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無可奈何花落去,阿提拉大帝踏遍歐洲的鐵蹄,已經成為了絕響,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成吉思汗,替自己的祖宗挽回了蒙古騎士新一代的輝煌。在被稱為“上帝之鞭”、前後兩代人風馳電掣般的犀利攻勢之下,那個時代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讓蒙古騎兵的“表演”所征服。直到世界進入工業化的運轉,那些橫跨各大洲勇敢的騎士們才遭到千年一遇的勁敵。

鴉片戰爭叩開了東方古國的大門,讓蒙古騎士有了最後的高光亮相。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一)落魄的王孫,帝國的支柱

悠揚的馬頭琴在科爾沁的大草原之上吹響,作為落魄的蒙古貴族,僧格林沁的童年過得十分不容易。雖然頂著家世顯赫的名頭,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昨日黃花了。不過被上天垂青的僧格林沁,意外成為了科爾沁郡王的繼承人,這使得他進入了帝國將領的序列。

很快,太平天國的爆發,讓他有了領兵的機會。面對來勢洶洶的李開芳北伐軍,僧格林沁在皇帝的授意之下,率領自己的蒙古馬隊為保衛帝國的京畿地區拼殺。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在他的努力之下,太平天國的北伐軍遭到了失敗的結局,主要將領李開芳等人被俘。從此,太平天國的擴張勢頭就此打住,走向衰弱,僧格林沁也成為了清軍的重要軍事負責人,名震宇內。

在抵禦外敵的戰場上,僧王也頗有建樹。鴉片戰爭開打之後,除了守衛天津的提督史榮椿之外,在戰場上發揚血性的,只剩下僧王和他手底下的士兵。面對堅船利炮的入侵者,僧格林沁無畏地令手下的士兵朝著英法聯軍的軍艦開炮,擊沉了多艘英軍的戰艦,成為了1840年抵禦外敵難得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勝利。但帝國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實力差距巨大的清軍終不抵,退往北京天津之間的通州。在那裡,蒙古騎士唱響了自己榮光的最後絕筆。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二)面對火器,蒙古寶馬難續榮光

在僧格林沁率領自己的馬隊退往北京的時候,他把自己最後一道防線佈置在通州那個在塵埃中或許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八里橋。這裡灑下了這些漢子的滿腔熱血,埋下了騎兵的錚錚鐵骨。

戰鬥打響後,僧王麾下的蒙古馬隊毫不畏懼地向英法聯軍陣地衝殺了過去,聯軍用先進的火器,試圖阻止清軍馬隊的衝擊。

他們做到了,在密集火力和榴霰彈的阻擊下,無數的騎兵倒在他們面前。在當時的火器射擊冷卻時間和蒙古馬的速度下,按理說,僧格林沁的馬隊是可以抵達聯軍的陣地,和聯軍進行肉搏的。更何況,清軍這時候裝備了火繩槍,雖然在裝備上的確存在客觀的差距,但是在人數和機動性上佔據比較大的優勢。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僧格林沁毀在了他的蒙古馬上。因為蒙古馬從小到大生活在蒙古的大草原之上,沒有見識過英法聯軍的裝備,在武器動輒造成直接殺傷,並且配合著武器擊發的聲響,造成了清軍的馬隊驚慌失措。那些從阿提拉開始就席捲世界的蒙古寶馬,根本不聽從騎手的指揮,很快潰不成軍。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三)末日的輓歌

本來打算用騎兵的機動性彌補不足的僧王,這時候只能看著自己的部下成批被屠殺。特別是作為友軍的勝保在受傷之後撤下戰場,使得自己精心佈置的合圍局面無從談起。上萬的騎兵在一上午炮火的覆蓋之下,最後僅幾十人保著僧王,悽悽慘慘地退出了戰場。

僧格林沁蒙古鐵騎,鴉片戰爭為何一敗塗地?萬餘騎兵,僅剩幾十

​因為時光的流逝和訓練的懈怠,僧格林沁的馬隊在對付太平天國這些農民組成的軍隊還顯得比較得心應手。但是面對有著正規化、系統化訓練的英法聯軍,他們除了在裝備上存在的差距,技戰術等全方面落敗。

不少騎兵好不容易衝殺到英法聯軍陣地,可以進行白刃戰的時候,他們引以為傲的刀技在聯軍嫻熟的拼殺中也落敗。

他們從骨子裡就繼承祖先那彎弓射大雕的弓術,居然只能拉開小几十斤的軟弓,對看似在眼前的聯軍構不成實質威脅。但他們完成了東方土地上騎士們最後的輓歌。面對差距,他們在祖先流傳下來的血性中一往無前,八里橋之戰只是歷史上的滄海一粟,卻成為蒙古騎兵最後的亮相。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