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日本的榻榻米起源於中國?

  周作人曾經在自己的大型回憶錄《知堂回想錄》中寫到,他與魯迅在日本留學時,一段時間住在一間名為“伍舍”的“六席的房子裡”,“氣悶得很”,他不想做工作,魯迅每天督促他翻譯書,周作人便消極對待,魯迅一天氣憤不過,揮起老拳衝周作人頭上打了幾下,搞得許壽裳急忙從中拉開,才算平息了風波。這是當時他們兄弟沒有失和之前的事情了,讀完,不禁莞爾。魯迅的性格躍然紙上。

  不過,晚年的周作人回憶這段舊事時,並沒有責怪魯迅,而是很誠懇的承認自己“完全該打的”。“因為後來我一直在懊悔,我不該是那麼樣的拖延的。”

日本的榻榻米起源於中國?

  周作人文中的“伍舍”是一件小屋子,其中所提到的“席”是日本榻榻米的席居。所謂“六席”應該是放六張席子,大約也不過十來平米。這樣的狹窄的環境下,住三個人,確實也夠“氣悶得很”。

  不過,說到日本的“席居”,就不由得想到它的起源國——中國。

  在中國古代,人們席地而居的習俗由來已久,延續的時間非常長。

  明代羅欣在《物原》中寫道:“神農作席薦”,可見其源流之長了。它結束的時間,大約為晉朝末期,不過依舊有殘餘的習俗保留。直到進入宋代,中國人開始徹底告別席地而居的生活方式。

  “席”在夏朝時,還很粗陋,雖然在“席”的邊緣裝飾花紋,但是也只限於宮廷使用,稱之為“茵席”。

  商朝後期,“茵席”使用逐漸多了起來。《太公六韜》中說:“桀紂之時,婦女坐以文綺之席,衣以綾紈之衣。”可以知道當時已經出現很講究的“茵席”了。

  進入周朝,朝廷還專門設置掌管鋪陳之事的“司几筵”。這時,“茵席”不僅是人們坐臥用具,還與繁瑣的禮儀聯繫在一起了。

  當時的“席”一般為長方形或者正方形,不過有大小長短之分。長的可以坐數人,短的僅坐兩人。方的稱之為“獨坐”,從字面意思也明白,這是僅供一人使用的席子。一般使用它的人都是長者或者是尊者。與“席”同時使用的,當時還有一種稱之“筵”的席子。筵與席其實同義,只不過“筵”比“席”長和大。為了有所區別,便把鋪在下面的大席稱之為“筵”。具體使用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鋪上“筵”,然後在“筵”上根據需要再鋪設一層或者兩層小席,人們就坐在小席之上。

  根據《考工記》中記載:“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二筵。”如果以周朝時的一尺20公分計算,九尺之筵大約為一百八十公分。說明當時的室內高度並不高,席地而坐也是必然。除了“筵”外,放在“筵”上的坐臥的席以及幾、案、屏風等等,都是隨用隨置,根據不同的場合而作不同的陳設,這一點不像現代的傢俱那樣,一般都有固定位置,平時很少移動的。

日本的榻榻米起源於中國?

  “筵”、“席”如此分明,禮儀必然嚴格。所以,古人在平時接見或者招待賓客時都要設置席,並且有嚴格的規矩。如果坐席的人數較多,其中年歲較大的或者地位較高須另外單設座位,即使有時與其他人同坐一席,長者或者尊者必須坐在首端,而且同席的人還必須尊卑相當,不得懸殊過大,否則長者或者尊者就會認為對自己的侮辱。

  《史記·田叔傳》中記載,漢武帝時,任安與田仁都是大將軍衛青的侍從。一次,衛青帶領二人到平陽公主家作客,命令二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人認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一氣之下拔刀隔斷席子。

  “席”在座位上體現出尊卑,有時候還體現著獎懲。

  據《藝文類聚》記載,東漢有個叫殷亮的人,建武中拜為博士,後來又升為講學大夫。與一群儒生講論經史,並規定勝者賜席,殷亮常常勝利,以至於重席到八九層。《後漢書》中也有這樣的記載。當時一個名叫戴憑的人,被徵召為博士。某一次,光武帝劉秀召集公卿討論問題,群臣都坐在席上,只有戴憑獨自站立不坐。光武帝問他原因,戴憑說:“講經博士地位在群臣之下,而坐居臣上,所以不敢坐席。”光武帝便命令他與各位儒生互相出題辯論,如果有其中經義上不通的,奪其坐席贈與通者。戴憑依靠自己學識,大勝群儒,以至於坐了五十餘席。

  因為房間內鋪滿了“筵”,所以在古代人們走進室內之前就要先脫掉鞋子,以免將汙泥塵土帶入室內,汙穢筵席,於是就漸漸形成了一種禮儀,在室內不應該穿鞋,不僅普通百姓如此,即使君王也不例外。

  《左傳》記載,楚莊王聽說宋國人殺死聘於齊國的楚國使者申舟,氣得“投袂而起,屢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因為在室內不穿鞋,所以楚王氣得衝出門外時,來不及穿鞋,從者送屢到前庭才追上。同時,臣下也為了表示尊敬,去見君王時不僅在室內不能穿鞋,連襪子都不能穿,必須要赤足。《左傳》中記載,“衛候為靈臺於籍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師聲子韤而登席,公怒。”褚師聲子穿著襪子就登席,衛候大怒,於是褚師聲子連忙解釋說,我的腳有毛病,與平常人不同,如果見到了,您會噁心嘔吐的,因此不敢脫去襪子。這一番話非但未能平息衛候的憤怒,反而讓衛候更加生氣,大夫們紛紛為褚師辯解,衛候仍然怒不可遏。直到褚子出去後,衛候還手叉腰大聲罵:“必斷而足!”可見當時,在王侯面前不脫襪子直接坐在席上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日本的榻榻米起源於中國?

  西晉以後,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先後進入中原地區,各民族的文化習俗開始融合。

  曾經的舊傳統和舊習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建築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斗拱的成熟和大量使用,增高了室內空間,席地而坐的習俗受到了衝擊。

  到了唐朝,桌子、椅子、屏風、大床開始出現,從前的脫鞋進室後的坐席習慣開始改變。

  不過,直到宋代,一些士大夫家依舊頑強的抵禦著變化。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徐敦立言: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可見北宋時,士大夫家內婦女還不得坐椅子這類“新式傢俱”。

  不過,不管上流人士如何反對,舊習俗已經徹底改變,而且是勢不可擋,而與席地而坐相聯繫的禮儀制度也被拋棄,變成歷史遺蹟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