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他叫张炘炀,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10岁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考上北工大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的博士,连续创造了中国最小的大学生、最小的硕士生、最小的博士生的记录,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被新华社、《鲁豫有约》、《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采访。成为大家眼中公认的“神童”。

张炘炀的智商到底有多少,没有人去测过,但是,他的学习成功,绝对不只是依靠智商。央视曾经对张炘炀的家庭,进行过一个原生态的采访和记录,通过还原,我们能感受到所谓的“神童”,并不是什么天才,他只是比别人努力的更早而已。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一、神童,是可以培养的

张炘炀的老师,不是别人就是他的父亲!

张炘炀的父亲叫张会祥,是辽宁省盘锦市的一个基层公务员,36岁才剩下张炘炀的他,在事业上没有多大成就和前途,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因为张会祥出生在农村,是1978年的大学生,曾经以优异的成就考上中国人民公安第一届MBA班,却因为拿不出高额学费而放弃,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幼小的孩子身上。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2岁的年龄,别的孩子孩子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张会祥已经开始对孩子的“早教”,他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这个儿子,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根棍子,在地上写字教孩子认字,走到哪里,教到哪里,这样两三岁的张炘炀,就可以自己读书看报了。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孩子在,张会祥夫妇从来不看电视,也基本上不在家里会客,他们夫妻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儿子转。

张会祥否认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的说法,他认为孩子智商普通,所谓的神童,其实是他比别人努力的更早,父母付出的更多而已。在张会祥看来,家长越累,孩子越轻松。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二、神童,是否值得培养?

在教育孩子学习问题上,张会祥是成功的,他还因此写过一本家庭教育著作。然而,在培养神童这个问题上,历来就是非常具有争议,虽然张会祥极力避免其他神童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张炘炀身上。

张炘炀最大的一个争议,就是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之前,逼着父母在北京给他全款买套房子,因为这在他看来是成功的象征,如果不买,他就不去答辩,父母没有办法,只能租一套房子欺骗他。

张炘炀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自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自卑,在读博士期间,其他的博士同学都已经成年或者成家立业,多少都有了收入,而张炘炀则没有任何收入,父母放弃工作去北京租房陪读,更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省吃俭用的张炘炀,心理上也有了自卑,他形容自己的家庭是“家徒四壁”。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学业上的“开挂”,并不能弥补心智上的不成熟,张炘炀虽然没有感受到高考给他带来的压力,却在研究生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层次越高,暴露的越多,他曾经一度逃避压力,迷恋游戏,和父亲产生过激烈的冲突,到了博士期间,他也需要特殊的照顾,博士毕业后的张炘炀发展如何?现在没有任何消息,有人说他读博士8年没有毕业,也有人说他已经进入中科院某个研究所低调地从事研究工作。

对于孩子的教育,张会祥有一个“盖楼论”,他认为培养孩子,要先“盖楼”,再“装修”,可以短时间内取得教育的成功,其他事情,等到他成功再去慢慢弥补。对于这个理论,连张炘炀都不会认同,他认为这样盖起的房子,经不起任何“地质灾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盖楼论”无疑也是一种“拔苗助长”。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别人称他天才,父亲却说他只是努力更早

对于“神童”,往往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们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会失去很多应有的快乐,甚至有些人还以悲剧收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愿意培养一个神童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