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 1997式金融危機再臨亞太區?

10年前,隨著雷曼兄弟破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並深化,世界經濟受到重大沖擊。10年時間過去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可以說仍未完全消失。從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到意大利、西班牙等歐豬國家,最近都陷入“不安”當中,危機的陰霾似乎再次籠罩在這些國家之上。

5月初,阿根廷金融市場一度股債匯“三殺”,迫使阿根廷央行在6天裡花費50億美元干預匯市,這已經相當於阿根廷外匯儲備的10%。不僅如此,阿根廷還尋求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支持,該國央行更曾在10天時間裡加息3次,從32.5%上調至40%。

國王金融分析師表示,阿根廷的危機導火索起源於今年年初,在比索持續貶值、通脹問題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阿根廷央行一面承諾保持獨立性,繼續抑制物價上漲,一面卻意外地開始連續兩次下調利率,令市場大跌眼鏡,隨之而來的就是比索的大面積拋售潮。與此同時,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顯著走強。每當美元進入走強週期,新興市場投資者的神經都會經受嚴重考驗。

繼阿根廷之後,土耳其是緊接其後“暴雷”的國家。一時間,對新興市場的擔憂瞬間瀰漫。今年以來,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已下跌20%。上週,土耳其央行緊急宣佈將後期流動性窗口(LLW)貸款利率上調300個基點,從13.5%漲至16.5%。但土耳其里拉匯率繼續崩跌。土耳其央行要求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強烈反對加息,雙方依舊在進行激烈的拉鋸戰。

阿根廷、土耳其的匯市接連“閃崩”,印尼、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也“壓力山大”。就在本週一,巴西股市主要股指BOVESPA下跌4%,創今年以來新低。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甚至表示,從這些“崩盤”中嗅到了1997年金融危機的味道。

金融危機過後,歐洲又爆發了債務危機,特別是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歐豬國家”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最近,意大利和西班牙再次成為歐元區的“風暴眼”。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著主要發達國家逐漸走出危機,新興市場經濟隨全球經濟一道復甦。其實,從基本面來看新興市場整體的情況遠沒有克魯格曼說得這麼糟。相比於2013年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導致美債利率飆升,引起的全球市場恐慌的時期,新興市場的經常賬戶、財政餘額等狀況都有了明顯改善。

國際清算銀行(BIS)及IIF數據顯示,過去10年時間裡,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行業外匯債務佔GDP比重呈下降趨勢,2009年年底時為17.9%,2013年5月為17.6%,目前的水平約為15.6%。另一方面,5月份新興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已成常態。瑞信引用MSCI數據顯示,過去20年時間中,新興市場的外匯收益每到5月份,無論是中位數還是平均數均是一年中表現最差的月份,是典型的“愚蠢的月度”。

同時,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了過去幾次風波、動盪之後,預防能力已經有所提高。所以,亞太地區新興市場雖然也有一定的問題和風險,但風險總體可控。

國王金融分析師表示,儘管新興市場的債務問題不至於立即爆發,但到了必須要未雨綢繆的時候了。需要警惕的是自4月中旬開始的美元僅上漲5%,部分新興經濟體就已經難以招架。如果未來美聯儲加息加速,美元形成長期上漲趨勢。新興經濟體如何避免帶來衝擊是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需要加大國內經濟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