。

金融危机过后,欧洲又爆发了债务危机,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欧猪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最近,意大利和西班牙再次成为欧元区的“风暴眼”。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主要发达国家逐渐走出危机,新兴市场经济随全球经济一道复苏。其实,从基本面来看新兴市场整体的情况远没有克鲁格曼说得这么糟。相比于2013年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导致美债利率飙升,引起的全球市场恐慌的时期,新兴市场的经常账户、财政余额等状况都有了明显改善。

国际清算银行(BIS)及IIF数据显示,过去10年时间里,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行业外汇债务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9年年底时为17.9%,2013年5月为17.6%,目前的水平约为15.6%。另一方面,5月份新兴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已成常态。瑞信引用MSCI数据显示,过去20年时间中,新兴市场的外汇收益每到5月份,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平均数均是一年中表现最差的月份,是典型的“愚蠢的月度”。

同时,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历了过去几次风波、动荡之后,预防能力已经有所提高。所以,亚太地区新兴市场虽然也有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但风险总体可控。

国王金融分析师表示,尽管新兴市场的债务问题不至于立即爆发,但到了必须要未雨绸缪的时候了。需要警惕的是自4月中旬开始的美元仅上涨5%,部分新兴经济体就已经难以招架。如果未来美联储加息加速,美元形成长期上涨趋势。新兴经济体如何避免带来冲击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例如需要加大国内经济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