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張靈甫之死,李天霞是否決定性因素?

2009年出品的國產電視劇《紅日》裡,70歲的老演員王蔭齋扮演了時年40歲的國軍將領李天霞,老藝術家成功刻畫了一個點頭哈腰、猥瑣好色的國軍將領的模式化的典型形象,讓人感嘆導演的功底。莫非是李天霞在軍中被稱為“霞公”,由此才完成的啟智?

張靈甫之死,李天霞是否決定性因素?

當年四十歲的李天霞有“霞公”稱號在軍中絕非一天兩天,那是因為李天霞作戰機警、軍紀嚴明、民眾愛戴,除了治軍有一套手段,還有點特異功能,愛研究奇門遁甲和催眠術,由此才得的雅號。

“好色”之事,倒並非空穴來風,李天霞自幼確實喜歡洗浴按摩,到了成年也保留了這個習慣,其第三任四任妻子,也都是從他統軍的新招女政工人員中看中的,但李的每一次婚姻,都是前任死後才著手,到與第四任結婚,李天霞不過才三十幾歲,似乎也屬人倫常情。

但《紅日》中的特殊年代裡,雙方激戰正酣的背景下,你要非編排李天霞在戰鬥間隙熬不住非得“跳個舞”,這與事實是相悖的,李天霞與下屬曾有過訓令,“行軍打仗之時,軍營內不宜有太多歡愉氣氛,此乃敗軍之象”。

《紅日》中陰損的李天霞在實際生活中也曾是位年輕的抗敵將軍,在淞滬會戰、上高會戰、長衡會戰、邵陽戰役、雪峰山會戰中靠戰功和腦袋上的傷疤打出了赫赫威名,畢業於黃埔三期的他在後來與曾經的下屬張靈甫競爭74軍(後來整編成74師)軍長“失利”,但其時早已是100軍的軍長(後整編成83師)。後來也是因為他級別比張靈甫高,在“魯南會戰”中擔任中路軍統帥,節制張部74師,但之前的競爭中勝出的前下屬張靈甫卻對李的部署非常介意,一度不滿到給湯恩伯打報告,要求脫離李天霞節制。

張靈甫之死,李天霞是否決定性因素?

李天霞倒黴就倒黴在張靈甫向蔣氏發出的臨終電報上,通過電報,張靈甫痛斥友軍李天霞的右部沒有起到掩護側應作用,致使他兵敗垂成。

雖然蔣氏在震怒之下,宣佈撤湯恩伯的職、就地槍決李天霞,但後來湯恩伯把戰役情況向老蔣做了彙報之後,李天霞也因為戰場上實際的“努力”而被免死。

後來我們再看看當年的“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先是向張靈甫的方向投放了一個團,被全殲,之後親率部隊增援解救,七進七出,到最後連預備隊都用上了,一直血拼到了萬泉山,距離孟良崮已是一步之遙,僅隔十里地,肉眼都看得見,說李天霞見死不救,確實也是冤枉了他。

張靈甫之死,李天霞是否決定性因素?

借李天霞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在那時抗命不遵(老蔣也下了死命令),糾結與張靈甫的當年過節,這些基本事實後來也使得他保命成功,撤職留任,第二年馬上又升回軍長之位。

十萬雄師渡大江後,李部從安徽黃山地區奉命後撤,撤至福建平潭島,被任命為平潭島防衛司令官,在1949年9月15日的戰鬥中,也給予先期登陸海灘的解放軍兩個團很大殺傷,然而國軍軍心已散,戰爭形勢又豈是李天霞一個人的意志能決定得了的。

李部撤到臺灣後,李天霞又被委以重任,擔任金門防衛副司令長官。幾個月後,因為平潭戰事又被重新審視,接到了軍事法庭傳票,和李延年被關進了同一個牢房,後來同被判刑無期,二李一年後又雙雙交保察看,重獲自由,晚年均不得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