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一生不愛家國,最愛做木工一位皇帝的傳奇!

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漢族。1620年陰曆九月—1627年陰曆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明熹宗時,外有金兵侵擾,內有明末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明熹宗卻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一生不愛家國,最愛做木工一位皇帝的傳奇!​明熹宗不僅貪玩,而且還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塵莫及。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史書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明熹宗經自己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一生不愛家國,最愛做木工一位皇帝的傳奇!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明熹宗還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天啟帝雕琢玉石,也頗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種印章,賜給身邊的大臣、宮監。明熹宗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樓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明熹宗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訂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朋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遊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臺。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託浮水上,遊鬥玩耍,鼓聲喧大。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天啟帝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整個工程中明熹宗都親臨現場。


一生不愛家國,最愛做木工一位皇帝的傳奇!​明熹宗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也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天啟帝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有一次他做了個花園,裡面的可以走路,鳥可以唱歌,水能流動。除木工活外,天啟帝還醉心於建築。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寫到天啟帝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
一生不愛家國,最愛做木工一位皇帝的傳奇!​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臺林館,雕琢細緻,堪稱當時一絕。天啟帝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天啟帝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天啟帝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到天啟七年(1627)間,明朝對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天啟帝都親臨現場。天啟帝常常在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覆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棵作,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