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千年汶陽田,把酒話桑麻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地理老師很自豪地對我們說:“蘇聯有個烏克蘭,中國有個汶河田。”

長大了,書讀得多了,才明白烏克蘭是前蘇聯的糧倉,汶陽田是齊魯大地的糧倉。

從字義上講,汶陽就是汶水的北岸,汶陽田就在汶水北岸。汶陽之名,始於春秋。“辭海”記載:“汶陽,古地名,春秋魯地,今在泰安西南一帶,因在汶河之北故名。”

千年汶陽田,把酒話桑麻


古代的汶陽是一個泛指,所以汶陽田也是一個泛指區域,大體範圍是肥城南部和東南部、寧陽北部、泗水北部和西北部、泰安西南部這麼一個區域,但是汶汶水又稱大汶河,是泰山南面自東向西的一條“倒流”河,流經今萊蕪、泰安、肥城等七個地市,注東平湖再奔騰入黃河。大汶河沖積平原就是廣義的“汶陽田”。早在6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裡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大汶口文化。

千年汶陽田,把酒話桑麻


我的老家在邊院,也屬於廣義的汶陽田。從夏張鎮往南,一馬平川,土壤肥沃,地下水源豐富,排灌條件良好,百姓以種小麥、玉米為生,兩年三熟,旱澇保收。到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已成為富甲天下的“膏腴之地”,魯國的“井田制”、“初稅畝”就最早誕生在這裡。

在遠古農耕時代,為了爭奪這樣一個天然優質糧倉,齊魯兩國多次在這裡展開戰爭,這就是“自古文明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的由來。

千年汶陽田,把酒話桑麻


按說,在硝煙瀰漫的春秋戰國時代,齊魯的邊界是齊長城,汶陽田離齊長城還有幾十裡地,肯定是齊國覬覦魯國的汶陽田,挑起的戰爭。

管子云:“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意思是,肥城境內的齊築長城在當時是齊、魯兩國的分界線。既是齊防魯的屏障,又是齊侵魯的依託,經頻頻征戰,至戰國時期,汶水北端則盡屬齊地。這從地方誌中關於肥城境內望魯山、鎖魯城、護魯山口等的記載和民間傳說也足以證明。

汶陽田本身並不是戰略要地,但“自古文明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這句流傳千年的古語,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農業的根本地位。

這裡不僅物產豐富、氣候適宜,還人才輩出、鍾靈毓秀。著名的書法家歐陽中石,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都誕生在這裡。

千年汶陽田,把酒話桑麻


巍巍泰山,悠悠汶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大汶河都靜靜地向西流去,滋養著兩岸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