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廊坊市“点对点”运送11161人返岗复工

我市“点对点”运送11161人返岗复工


复工复产,交通先行。连日来,市交通运输局全力做好援企惠企、保通保畅工作,为全市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当好先行官。

该局及时下发《关于恢复保障通勤客运包车运营的通知》,恢复企业所需通勤班车。目前,全市已有8家客运企业运营,投入客车104辆,累计为19家企业保障通勤735辆次,运送员工11161人。为满足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复产对员工需求,采取定制服务模式,2月23日起陆续派出客运包车去我省十个地市接回返岗复工人员。截至目前,赴省内各市发车26辆次,安次区域内发车13辆次,接回复工返岗员工450人。

协调市公交集团投入6部公交车辆为利比玻璃制品(中国)有限公司、廊坊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三个大型企业提供班线服务。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运营安全,该局聚焦人防物防技防,制定完善的保障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和系列保障措施并加强现场督导,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认真落实“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要求,严禁封闭高速公路、阻断国省干线公路、隔离阻断农村公路交通,维护正常交通秩序,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公路基本通行顺畅。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做好公路日常养护维护。加强日常保洁工作,及时清除路面遗撒物、障碍物,及时清理垃圾,保持路容路貌整洁。增加养护巡查检查频次,重点对路面、桥面、护栏、标志等交通设施和机电设施增加巡查频次,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恢复。及时处置路面病害,加大日常养护维护力量投入,全面排查公路病害,及时做好病害处置工作,确保不影响正常通行。强化应急保畅能力,遇到冰雪等恶劣天气时,装备不撤、应急处置队伍不歇,应急物资种类、数量不减,确保应急处置和保畅工作迅速完成。

市交通运输局在收费站配足疏导人员,及时处理特殊情况,开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及医护、防控人员、农民工返岗包车便捷高效通行。对进服务区车辆按车型实行分区停放、管理。确保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常营业,服务区加油站24小时提供加油服务,严把食品采购渠道,做好索证索票及食品留样工作,保证服务区超市能够提供基本生活用品,严禁采用来源不明食材、借机哄抬物价等行为发生。

同时,要求市区各出租车公司、各县(市)出租车管理机构,与司机本着相互平等、风险共担的原则,做好减免车辆承包费协商工作。目前,市区每天运营的车辆约300辆左右。同时,组建出租志愿应急保障车队。现有应急出租车771辆,其中巡游车471辆,网约车300辆。


我市157个智慧社区精准给力“云防控”


3月1日,安次区馨语社区馨语星苑小区大门口,刚从超市买菜回来的张阿姨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走到智能人脸识别门禁前,对着摄像头看了一下,一秒钟时间,信息就被识别,大门随即打开。

“有这台‘刷脸’出入的‘冷血机器’把守大门,我们住得更踏实、更安心了。”张阿姨对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赞不绝口。

疫情防控期间,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社区进行围合管理,非本小区人员、车辆禁止进入。我市部分小区不入户、不登记、不发纸质出入证,凭借智慧社区的大数据就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打响了零见面、零接触的“隔空战疫”。

“小区门口及单元门的人脸识别终端,外观像一个大屏手机,除了有人脸识别功能,还能像手机屏幕一样显示图片、文字。”馨语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冬梅说。

馨语星苑小区智慧平台的控制中心在馨语居委会,管理员通过控制中心的操作系统设置多个疫情科学防控宣传内容,每个人脸识别终端屏幕上都会轮流播放。小区居民刷脸进入时,就能看到屏幕上滚动显示的科学防疫宣传内容。

智慧平台数据库中有小区所有居民详实的信息,在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库中居民的联系方式,挨家挨户拨打电话,询问有无外出及发热情况,极大地减少了与居民的直接接触。

馨语星苑小区某栋楼有非疫区返廊在家自行隔离观察人员,智慧平台管理员在平台管理系统中对这个家庭的成员进行了设置,隔离观察期间,他们一旦走出单元门或小区大门,后台就会有数据反馈,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不论是单元门还是小区大门,只要有人员或车辆出入,智慧平台数据中心都会有出行记录,这也让疫情防控期间跟踪重点人员有了“电子眼”。

“智慧平台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全面加强了对流动人员的监测,小区居民也更加安全。”赵冬梅说。

截至2019年底,廊坊全市共建成智慧平安社区157个,在建368个,建成后的社区连续数月实现零发案、零传销、零火灾,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我市为企业复工复产把准“安全脉”


当前,全市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调动全市应急系统力量,强化疫情防控、加强监管执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安全生产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该局向企业印发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提示函,要求企业围绕“七个必须”,即必须加强疫情防控、必须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必须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必须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必须严格落实特种作业审批制度、必须制定装置开车应急处置预案,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55家重点危化生产企业监管清单和257家已复工复产工贸企业台账,确保企业复工复产符合各项安全要求。

针对企业是否存在抢抓“开门红”,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等行为,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加强检查。转变监管方式,对5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和40家“两重点一重大”危化企业实行24小时网上跟踪监控。利用信息化监控平台、电话问询、视频连线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重点工贸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状况,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隐患自查自改。该局每天通过信息化监控平台,抽查3家危险化学品重点企业和3家重点工矿商贸企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复工复产。

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连日来,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四个执法检查组,围绕疫情防控、制定复工复产方案、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8方面内容,对4个县(市、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复工复产专项执法检查;灵活应用查视频监控、电话连线、现场视频连线、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对50家企业开展专项督导检查,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不断转变监管方式方法,加大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为主转变。

当前,全市应急系统把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安全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临时倒班生产、紧急启用设备设施、增加原辅材料储存等安全生产风险普遍增加的情况,市应急管理部门在全面摸排防疫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求企业以防范燃爆火灾、中毒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触电事故为重点,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为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