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他叫張炘煬,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10歲考上天津工程師範學院,13歲考上北工大研究生,16歲考上北航的博士,連續創造了中國最小的大學生、最小的碩士生、最小的博士生的記錄,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先後被新華社、《魯豫有約》、《中國青年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採訪。成為大家眼中公認的“神童”。

張炘煬的智商到底有多少,沒有人去測過,但是,他的學習成功,絕對不只是依靠智商。央視曾經對張炘煬的家庭,進行過一個原生態的採訪和記錄,通過還原,我們能感受到所謂的“神童”,並不是什麼天才,他只是比別人努力的更早而已。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一、神童,是可以培養的

張炘煬的老師,不是別人就是他的父親!

張炘煬的父親叫張會祥,是遼寧省盤錦市的一個基層公務員,36歲才剩下張炘煬的他,在事業上沒有多大成就和前途,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了孩子身上,因為張會祥出生在農村,是1978年的大學生,曾經以優異的成就考上中國人民公安第一屆MBA班,卻因為拿不出高額學費而放棄,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他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幼小的孩子身上。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2歲的年齡,別的孩子孩子父母懷裡撒嬌的時候,張會祥已經開始對孩子的“早教”,他的所有生活,都圍繞著這個兒子,走到哪裡都帶著一根棍子,在地上寫字教孩子認字,走到哪裡,教到哪裡,這樣兩三歲的張炘煬,就可以自己讀書看報了。

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只要孩子在,張會祥夫婦從來不看電視,也基本上不在家裡會客,他們夫妻的所有生活,都圍繞著兒子轉。

張會祥否認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的說法,他認為孩子智商普通,所謂的神童,其實是他比別人努力的更早,父母付出的更多而已。在張會祥看來,家長越累,孩子越輕鬆。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二、神童,是否值得培養?

在教育孩子學習問題上,張會祥是成功的,他還因此寫過一本家庭教育著作。然而,在培養神童這個問題上,歷來就是非常具有爭議,雖然張會祥極力避免其他神童出現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張炘煬身上。

張炘煬最大的一個爭議,就是在研究生論文答辯之前,逼著父母在北京給他全款買套房子,因為這在他看來是成功的象徵,如果不買,他就不去答辯,父母沒有辦法,只能租一套房子欺騙他。

張炘煬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自卑,尤其是經濟方面的自卑,在讀博士期間,其他的博士同學都已經成年或者成家立業,多少都有了收入,而張炘煬則沒有任何收入,父母放棄工作去北京租房陪讀,更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省吃儉用的張炘煬,心理上也有了自卑,他形容自己的家庭是“家徒四壁”。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學業上的“開掛”,並不能彌補心智上的不成熟,張炘煬雖然沒有感受到高考給他帶來的壓力,卻在研究生期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基礎不紮實的問題,層次越高,暴露的越多,他曾經一度逃避壓力,迷戀遊戲,和父親產生過激烈的衝突,到了博士期間,他也需要特殊的照顧,博士畢業後的張炘煬發展如何?現在沒有任何消息,有人說他讀博士8年沒有畢業,也有人說他已經進入中科院某個研究所低調地從事研究工作。

對於孩子的教育,張會祥有一個“蓋樓論”,他認為培養孩子,要先“蓋樓”,再“裝修”,可以短時間內取得教育的成功,其他事情,等到他成功再去慢慢彌補。對於這個理論,連張炘煬都不會認同,他認為這樣蓋起的房子,經不起任何“地質災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種“蓋樓論”無疑也是一種“拔苗助長”。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別人稱他天才,父親卻說他只是努力更早

對於“神童”,往往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他們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也會失去很多應有的快樂,甚至有些人還以悲劇收場。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願意培養一個神童嗎?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