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是不是吃碘鹽吃多了才導致甲狀腺結節這類病?


目前患有甲狀腺結節的人確實越來越多,這與攝入過多或過少的碘有一定關係,但並不能一概而論。

甲狀腺結節的產生除了與碘的攝入量有一定關係外,還與精神心理因素、飲食因素、自身免疫力低下等有關。通常情況下,甲狀腺結節的產生與精神心理因素關係更大一些,這是由於現在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根據數據顯示,女性患甲狀腺結節的概率要比男性高,這也與女性的抗壓能力小於男性有關,側面的證實了甲狀腺結節與精神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甲狀腺專家周翔


近年來,有關“碘鹽導致居民攝入碘過量”“碘攝入過量導致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高發”等言論引發居民對食鹽加碘的恐慌。事實如何呢?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食鹽呢?

甲狀腺疾病高發?主要原因是檢測水平提升

2019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6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補碘益智,健康扶貧利民”。在科學補碘科普活動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單忠豔介紹了我國碘缺乏病的防控歷史、現狀,碘與甲狀腺疾病的關係。

單忠豔說,2017年中國31省市碘營養狀況與甲狀腺疾病調顯示,我國屬於碘營養適宜地區,適宜碘攝入與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的增多沒有因果關係,但過量的碘可引起甲狀腺腫、亞臨床甲減的增多。單忠豔介紹,近年來居民甲狀腺結節發生率上升主要是由於檢測技術的進步與儀器靈敏度的上升,使得過去體檢中儀器檢測不到的小結節如今也能被檢測出,同時也與體檢頻率增多、現代人不夠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運動量不足有關,而與碘攝入尤其是加碘鹽的攝入無關。

換句話說,過去也可能有相當數量的人有甲狀腺問題,但由於檢測設備不夠先進,或者人們沒有每年體檢的習慣從而沒有檢測出來,造成了數據上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低”。

“不吃碘鹽”小心碘缺乏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採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增加,並且主要以直徑小於1.0釐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一向針對全球的調查顯示,目前沒有證據提示碘攝入增加是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現有證據表明,碘攝入增加可以使惡性程度低的分化型乳頭狀甲狀腺癌的比例增加,而碘攝入不足則會使惡性程度高的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和濾泡性甲狀腺癌比例增加。單忠豔建議,居民仍應當通過食用加碘鹽的方式補充足量的碘,良性的實性(或大部分實性)結節患者也應保證適當的碘攝入量,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患者需明確是碘缺乏還是碘過量引發的甲腫後再對症治療。總體來說,“通過不吃碘鹽來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存在誤區。” 單忠豔說。

總的來說,甲狀腺疾病複雜多樣,每種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因此,對於不同甲狀腺患者是否需要補碘,應該儘量遵循醫生建議。

我國現行的碘鹽政策:加碘鹽與無碘鹽同時供應,加碘含量分區域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膳食結構多樣化,碘攝入來源增多,2002-2011年,在過去食鹽加碘只設定下限的基礎上,相關部門下調全民食鹽加碘的碘含量;2011年,我國頒佈最新食鹽加碘國家標準GB26878- 2011,允許各省在食鹽加碘標準20-30mg/kg範圍內浮動30%,根據本地區碘資源的自然狀況,決定本省的食鹽加碘濃度。且明確了我國碘缺乏地區、適碘地區和高碘地區的碘鹽政策:在碘缺乏地區繼續實施食鹽加碘的措施;在高碘地區供應未加碘食鹽措施,甚至改水;在適碘地區採取自願補碘措施,同時供應碘鹽和未加碘食鹽。目前,我國的加碘鹽有含碘量25mg/kg、30 mg/kg兩種,以省為單位提供給當地居民。

Tips:我國防治碘缺乏時間線

中國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佈廣泛、病情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全國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近3500萬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萬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1979年,全國主要病區推廣實施以食鹽加碘為主、口服碘油丸等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碘缺乏病的嚴重流行趨勢有所控制,但距離消除還有較大差距。事實上,1993年以前,我國控制碘缺乏病的基本策略是對重、中度缺碘地區採取食鹽加碘策略,輕度缺碘地區未採取干預措施。這種策略只起到控制碘缺乏病作用,但未能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

1994年,我國採取以普遍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頒佈《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和《食鹽專營辦法》。到2000年,我國在國家水平上達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除了進行普遍食鹽加碘這一主要干預措施以外,國家還通過對高危人群(例如孕婦和哺乳婦女)進行常規干預及應急碘油丸發放,並對碘鹽低覆蓋地區免費發放碘鹽等手段來進行補充干預。


中國數字科技館


甲狀腺結節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結節性甲狀腺腫,先天性甲狀舌骨囊腫,遺傳甲狀腺癌囊性變以及腫瘤性結節。飲食中攝入碘的多少都有可能患上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結節發展是比較緩慢的,如果沒有症狀以及不適的反應,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平時注意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禁食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可進行適當體育運動,增強個人抵抗力和新年代謝,提高免疫力。


甲狀腺醫生陳輝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有哪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a62000345ad9d68175c\

醫學微視


導致甲狀腺結節的原因不完全是吃過多碘鹽,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食物是含有碘的,另外碘攝入量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增加,另外甲狀腺結節還有其他很多的病因,也可能有遺傳傾向,或者是由於甲狀腺癌囊性變、結節性甲狀腺腫、先天的甲狀舌骨囊腫所導致的囊腫。還有可能是腫瘤性結節,其中包括:甲狀腺良性腫瘤、淋巴癌、濾泡細胞癌等,以上的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導致甲狀腺結節這類病。


甲狀腺醫生張乃嵩


甲狀腺結節可有多種病因引起,1.增生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碘攝入量過高或過低、食用致甲狀腺腫的物質、服用致甲狀腺腫藥物或甲狀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
2.腫瘤性結節: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乳頭狀瘤、濾泡細胞癌、甲狀腺髓樣癌、未分化癌、淋巴癌等甲狀腺濾泡細胞和非濾泡細胞惡性腫瘤以及轉移癌。
3.囊腫: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退行性變和陳舊性出血斑囊性變、甲狀腺癌囊性變、先天的甲狀舌骨囊腫和第四鰓裂殘餘導致的囊腫。
4.炎症性結節: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亞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均可以結節形式出現。極少數情況下甲狀腺結節為結核或梅毒所致。

飲食中的碘元素對甲狀腺的影響最大,攝碘不足或過多都會引起甲狀腺病變。碘的缺乏是引發甲狀腺腫大的主要原因,高原、山區人群的日常飲食往往含碘不足,應以碘化食鹽煮菜,沿海地區人群則應控制碘的攝入。\n 核素掃描 顯示一個或多個濃聚131I的“熱結節”,結節以外的甲狀腺組織的吸碘功能低。T3使用後不抑制放射性碘在結節內聚集及血液中 TSH \n濃度下降,為結節自律性分泌甲狀腺激素。Plummer \n病大約佔自律性機能性甲狀腺結節病例的20%~25%,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表現較輕的佔多數。手術切除“熱結節”後,結節外被抑制的甲狀腺組織可恢復吸碘功能。\n 是否能吃碘鹽可視具體症狀……


中公醫療衛生人才網


無論是醫院的門診室,還是移動醫療平臺,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諮詢量都在飛速攀升。

甲狀腺結節是出現在甲狀腺內部的異常增生的細胞團塊。

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已高達30%,從數字上,我們似乎很容易得出“患病率在急劇升高”的結論。

是核輻射或碘鹽導致了甲狀腺結節嗎?

有人猜測這是環境汙染帶來的惡果,但除了極少數輻射異常地區,如核洩漏後的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目前還找不到甲狀腺結節與我們周遭環境有確切關係的證據。

還有人認定這是長期食用碘鹽所致。過量碘攝入固然有可能誘發甲狀腺結節,可是碘鹽只提供人體日常所需碘量,少量多餘碘很容易經尿排出,即使在沿海等富碘地區,也基本不會造成“碘過量”。反而臨床上不乏一些家長自作主張改用無碘鹽,結果導致幼兒碘缺乏性甲狀腺腫的發生。

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的“升高”,應更多歸功於健康體檢制度的完善和超聲等檢查手段的普及。是檢出率的提高,使得長期處在深宅大院裡的微小結節更容易被發現、從而大白於天下。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不具備生理功能(不分泌甲狀腺素)、不產生佔位壓迫效應(直徑很小),只要能排除惡性或惡性傾向,就根本無需治療。

所以,當我們面對甲狀腺結節,最需要做的是鑑別其良惡性。

怎樣讀懂甲狀腺超聲報告單?

甲狀腺超聲以其對軟組織的高分辨力、毫無創傷、價格低廉、操作方便等突出優點,成為鑑別結節性質的不二之選。

對於所有已知或懷疑存在結節的患者,都推薦進行甲狀腺及其周圍淋巴結的超聲檢查。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鑑別能力,甚至優於CT與磁共振。

但是,面對超聲報告單裡聱牙詰屈的文字描述:結構、回聲、形態、邊界、暈圈、鈣化、局灶、血流、縱橫徑…不要說普通大眾,很多非專科醫生都難於區別判斷。

為了能讓報告結果通俗易懂,超聲醫生參照經典的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分類法,提出了甲狀腺超聲分類系統(TI-RADS):

TI-RADS把紛繁複雜的超聲描述轉化為清晰明確的定性判斷,受檢者不需要學習超聲專業知識就可以直接對號入座,大致瞭解結節的風險程度。

能讓非專業人士一分鐘讀懂甲狀腺超聲報告,這是TI-RADS的突出優點,但由於分類方法過於簡單粗暴,沒有考量結節直徑等重要風險因子,對多種良性表現做加權評分,導致不少良性結節評級過高,所以還是無法取代專科醫生對超聲報告的審讀。

如果甲狀腺結節被確診為惡性,那就是甲狀腺癌。抗擊癌症最重要的辦法不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怎麼會有此一問?

和其它惡性腫瘤一樣,發現甲狀腺癌當然也需要及時處理。不同之處在於,多數甲狀腺癌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很少發生轉移,有的甚至伴隨宿主終生而不引起任何臨床後果。

有鑑於此,對於日益增多的甲狀腺癌患者,醫生的應對措施更加個體化,總體治療策略趨於保守、謹慎和規範,對於局灶微小的低危險度甲狀腺乳頭狀癌,甚至主張不予治療。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味積極進行手術切除、術中淋巴結清掃和術後同位素碘“清甲”。

新的甲狀腺癌治療理念主張綜合評估,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手術,但絕非不聞不問、任其進展。

面對如此流行的甲狀腺結節,與其把它視為洪水猛獸,倒不如把它當做掌心的痣、一種歲月的痕跡。你們形影不離,你們彼此珍惜,你要做的,只是把它瞭解清楚,知道它有多大、記得它在哪裡。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的頭條號,平時也會寫一些健康類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咽喉田醫生



吃碘鹽跟得甲狀腺結節沒直接關係,不過得了甲狀腺結節後,吃碘鹽要注意以下事項:

1、結節性甲狀腺腫瘤可以少吃或先加熱破壞碘成份後食用。 2、若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表現時,宜吃得清淡,吃含維生素高的新鮮蔬菜、水果及營養豐富的瘦肉、雞肉、鴨肉、甲魚、淡水魚、香菇、銀耳、百合、桑椹等食物。忌食碘、辣椒、羊肉、濃茶、咖啡等溼熱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3、若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表現時,除忌碘外,宜吃含維生素高的新鮮的蔬菜、水果,還宜吃蝦、海參、胡桃肉、枸杞子、山藥、芡實等食物。


家鄉的味道a


碘和腦發育 \n\n大腦的發育和生長必須要有甲狀腺激素。碘或甲狀腺激素對腦發育的影響有明顯的時間性,即腦發育的2個關鍵期:一個是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即從懷孕至出生,稱宮內期;另一個是生後0-2歲,稱生後期;腦發育關鍵期內缺碘極易使發育中的腦受到影響,造成腦損傷。宮內期缺碘主要影響腦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發育;生後期缺碘主要影響腦細胞之間的連接和傳遞功能的發育,而這些正是智力的生理基礎。 \n缺碘所致腦損傷,在腦發育期過後即使補充再多的碘,對已受傷的腦來說,也無濟於事了。 \n因此,甲狀腺激素對腦發育的影響有嚴格的時間性,即胚胎期至2歲。 \n\n碘的代謝 \n\n人體內的碘約80%-90%來自食物,約10%-20%來自飲水和空氣。食物中的碘化物幾乎完全經腸吸收進入血漿。胃、腸道內的鈣、氟、鎂等有礙於碘的吸收,碘缺乏時,這種作用尤為顯著。蛋白質與熱量不足時,碘吸收不良。通常,人體每天排洩的碘中由尿排出的約佔80-90%,糞便約佔10%,其餘通過皮膚、毛髮和呼吸等排出。授乳期婦女每天隨乳汁排出的碘約為25微克,所以授乳期婦女的碘需求水平高於平時。母乳餵養的嬰幼兒,如果母親碘營養不足,就不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碘營養,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腦發育。所以要提醒每位母親,要對孩子負責,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留下永遠的遺憾。 \n\n碘的需要量 \n\n根據碘的代謝研究計算出,成人每天的最低需碘量約為75微克。當碘攝入量達到100微克/日時,甲狀腺腫患病率可降至10%以下,即不構成為公共衛生問題的水平,而且甲狀腺的含碘量也達到正常範圍。 \n據研究結果,科學家們提出建議,碘的供給量應為生理需要量的2倍,即150微克/日。 \n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建議,不同人群每天碘的攝入量如下: \nl歲以內 50微克 \n2-6歲 90微克 \n7-12歲 120微克 \n12歲以上 150微克 \n孕婦、乳母 175-200微克 \n\n\n●聰明離不開碘鹽 \n\n腦發育需要碘。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缺碘地區的人如果不吃碘鹽,使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碘,大腦發育就會受到阻礙。 \n\n大腦發育有兩個關鍵時期:胎兒期、3歲以前。如果在這些時期缺碘就會造成智力損害。而這樣的智力損害是不可能恢復的。所以懷孕前開始吃碘鹽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n\n●缺碘不聰明 \n\n懷孕3周至出生後3週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缺碘的寶寶不聰明;碘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缺碘會對生長髮育特別是智力發育造成損害;成年人的新陳代謝都需要碘的參與,缺碘會使人的新陳代謝發生異常,甚至被碘缺乏病所困擾;碘還對人體的生殖系統有影響,缺碘會引起月經異常、不孕症、流產、死產等後果;輕者會出現10%―20%的智力損失,這是我們很難發現的,只是學習成績差一點,重者會出現孩子瘦小和痴呆。 \n\n●最易預防的智力缺陷 \n\n碘缺乏病導致的智力缺陷是最容易預防的。它有一個非常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吃碘鹽。食用碘鹽是保護兒童智力最好的方法,預防措施也是最有效的。 \n\n●堅持食用碘鹽 ,適量吃\n\n雖然許多食物富含碘,但是,不吃碘鹽仍不行。因為通過其他方式補碘都不能保證補碘的劑量是否安全有效。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海蟄、海蟹、海蝦、海參、帶魚等。而淡水魚、蝦的含碘不高。我們不可能天天吃這些食物,而且這些食物的含碘量也是很難測量的。生活在海邊的人也必須吃碘鹽。因為海邊的小鹽場生產的鹽中不含碘,而食物中海魚所含的碘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最可靠的補碘方法還是吃碘鹽。 \n \n碘鹽比非碘鹽價格稍貴一點,平均每人每月僅多幾分錢。但就是多花這幾分錢,卻能夠有效預防碘缺乏,聰明健康每一天。


孺子牛衛士


自1996年開始,我國就實施強制性食鹽加碘,加碘最初的目的是防止甲狀腺疾病。

但是,最近幾年,人們對碘鹽的擔憂卻越來越多,出現“認為碘鹽有害健康”的聲音越來越多,大家認為碘鹽會導致甲亢、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甚至不少人認為中國人碘吃太多了,不需要再吃碘鹽。大家這麼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從食鹽加碘以來,甲狀腺疾病患病率越來越高。

儘管很多人有這樣的擔憂,但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食鹽加碘和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甲狀腺疾病增多有直接關係。請看國家“衛計委”的一份說明:

有新聞機構從國家衛計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衛計委的發佈會上,梁曉峰表示,“針對近期加碘鹽導致甲狀腺疾病高發的說法,加碘鹽會不會造成甲狀腺疾病高發,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

梁曉峰還表示,“中國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人群還是嚴重缺碘的,特別是在新疆、甘肅、青海等地區碘缺乏病高發,加碘鹽對於消除碘缺乏病有很大貢獻,因此,大家對於碘鹽,不要有那麼高的警惕心”!

而甲狀腺疾病近來高發的原因主要是以下2種:

01甲狀腺疾病的增加跟目前檢測手段的提高以及大家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有很大關係,比如甲狀腺結節,因為沒什麼症狀,如果不是體檢,很少有人會發現。

02現在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這些也都是導致甲狀腺疾病高發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