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2018年,中国电影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大的开放格。”

彼时,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分党组书记张宏森,身居要职心系市场,(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始终为电影创作者保驾护航。如今,电影圈、编剧届及媒体界都在盛传一个消息:张宏森不再分管电影,将主抓电视剧。

细数张宏森的工作履历,自2003年担任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开始,“局中人”张宏森已在电影工作管理岗位耕耘了十五年。

“局中人”张宏森

今年3月份,为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与此同时,张宏森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回首张宏森在广电总局电影局工作的这些年,仅从这两年来看,凭借勤恳的工作态度以及对电影市场的全局把控,其一度被誉为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奠基人。

“中国电影的发展并没有迎来‘拐点’之说,而是正在朝着健康、良好、理性的轨道上前进。我们有信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推动中国电影向电影强国迈进。”2016年10月,现身第十三届长春电影节的张宏森,在谈及电影市场票房的变化时,以清晰深刻的认知之初,中国电影与2015年同期相比仍是处于增长状态,而这个增长状态不能只从票房这个单一指标来考量。

“其实在谈论电影的时候,业界、学界,很多人并不太喜欢仅仅用数字来说话。”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仅为170.73亿,咱这一数字在2016年年底翻新至492.83亿。张宏森认为,“数字背后是作品,作品背后是人才,所有这些的背后我们面对的其实都是观众。观众是什么呢?观众是人心,这是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关系。相对于票房,观众人次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一个指标,票房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增加的人次。观众走进了影院,数字背后是人心所向。”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2017年,面对票房进一步两位数上升的现象,张宏森现身“中国电影新力量”杭州会议,以展望未来电影发展的三个时期,针对电影质量具体的提升方法,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树三讲、去三俗”的要求。

“当前,很多电影创作质量水平存在的差距首先表现在讲故事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在:有的对故事讲述的要领和规律把握不够,有好的故事起点,却没有好的故事流程和讲述方法,或者虎头蛇尾,或者旁逸斜出,或者前后矛盾,或者不知所终;有的暴露出从文学到戏剧、从戏剧到电影的基本训练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故事的统一性、完整性、生动性、传神性在有些电影中明显缺失,逻辑难以自洽、因果难以对应、人物难以立足、结论难以服众的根本原因就是故事本身出现了严重问题,对作为电影叙述根本依靠的故事本体缺乏驾驭能力,故事叙述的基本功受到观众的严重拷问;还有的电影作品对故事本体缺乏本质的了解和理解,误把宣传性、报道性、评论性要求当作故事性要求,以致于有些作品理念高悬,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忘记了电影要以故事作为叙述的重要引擎;还有的作品试图以主观式意愿、情绪化表达、意象性拼接,取代故事本体,从不讲故事发展到不会讲故事;还有的作品走向了炫耀概念、炫耀场面、炫耀技术、炫耀明星等作为创作追求的偏颇地步,这就与电影要讲好故事的根本性要求更加背道而驰。”

“电影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进行单纯货币计算的。”张宏森这段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话,(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可以说是十九大后对电影工作者提出了最全面、最深刻的要求,极具感情与指导意义。被网友及各大媒体不断解读,甚至被誉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而金句频出的张宏森,也因私下对电影行业的真知灼见,被称之为朋友圈“第一影评人”。

朋友圈“第一影评人”

各行各业最怕的都是外行人领导内行。既是电影工作管理者,也曾是作家、编剧的张宏森无疑是懂创作的。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张宏森,曾创作出版《阳光与蛇》、《狂鸟》、《车间主任》、《大法官》等六部长篇小说,并于1997年凭长篇小说《车间主任》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车间主任》、《大法官》更是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其所编剧的25集电视剧《大法官》在豆瓣评分7.8分。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作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专业编剧的出身的张宏森凭借不凡的艺术素养,以专业性和大格局在业内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尤其是其朋友圈围绕各大影片的真知灼见,每次一出必定引起江湖热议。

去年五一档,《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记忆大师》、《拆弹专家》四部主力国产片展开激烈厮杀。4月30日,张宏森在朋友圈发表长文对四部影片进行逐一点评。

“电影有时候并无必然逻辑,一味追求严丝合缝的逻辑,电影会变得了无生趣……”诚如张宏森所言,创作者是键盘上的主宰,观众的荧幕前的复杂成分,创作本就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行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通的逻辑存在,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要“逻辑自洽”。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从2016开始,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湄公河行动》、《战狼》、《建军大业》、《红海行动》等影片纷沓而至,国产主旋律电影进入“有意识”的转型期。

而就在2017年7月份,《建军大业》上映之际,张宏森在朋友圈书写下数千字寄语,推荐之余也透露了影片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对当下电影产业发表诸多看法和管理思路,并为“小鲜肉”正名、对青年演员进行了鼓励。

今年《红海行动》上映时,张宏森同样在朋友圈转文支持。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但张宏森的朋友圈也并非一派“祥和”。

2016年12月,《中国电影报》一篇名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文章,对豆瓣、猫眼等电影评分网站提出批评,认为相关评分网站的恶评伤害了电影产业,并对豆瓣以及猫眼评分的公信力提出质疑。该文章经过《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后立刻引起了大众对电影评分的热烈讨论。

与此同时,猫眼电影的专业评分悄然下架,大量有关豆瓣、猫眼被“约谈”的消息层出不穷。针对于此,张宏森在朋友圈转发文章,在否认传闻的同时,顺势对电影体系中的批评与创作提出了个人见解。“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批评脱离事实,批评的作用则难以生效。”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这已经不是张宏森第一次用智慧又不失温和的言语俘获大众了。

2016年9月,毒舌的一篇名为《连话都说不清楚的烂片,凭什么值得我们掏钱》的文章被疯狂转发。

“虽题目不好听,打倒一大片,但毒舌分析得在理。”看待问题客观、角度多元、分析有理有据,张宏森的智慧和说话之道低调却有力,身为“局中人”却能兼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张宏森被传不再分管电影!朋友圈“第一影评人”就此谢幕?

“艺术的完美呈现才是电影的政治正确”。如今,说出这番金句的张宏森将不再分管电影,大众除了不舍之外,也多了份担忧。唯愿,接棒者能做到如他这般专注于电影产业,勤恳“修路搭桥”、为电影创作“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