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鄰國背叛是否出兵?小官:不必,我刺殺其國王!一舉成功威震西域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李白的這首《塞下曲》蒼涼雄壯,表現了甘願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一派愛國心聲,噴湧而出。這裡的“斬樓蘭”代指平定邊患,而這句話卻來源於一個真實而壯烈的歷史典故。

“斬樓蘭”並非直接派兵滅樓蘭國,而是真真正正的“斬首”行動,漢朝勇士在其首都將其國王刺殺。

這位漢朝勇士就是傅介子!

鄰國背叛是否出兵?小官:不必,我刺殺其國王!一舉成功威震西域

傅介子祠堂

西漢時期,西域存在幾個小國,其中樓蘭、車師、龜茲比較有名。他們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因為弱小,只能在西漢與匈奴的夾縫中求生存,政治立場左右搖擺。

漢武帝時期,大漢派兵征服了這幾個小國。但到了漢昭帝時期,匈奴又捲土重來,對他們威逼利誘,要求其做匈奴的盟友。

親近漢朝的樓蘭國王去世之後,新樓蘭國王便上了匈奴的賊船。龜茲見狀也與匈奴打的火熱。在匈奴使者的指使下,他們背叛漢朝,多次殺死漢朝前往大宛的使臣。

大漢怎能吃這個虧,馬上決定要派大軍攻打。

眼看要勞師遠征,這時傅介子站了出來。此時的他是個小官,叫做駿馬監,是專門為朝廷蒐羅好馬的。他聽說此事主動站了出來,自告奮勇要求出使西域,一是去搜求汗血寶馬,而是順路去教訓教訓樓蘭這幾個國家的國王。

大將軍霍光見他如此有膽識,便同意了。不過駿馬監實在是太小,手下只有兩個人,於是朝廷又給他增加了十名勇士,一行13人風餐露宿,直奔萬里之外的西域。

鄰國背叛是否出兵?小官:不必,我刺殺其國王!一舉成功威震西域

傅介子先是到了樓蘭,責備樓蘭王說:“聽說匈奴使者經過這裡到各國去,您為什麼不報告?我大漢的部隊就要到了!”樓蘭王表示服罪,說:“匈奴使者應當是到烏孫去,中途經過龜茲。”

傅介子趕到了龜茲國,又責備龜茲王,龜茲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就起身去了大宛,回來路上又經過龜茲,龜茲人說:“匈奴使者正在這裡。”

傅介子考慮,匈奴使者到處挑撥,不如將其一窩端掉。雖然匈奴使者帶著幾十個人,但他並未膽怯,與手下人乘夜色對匈奴使者軍發起突襲,將匈奴使者斬殺乾淨,而自己僅有1人死亡。十幾個漢兵幹掉了這麼多兇悍的匈奴人,西域諸國人大驚失色,紛紛表示臣服。

傅介子回到京城把情況上奏,漢昭帝升他為平樂監。

但在他走後,這些小國還是跟匈奴拉拉扯扯,傅介子對大將軍霍光說:“樓蘭、龜茲國多次反覆無常卻沒有受到懲罰,不能警示他國。我經過龜茲時,他們的國王離人很近,我願前去刺殺他,以此警告各國。”

霍光說:“龜茲國路遠,暫且去樓蘭試驗此法。”

此行,極有可能是有去無回了,刺殺人家國王,成功與否自己幾乎也是個死了!

但抱定必死決心的傅介子毫不猶豫,從容上路。

傅介子和士兵帶著帶著大批珍貴禮品,前往西域,宣稱此行專程賞賜屬國。他們到了樓蘭,樓蘭王很尷尬,不願親近傅介子,一直沒有機會。

但傅介子知道樓蘭國王的軟肋——愛財!於是他假裝離開,到達樓蘭的邊界,傅介子對樓蘭國的翻譯說說:“我們漢朝使者帶有黃金寶貝賜給各國,大王如果不來受賜,我就要離開了。”還裝模作樣地把金幣啥的拿出來給翻譯看。

翻譯一彙報,樓蘭王眼就直了,馬上決定來會見傅介子。來了就要喝兩杯,傅介子和國王高高興興坐在一起飲酒。

飲酒後傅介子對樓蘭王說:“天子派我來私下告訴大王一些事情。”樓蘭王起身隨同他進入帳幕中,剛一進去,兩個壯士就從後面刺殺樓蘭王,立馬得手。他的左右官員都各自逃走。

把人殺了這可怎麼收場呢?傅介子才不跑,他告諭樓蘭國的官員說:“樓蘭王有罪於朝廷,天子派我來誅殺他!現在改立留在長安為人質的太子即位稱王,你們必須好好輔佐他。如果你們輕舉妄動,漢軍馬上就到,讓你們國家滅亡。”

鄰國背叛是否出兵?小官:不必,我刺殺其國王!一舉成功威震西域

樓蘭人都被傅介子震住了,所有條件統統滿足。而後傅介子帶著樓蘭王的頭顱回到長安,將其掛在了長安北面的城樓上,西域各國無不膽寒!

如此大功朝廷當然不會虧了他,封他為義陽侯,賞賜食邑七百戶。

朝廷嘉獎傅介子的詔書上有這樣兩句話:“以直報怨,不煩師從。”

有事說事,不要遮遮掩掩!咱不以德報怨,也不以怨報怨,咱就以直報怨,對那些破壞規則的人,直接了當地告訴對方,你什麼地方辦錯了事,辦錯了就應該承擔什麼後果!

這就是咱大漢的原則,這就是咱大漢的硬氣!

傅介子忠勇可嘉,但敵國之所以膽寒,還是因為他背後有個強大的漢朝!

傅介子也成為後世的榜樣,班超投筆從戎就是受了他的激勵:“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橫行俱足封侯者,誰斬樓蘭獻未央!”大國霸氣,呼之欲出!

壯哉,傅介子!勇哉,傅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